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9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206087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石油化工、原子能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等;超临界水的相关文献由23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树众、李艳辉、杨健乔等。

超临界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9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06087 占比:99.66%

总计:206795篇

超临界水—发文趋势图

超临界水

-研究学者

  • 王树众
  • 李艳辉
  • 杨健乔
  • 程乐明
  • 张熠姝
  • 郭烈锦
  • 唐兴颖
  • 张洁
  • 徐东海
  • 李建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硕; 郝维勋; 程义; 魏力民
    • 摘要: 使用反应釜开展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80在650°C、25 MPa超临界水环境氧化腐蚀试验,获得HR80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抗腐蚀性能.利用电子天平对实验前后的试样进行称重测量,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对HR80钢的氧化膜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物相以及氧化膜中元素成分分布进行表征.根据腐蚀增重曲线可知,HR80钢的腐蚀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腐蚀规律.氧化膜为典型的双层结构,外层主要为Fe_(3)O_(4)和Fe_(2)O_(3),内层主要由Fe-Cr尖晶石组成.此外,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Cr_(2)0_(3)氧化膜.提出了HR80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过程以及氧化膜形成的主要原因.
    • 李京坤; 程进章; 郭辉娟; 许鹏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_(2)两种超临界流体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计算模型,对提取的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_(2)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管道直径、压力、质量流速、入口温度等影响因素对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_(2)换热系数的关联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临界水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为:质量流速>入口温度>压力>热流密度;各因素对超临界CO_(2)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为: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入口温度>管径;对于两种超临界流体,质量流速均为影响换热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入口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相反。
    • 黄志豪; 李光熙; 唐桂华; 李小龙; 范元鸿
    • 摘要: 数值模拟了辅助冷却剂超临界水在单侧加热方形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从边界层厚度与近壁区湍动能两方面阐述传热恶化产生和恢复的机理。研究了不同工况(压力、入口温度、热通量、质量流量、流动方向和管径)下超临界流体常用传热关联式的适用性,发现Fan关联式预测精度较高。采用PEC因子对不同强化传热结构(双通道和凹槽)进行评价,发现上下双通道PEC因子普遍小于1,综合强化换热效果不佳,而偏下游的非对称倒角凹槽结构PEC因子为1.13~1.51,不同工况下均为最大值。场协同原理分析也证明偏下游的非对称倒角凹槽结构具有最佳的综合换热性能。
    • 雷达璐
    • 摘要: 不同油气田所产生的含油污泥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多样。超临界水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直接湿生物进样、处理范围广、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而广受关注。本文对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进展、工业应用进展、工业化面临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工业化具有远大前景。
    • 郭培英; 刘洋; 马晓丽; 付渊
    • 摘要: 采用四种不同催化剂过氧化氢催化氧化高浓度含酚废水。该工艺条件下,温度升高,相应反应速率加快,在反应前1.5min,苯酚去除率快速增加。该工艺条件下,硝酸铜是最佳催化剂,且在反应开始阶段(0~1.5min),硝酸铜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 唐金琼; 孔勇; 沈晓冬
    • 摘要: 碳化物衍生碳(CDC)是除去碳化物中非碳元素后得到的产物,本文综述了卤素刻蚀法、超临界水热法、酸浸泡法、碳化钙反应法、高温热解法、高温熔盐电化学刻蚀法六种制备方法,其中,氯气刻蚀法效率最高。文中指出:CDC因具有轻质、高孔隙率、孔径可调、高比表面积、碳形态多样、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电化学储能(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吸附、生物医药和摩擦学领域中;而影响CDC孔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如前体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刻蚀方式以及活化方式。通过选择不同的合成参数,可以制备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CDC材料。本文还展望了CDC在未来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及需要满足的五点要求。
    • 夏凤高
    • 摘要: 以昭通褐为原料,采用高压反应釜进行超临界水气化。利用气质联用仪对褐煤超临界水气化产生的液相产物进行了监测分析,确定了其中所含有机物质。同时概括了液相反应的路径:褐煤先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然后通过羟醛缩合、羟醛逆缩合、脱水、异构等反应,生成以酚类和酮类居多的液相产物,这为防治液相产物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污染和对其分类回收提供了依据。
    • 刘天乐; 鱼涛; 张晓飞; 薛明; 高国宁; 屈撑囤
    • 摘要: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很有发展潜力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机理以及其在含油污泥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反应温度、压强、停留时间、过氧比、催化剂、共氧化剂等因素对含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几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处理工艺,并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 张恺; 王知彩; 雷智平; 任世彪; 康士刚; 颜井冲; 李占库; 水恒福
    • 摘要: 研究了锡林郭勒褐煤在超临界水和N_(2)气氛下,以及K_(2)CO_(3),FeS+S和KOH三种催化剂分别作用下的液化性能,并与其在供氢溶剂四氢萘和H_(2)气氛下的液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褐煤在供氢溶剂四氢萘和H_(2)气氛下具有较高的液化活性,在420°C、无催化剂条件下褐煤的液化转化率和油水气收率分别为76.8%和51.0%;而在相同温度、添加5%甲酸的超临界水和N_(2)气氛下,褐煤的液化转化率和油水气收率分别降为32.0%和29.2%,且褐煤液化主要转化为附加值高的油气部分。K_(2)CO_(3),FeS+S和KOH三种催化剂对锡林郭勒褐煤在超临界水中液化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按催化活性由高到低排序为K_(2)CO_(3),FeS+S,KOH;420°C时K_(2)CO_(3)对锡林郭勒褐煤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褐煤的液化转化率和油水气收率最高,分别为46.5%和42.2%。气氛对锡林郭勒褐煤在超临界水中的液化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CO气氛下锡林郭勒褐煤的液化活性最高,420°C时褐煤的液化转化率和油水气收率最高,分别为52.2%和44.4%。这是由于在CO气氛下能够发生水煤气变换反应,可以为液化过程提供原位活性H,从而促进了油气收率和液化转化率的提高。
    • 吴辉; 康文斌; 彭践; 廖子轩
    • 摘要: 系统总结了超临界水的溶液性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的基础工艺流程,指出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具有处理彻底、反应迅速、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虽然在处理难处理废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工程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设备腐蚀、盐沉积堵塞、基础数据缺失、结焦堵塞、催化剂二次污染等问题。将超临界水氧化工艺装置撬装在可移动运载工具上,用于适应国内污染点分散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