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趣味主义

趣味主义

趣味主义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7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法制博览、东岳论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等;趣味主义的相关文献由47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启超、赵海彦、何三三等。

趣味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378 占比:97.86%

总计:3452篇

趣味主义—发文趋势图

趣味主义

-研究学者

  • 梁启超
  • 赵海彦
  • 何三三
  • 丁胜如
  • 刘志
  • 周仁政
  • 李林蔓
  • 梁启超1
  • 严诗喆
  • 何金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歌
    • 摘要: 1912年梁启超自日本归国后,辗转各地讲演。讲述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其中多次谈及趣味,由此可见,梁启超对“趣味”的重视程度。本文将通过研究梁启超关于“趣味”的讲演录,梳理梁启超“趣味主义”的基本观点,尝试归纳构成梁启超趣味人生观的基本要素,最后参照现实,发现梁启超趣味人生观在现代具有的意义与价值。
    • 梁启超
    • 摘要: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啊、厌世啊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而且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 梁启超
    • 摘要: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便,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 梁实秋
    • 摘要: 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也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 丁胜如
    • 摘要: 梁启超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从“开民智”“养新民”的愿望出发,将教育视为中国起死回生的良药。他是近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名教授之一,曾在时务学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执教。有人问梁启超信仰什么主义,他说:“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又问他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他回答说:“拿趣味做根底。”梁启超说自己做事总是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在他信奉的词汇里,什么悲观,什么厌世,一概不存在。
    • 严诗喆
    • 摘要: 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建基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其中,老子学说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道德经》的"五千言",并非文艺美学专论,但其中的微言大义,处处隐含充满审美情调的哲思。老子学说启发并参与梁启超"趣味"美学的建构。相应的,梁任公构筑的"趣味主义"理论,致力于包括老子学说、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内的现代转化与传承。
    • 何金蓉
    • 摘要: 近年来,家庭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在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却参差不一。梁启超成功的家教经验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梁启超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趣味教育”的人,他把“趣味”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经过不断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趣味主义”思想。本文以文献分析法探究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的内涵,分析总结“趣味主义”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将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引入现代家庭教育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期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健康全面地发展。
    • 梁启超
    • 摘要: “趣味教育”这个名词,并不是我所创造,近代欧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们还是拿趣味当手段,我想进一步,拿趣味当目的。简单说一说我的意见: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好嫖好赌,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是不好。所谓好不好,并不必拿严酷的道德论做标准;既已主张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贯彻,倘若以有趣始以没趣终,那么趣味主义的精神,算完全崩落了。
    • 吴周文; 张王飞
    • 摘要: 叶兆言以其创作实绩及影响,成为当代具有“学者”和“言志”品格的散文名家.其文史叙事等书写题材,表现了他的博识和睿智;“人与历史”的终极追问与思辨使其散文成为一种“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而特立独行.他传承并坚守周作人、汪曾祺两代群体“言志”的流脉并有自己的创新,是当下第三代“言志”作家中具有“士大夫”品格、具有传承担当的一位标志性的散文创作之代表人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