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空泡

超空泡

超空泡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武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459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等;超空泡的相关文献由697位作者贡献,包括施红辉、张嘉钟、贾会霞等。

超空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591 占比:99.72%

总计:94858篇

超空泡—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俊伟; 张亚; 张浩; 韩晓明
    • 摘要: 为了研究空化槽对弹丸波浪条件下入水稳定性以及减阻特性的影响,对弹丸头部分别为矩形空化槽、三角形空化槽以及无空化槽的3种弹丸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空化槽弹丸形成的空泡相对较早闭合,使弹丸受到不均匀扰动,对弹道稳定以及减阻特性造成一定影响,其余两种有空化槽弹丸入水稳定性与减阻特性区别不大,矩形空化槽弹丸由于在空化槽处形成涡流对于弹丸的减阻特性比三角形空化槽弹丸的效果更好。
    • 丁恩宝; 常晟铭; 孙聪; 吴浩; 赵雷明
    • 摘要: 为了分析自然通气状态下斜流角对半浸桨的水动力特性的机理问题,本文对无因次半径为0.7处的841-B型半浸桨的杯型剖面进行建模。通过求解RANS方程模拟杯型剖面入水过程的同时,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流体体积方法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可靠的数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斜流角工况下半浸桨杯型剖面的水动力特性,分析了不同斜流角工况下的半浸桨杯型剖面的自由液面形式、通气腔形式、流场形式以及表面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半浸桨杯型剖面的斜流角,会对其入水过程的通气现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由于增大半浸桨杯型剖面的斜流角会间接增大浸深,进而使得半浸桨杯型剖面受到的横向力系数以及垂向力系数有所增大。在半浸桨的工程应用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传动轴以及工况的改变对其斜流角的影响机理。
    • 李大尉; 赵孟石; 曾卿丰; 郑智颖; 裴禹; 姚顺宇; 姚立明
    • 摘要: 旋转空化器是一种通过叶片在水中高速旋转产生超空泡以实现不同工程实际应用的装置,本文对双叶片旋转空化器现有楔形叶片进行改型,建立了三种不同叶型的空化器三维几何模型,并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产生的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其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同转速下,叶型2(改进叶型)产生的空泡尺寸最大,叶型1(原型叶片)次之,叶型3(改进叶型)最小,因而从空泡尺寸的角度来说,采用叶型2的旋转空化器的性能优于采用另外两种叶型的旋转空化器。此外,叶型2的阻力矩最大,但叶型3的阻力矩始终大于叶型1的阻力矩,因此采用叶型2的叶片改型更为合理。
    • 吴华鑫; 丁剑锋; 程瑞琪; 方俊; 郑亚雄
    • 摘要: 针对舰船防护结构抗近爆毁伤问题,分析了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和高速破片的运动规律,得到需要考虑二者耦合作用的爆距和时间判据。构建了防护结构整体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并叠加近爆冲击波和预制高速破片,实现二者对防护结构耦合毁伤作用的数值模拟,并与只考虑高速破片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近距离爆炸情况下,必须考虑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耦合毁伤作用;耦合作用对防护结构的毁伤程度更加严重,毁伤机理更加复杂。基于耦合毁伤机理,提出防护结构的改进方法,用于提高其防护能力。
    • 吴华鑫; 丁剑锋; 程瑞琪; 方俊; 郑亚雄
    • 摘要: 针对舰船防护结构抗近爆毁伤问题,分析了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和高速破片的运动规律,得到需要考虑二者耦合作用的爆距和时间判据.构建了防护结构整体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并叠加近爆冲击波和预制高速破片,实现二者对防护结构耦合毁伤作用的数值模拟,并与只考虑高速破片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近距离爆炸情况下,必须考虑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耦合毁伤作用;耦合作用对防护结构的毁伤程度更加严重,毁伤机理更加复杂.基于耦合毁伤机理,提出防护结构的改进方法,用于提高其防护能力.
    • 陈伟政; 韦喜忠; 李鹏
    • 摘要: 以超空泡横截面独立膨胀原理作为理论基础,针对水洞通气超空泡试验中不可避免的壁面影响问题,推导了水洞试验段压力环境下空泡形态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已有的无界流空泡形态计算公式比较,得到了试验段沿程压降对空泡形态的影响规律.基于推导的公式,进一步分析了模型阻塞比对空泡形态的影响,给出了试验中实测空化数与原型空化数的理论换算方法.
    • 袁军; 王卫; 李瑞杰
    • 摘要: 应用了超空泡技术的水下炮弹在水下航行过程实现极大减阻,水下航程大幅提升,应用前景更为明朗.基于弹箭外弹道学及流体仿真软件对水下炮弹开展研究,建立了水下刚体弹道方程组,数值求解了水动力系数,仿真解算了相关弹道曲线,分析了水弹道稳定的初始攻角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水下炮弹弹丸发生沾湿的临界攻角为1.5°;900 m/s初速、8000 rad/s转速、1°初始攻角的水下炮弹在水下可稳定航行100 m,存速大于100 m/s,转速大于6300 rad/s;为保证水下炮弹稳定航行,初始攻角应小于1.3°.
    • 李海东; 齐江辉; 吴述庆
    • 摘要: cqvip:为研究横流扰动下的超空泡鱼雷空泡形态及水动力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和VOF模型,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建立了经过实际检验的三维鱼雷超空泡数值计算模型,分析超空泡鱼雷航行过程中受到横流扰动后的空泡形态及水动力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横流扰动速度下的鱼雷超空泡流场变化,分析横流速度对超空泡的形态及鱼雷航行阻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流扰动使得鱼雷超空泡对称性消失,尾部流动分离严重,超空泡不再完全包裹鱼雷表面,鱼雷表面出现沾湿面积。鱼雷航行速度一定时,横流扰动速度越大,超空泡变形越严重,甚至发生脱落,鱼雷航行阻力增量也越大;横流扰动速度达到航行速度的20%时,航行阻力大幅增大,约为无横流扰动时的2倍。
    • 周栋; 施红辉; 周东辉; 张程伟; 王焯锴
    • 摘要: 为了研究浅水区串联航行体超空泡流动特性,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建立了空气、水、水蒸气的混合相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对串联航行体在浅水区形成的超空泡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水深和航行体间距对超空泡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后串联航行体在运动过程中均会形成超空泡,且空泡的初始形态、轮廓近似,并在自由面激起先导波浪;在浅水区,会有上方空气卷入超空泡内,但是随着水深的增加,上方空气不再卷入空泡内;随着航行体间距的增大,充分发展阶段的超空泡轮廓变得越加平缓,当间距大于5倍的航行体长度时,不同间距下的串联航行体超空泡轮廓无明显差异.
    • 韩玉晶; 李强; 王辰; 蔡涛
    • 摘要: 为获取水下并联发射超空泡射弹的弹道特性,基于重叠网格技术、RANS方程、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超空泡射弹的水下同步发射与异步发射工况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弹丸间距与发射时间间隔,对比分析了并联超空泡射弹水下运动的流场特性与弹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下同步发射,弹丸内侧空泡发展受到抑制,弹丸在不对称的水动力作用下向外侧偏转,当弹丸间距增加至4D以上时,两弹丸之间几乎无干扰;对于异步发射的先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其弹道偏移量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异步发射的后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侧空泡扩张的抑制作用逐渐解除,并有过度膨胀的趋势,时间间隔越大,速度衰减越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