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赋格

赋格

赋格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徐州科技论坛暨徐州市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赋格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海澜、刘燕婷、王家新等。

赋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 占比:99.7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8%

总计:363篇

赋格—发文趋势图

赋格

-研究学者

  • 黄海澜
  • 刘燕婷
  • 王家新
  • 孙志鸿
  • 翟纬经
  • 马小童
  • 张磊
  • 徐月初
  • 林华
  • 赖朝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静
    • 摘要: 《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于2013年出版,是于苏贤先生历时六年的力作(2005-2011)。这套作品包括了多种音乐风格,是于苏贤先生对自己复调研究成果的一次广泛实践,其中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中国当代音乐、文人音乐,以及西方的调性音乐和十二音等不同的音乐风格。本文主要对24首赋格曲的主题数量、音乐风格特点、调式特点等进行归类。
    • 刘燕婷; 刘鑫
    • 摘要: 作为西方复调音乐最高形式的赋格,以特定符号秩序作为其形式的基础,具有“格律”的特点。而从当代民族风格赋格曲所表现的音乐内容来看,则大多呈现出“图景式”的特征。面对“格律”与“图景”之间的矛盾,作曲家们通过对赋格主题的“意象化”构思,赋予间插段“多样化”的形态和功能,对织体进行“自由化”处理,以及融合赋格整体结构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格律”与“图景”之间的矛盾。
    • 翊青
    • 摘要: 诚如老肖在自己交响曲中所陈诉的,1905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在俄罗斯发生了太多事,俄罗斯的第一次革命、社会文明的动荡、百姓对政府贪腐抗议、农作收成危机、食物供应的不足、各个城市的百姓不断地示威抗议。百姓最后聚集到皇宫大门抗议,人数越来越多,沙皇下令开枪射杀,死伤众多,这一切都如画面般地在老肖的11号交响曲中表达出来。这不是老肖写得最好的交响曲,却依然是一首极好的交响曲。
    • 刘燕婷
    • 摘要: 塞萨尔·弗朗克的《前奏曲、圣咏与赋格》是浪漫主义时期赋格文献中一首重要的作品。这首赋格曲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情感性叙述纳入格律的严谨形式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赋格曲中最为自由的空间,间插段成为情感介入的重要通道。本文将从赋格曲的整体结构出发,观察间插段所引入的对比性因素、新的节奏形态,以及力度表情上的承接、铺垫与推动,如何为主题形象渐次丰满和转化,各部分结构的阶段性推进,以及赋格整体情感发展等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毛雪
    • 摘要: 音乐与色彩的同构关系由来已久,但在理论层面,缺少跨学科的对比研究。故本文通过艺科融合的视角,以数学界的“递归”、“同构”概念,心理学的“联觉”概念作为桥梁,以色彩学为基础学科,梳理“色音联觉”的关系,并进行理论建构。首先,追溯“色音联觉”的理论基础。其次,将日本东山魁夷作品中所运用的“色彩递归”方法与德国作曲家巴赫的“赋格”方法进行同构比较。将研究现象提炼为“色音同构联觉”的“四维度”,即来源同构联觉、形态同构联觉、调式同构联觉、情感同构联觉。其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论层面,构建普世的“音色同构联觉”理论。二是应用场景层面,跨越视觉或听觉的单一感受,为视听艺术中的“有色听力”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 彭逸伟; 陶陶
    • 摘要: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1770—1827),作为对西方艺术和音乐具有最杰出贡献的人物之一,他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将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推向高潮,其作品更作为古典派与浪漫派过渡的转折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音乐家以及观众们。纵观贝多芬32首奏鸣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创作风格的发展与变化。从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1到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11,音乐创作对于贝多芬的意义逐渐从内心情感表达的媒介上升到为全人类书写的艺术百科全书。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三部曲中的倒数第二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10,从微观到宏观,和声与调性的分析,结合19世纪欧洲时代背景以及贝多芬的个人生活来体现其作品的创作难度与构思、艺术高度与价值。
    • 翟纬经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西方大型宗教复调合唱中具有同义性特质的主题进行对比研究,探赜不同时期作曲家赋格创作的技术特点与审美关联。此外,通过对西方近现代世俗合唱套曲中赋格段与赋格的结构互文等问题的研究,管窥现代赋格的组织方式与结构使用特征。
    • 曹旭
    • 摘要: 村上龙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家庭》是由“第一小提琴手”内山秀树、“第二小提琴”手内山知美、“中提琴手”内山昭子、“大提琴手”内山秀吉共同构成完整的弦乐四重奏。村上龙在小说中运用赋格技法展现了人物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双重性,随着多声部演奏推动情节的展开,揭示出人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挣扎,构成了一个复杂有序、内部逻辑严密的多声部视听盛宴。
    • 刘真
    • 摘要: 在西方音乐史的长河中,巴赫是一位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个人性。练习巴赫作品是学习钢琴必不可少的过程,从入门的小步舞曲到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再到平均律与赋格,每一步都是技艺与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巴赫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他的创作背景对作品进行剖析,以厘清巴赫创作的轨迹和在其笔下诞生的平均律的历史意义。
    • 黄志立; 林雪珍
    • 摘要: 今见《赋谱》为唐时抄本,著者不详,大抵撰于中唐时期,是现存不多的唐代赋格类论著,旨在为应举士子提供律赋创作的范式与门径。该抄本融“新赋”创作与批评于一体,详赡地阐明了中晚唐赋体的理想形态,代表了一个时代赋学批评理论的风貌。限于《赋谱》长期流藏海外等原因,学术界对其关注较少。今从赋句、赋段、赋题的维度予以读解,发现《赋谱》在对唐律赋结构的划境与命名、对赋句的构成元素与组合准则的深入考察、对律赋段落所采用的“头”“项”“腹”“尾”等术语,以及借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譬喻方式读解律赋等方面的造诣远超后世同类论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