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赤道

赤道

赤道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3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天文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1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海洋世界、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2003年年会、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等;赤道的相关文献由998位作者贡献,包括沈达忠、孙玉峰、徐宁等。

赤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9 占比:78.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91 占比:21.39%

总计:893篇

赤道—发文趋势图

赤道

-研究学者

  • 沈达忠
  • 孙玉峰
  • 徐宁
  • 沈文忠
  • 刘梦熊
  • 朱雪峰
  • 潘伍覃
  • 陈德顺
  • 黄金祥
  • 俞小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方星楠; 余为; 陈新军
    • 摘要: 根据2017年1—7月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利用渔场经纬度重心法和广义加性模型研究不同月份茎柔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评估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影响,并基于捕捞努力量与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关系,分析茎柔鱼每月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适宜范围及其月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7月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广义加性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两个环境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1—7月茎柔鱼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随月份推移先增后减,4月海表面温度最高,为26.8~27.2°C;适宜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在前5个月不变,均为0.14~0.16 mg/m^(3),而6、7月分别为0.16~0.18、0.18~0.20 mg/m^(3)。笔者分析了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时空变动规律,可为准确定位渔场位置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 春分,太阳靠近赤道,我靠近你春分时,太阳直照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春分时,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微风和煦。春分时,人的感受是美好,美妙,充满希望。
    • 裴杰
    • 摘要: 【课前慎思】在对圆这个单元备课时,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赤道是地球的腰带,大约有4万千米。如果把这条腰带增加10米,然后再均勾地绕赤道一周,新的腰带与赤道之间的空隙有多高?
    • 周运(文/图)
    • 摘要: 赤道与非洲,在许多人看来,是炎热与干旱的代名词。但在被赤道贯穿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峰顶,却覆盖着纯净的冰川与积雪。本文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登顶乞力马扎罗,感受大自然造物的壮丽与神奇。
    • 摘要: 映入你眼帘的是木星的冷酷卫星——木卫二。在木星的79颗卫星中,木卫二距离它第六近。作为太阳系最冷的地方之木卫二赤道温度不超过-160°C,两极温度更是低于-220°C。从这张伽利略号探测器于20世纪90年代末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红褐色裂纹,它扪是木卫二表面的山脊。
    • 单聆
    • 摘要: 赤道是什么地方?你或许曾在书上见过这个词,在它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赤道上的国家一般都很热。但你知道吗?赤道并不是一条固定的线,它也不仅仅有炎热,还有冰天雪地。
    • 刘士达
    • 摘要: 日照仪是模拟计算机又是科普仪器.操作日照仪发现一年中北回归线日照最强节气太阳高度角高于赤道日照最强节气对应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在日照仪上找到原因,使用公式计算太阳高度角,证出两地各自日照最强半年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高于赤道对应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只有这两个半年开始的一天和结束的一天及正中间一天的日中时刻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等是例外.
    • 摘要: 什么叫赤道小明八点钟才起床,脸也顾不得洗,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喊了声“报告”,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地理老师讲课。这时,地理老师用教鞭指着地图,问:“小明,你说说什么叫赤道?”小明红着脸答道:“八点钟上课,八点过了才进教室,就叫迟到……”
    • 摘要: 地球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球体。地球绕轴自转造成赤道比其原来膨胀了0.3%。地球从南极到北极的直径为12714千米,而赤道的直径为12756千米。两者之间42.78千米的差距约为地球直径的三百分之一。这一微小的差异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中几乎可以被忽略,因此,人类肉眼看来,地球就是球体。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期的研究表明,逐渐融化的冰川正导致地球的“腰围”越来越大。
    • 摘要: 在赤道,地球表面相对于地轴的旋转速度约为每秒470米,如果地球一瞬间停止转动而空气不受影响,那么结果就是突然刮起一阵时速1700千米的大风。风速在赤道处最大,但所有居住在南北纬42度线之间的人(约占全球85%的人口),都将在一瞬间感受到超音速狂风。尽管地表最猛烈的狂风只能维持几分钟,与地面之间的阻力会使风速慢慢降下来,不过这短短几分钟就足以把几乎所有的人类建筑摧毁殆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