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政

资政

资政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中国地方志、出版参考等; 资政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杰、宋若锦、杨元华等。

资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100.00%

总计:139篇

资政—发文趋势图

资政

-研究学者

  • 吕杰
  • 宋若锦
  • 杨元华
  • 王兰
  • 袁丹丹
  • 赵书刚
  • 丁凤麟1
  • 丁畅敏
  • 万义
  • 乔大均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蓝艳林
    • 摘要: “中国之治”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文章通过对“中国之治”溯源,得出“中国之治”来源于中国历史,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国外现代化发展经验,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实践等结论,认为“中国之治”与档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提出发挥档案服务“中国之治”的先天优势,从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立足馆藏明确资政目标、围绕中心瞄准资政重点、注重形式打造资政品牌、创新服务拓宽资政渠道等五个方面探索档案资政工作。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担当精神,提高档案职业道德素养,强化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强化档案团队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 杜一格
    • 摘要: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档案事业的新闻工作者,经常怀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如果说以信息传递的“新颖、快速、真实”为本体规律的新闻事业扮演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封面”角色,那么,以信息记录的“原始、及时、准确”为主要特征的档案事业则是社会大系统的“封底”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两者虽有形式不同,却又高度一致,具有相互呼应、互为源流的密切关联呢?档案可以作为新闻报道之源,今天的新闻又是档案的初稿、先遣,有周而复始之律。鉴此,本文将从新闻与档案的有机一体化视角,站在档案坐标系上,回眸2021年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系列,试图通过梳理台前幕后发生发展脉络,探索为党建档、为国守史、鉴往知来和资政惠民的融合共进之路。
    • 摘要: 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批示肯定档案工作助力落实“过紧日子”近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对江苏省档案馆编报的新一期档案资政参考《“过紧日子”的历史经验》一文作出批示:“请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悟,更加自觉地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也对该期《江苏档案资政参考》作出批示:“请各区党政主要领导阅处。请财政、机关事业、发改阅研,结合我市将要出台的‘过紧日子’若干措施,抓紧完善落实。”
    • 韩旭; 王翠
    • 摘要: 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是地方志的一项重要工作,表现形式多样,最普遍和常用的方式是地情文献编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情文献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是地情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门类大致分为历史文化类、适时情况类、综合类。适时情况类地情文献重于即时,凸显纪实性、时效性,又称为适时资政文献。
    • 吕杰
    • 摘要: 唐太宗十分重视书学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他身体力行,心慕手追,学习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将王羲之推到"书圣"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利用书学的政治功用,假借祭祀之名,在晋祠撰文立碑,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稳定时局。他在文化上制定的以"崇王"为核心的书学体系,不仅影响了初唐书风的发展,同时也凝聚了南方士族阶层的向心力,稳定了初唐的政治格局。唐太宗在书法文化方面的躬身实践,对于初唐政权的巩固、正统文化的确立及南北方社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吕杰
    • 摘要: 唐太宗十分重视书学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他身体力行,心慕手追,学习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将王羲之推到"书圣"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利用书学的政治功用,假借祭祀之名,在晋祠撰文立碑,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稳定时局.他在文化上制定的以"崇王"为核心的书学体系,不仅影响了初唐书风的发展,同时也凝聚了南方士族阶层的向心力,稳定了初唐的政治格局.唐太宗在书法文化方面的躬身实践,对于初唐政权的巩固、正统文化的确立及南北方社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邵冰华
    • 摘要: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知兴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史志工作高度重视,史志图书在"存史、资政、育人、宣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社会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组织修史修志。文章从企业史志图书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史志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和可采取的策略。
    • 无; 刘源
    • 摘要: 2021年上半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理念,忠实记录伟大时代,大力宣传弘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做足“存史、育人、资政”三篇文章,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地方志力量,各项工作取得丰富成果。
    • 董源光
    • 摘要: 重大活动档案是反映社会发展、重大事件、重要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都是见证历史发展的“坐标点”,最终必将走入浩繁的档案长河,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改革发展史。如何有效地将这部分档案准确而完整的收集上来,是摆在档案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周娟; 王春焕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设立了"十八军政策研究室",成为西藏现代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开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随着各高校、党校、社科研究等机构的建立,设置了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学科,组建了传统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培养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所需人才,研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从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方面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是西藏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