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甘醇

二甘醇

二甘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20735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药物分析杂志、金山油化纤、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二届环渤海色谱学术报告会、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2010年塑料助剂生产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等;二甘醇的相关文献由1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峰、凡殿才、H·施密特克等。

二甘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0735 占比:99.90%

总计:421161篇

二甘醇—发文趋势图

二甘醇

-研究学者

  • 刘俊峰
  • 凡殿才
  • H·施密特克
  • 吴珍汉
  • 安华良
  • 张浩
  • 王延吉
  • 赵新强
  • E·亨克斯
  • M·尤利乌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浩宇; 唐宝强; 何东升; 涂家生
    • 摘要: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西托醇1000中残留的环氧乙烷、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等杂质,为聚西托醇1000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DB-1色谱柱检测环氧乙烷和1,4-二氧六环,顶空进样,进样口温度150°C,检测器温度250°C,顶空平衡温度70°C,平衡时间45 min。采用VF-17MS色谱柱检测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液体进样,进样口温度270°C,检测器温度290°C。实验结果显示,环氧乙烷和1,4-二氧六环在各加样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精密度RSD小于8.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6%和101.2%;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在3~6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RSD小于3.0%,回收率均在96%~103%。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能够有效检测聚西托醇1000中多组分极微量杂质。
    • 吴思霖; 彭兴盛; 郑荣
    • 摘要: 建立了9种不同基质的化妆品(液态水基类、液态油基类、液态气雾剂、液态有机溶剂类、凝胶类、膏霜类、乳液类、粉类、蜡基类)中二甘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HP-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并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阳性结果确证。结果发现:二甘醇在8~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为30 mg/k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7.0%~11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4.8%。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化妆品中二甘醇的检测。
    • 郑利宇; 魏稳涛; 付俊华
    • 摘要: 文章采用载气熔融法以精对苯二甲酸(TPA)与二甘醇(DEG)合成聚氨酯用聚对苯二甲酸二甘醇酯二元醇(PDET)。通过酸值的测定,得到了最佳醇酸比,并讨论了酸值随反应时间变化及催化剂使用问题。
    • 徐剑锋; 王春燕; 陆海梅; 劳利泉; 叶茂
    • 摘要: 在年产30万t的中纺院四釜装置上生产PET产品,探讨了第一酯化影响PET产品中二甘醇含量的因素。酯化阶段生成的二甘醇占总反应的80%左右,EG/PTA量比、酯化温度、酯化压力、酯化搅拌速度和PTA粒径都是影响二甘醇生成的主要因素。
    • 程红新; 袁月; 郭春梅
    • 摘要: 建立化妆品中二甘醇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DB-WAXETR毛细管柱,样品经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二甘醇在1~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mg/kg,回收率为104%~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2%.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化妆品中二甘醇的检测.
    • 周小华; 庞文倩; 赵恂; 陈蕾; 邱志霞; 张玫; 袁耀佐
    •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决聚乙二醇(Mw≥1000)中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中国药典》(2015年版)气相色谱法存在的分析时间过长、色谱柱不耐用等问题,建立适合聚乙二醇后增加(Mw≥1 000)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PLC测定聚乙二醇(Mw≥1 000)中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RID),以磺化交联的钾离子交换柱(Sepax Carbomix K-NP5:8%(7.8 mm×300 mm,5 μm))为色谱柱,以水为流动相,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最优的色谱条件为:流速0.4 min·mL-1,检测器温度50°C,柱温75°C.结果 方法专属性良好,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在4~8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检测限均为25μg·g-1,定量限均为100μg·g-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专属性强,耐用性好,解决了现行方法分析时间过长、样品易污染系统等问题,可用于聚乙二醇(Mw≥1 000)中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测定.
    • 李嘉恩
    • 摘要: 目的:改进PET食包材中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在国标GB31604.44-2016[1]的基础上,改用DB-WAX色谱柱分离,修改了程序升温,把进样口温度改为280°C,进样量改为0.6 uL,进样方式改为脉冲不分流,脉冲压力为20psi.气相色谱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在六种食品模拟物的条件下,乙二醇和二甘醇在1.5~6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都达到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104.9%和96.4%~105.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63%~1.865%和0.471%~1.945%,检出限均为0.2 mg/L.结论:方法经改进后,系统适用性在六种食品模拟物条件下都得到较好的提高,为准确有效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 何海洋; 赵鹏程; 何宁; 倪云昌; 李泽瀚
    • 摘要: 基于溶剂挥发原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对黑色中性笔历时性字迹样本中的甘油、二甘醇、三甘醇溶剂含量进行测定,并绘制了3种溶剂的含量随书写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字迹的老化曲线).利用GC-MS从196种市购黑色中性笔中筛选出分别以甘油、二甘醇、三甘醇为主要溶剂的9支黑色中性笔,比照直尺在A4纸上画线,每只笔制作3个样本,每个月制作一次样本,连续收集21个月的样本,室温保存在封闭抽屉中.用直径为0.5 mm的打孔器在每张A4纸上取10个墨迹点,用含5 mg· L-1苯甲酸乙酯(内标物)的甲醇溶液提取其中的溶剂,提取液进入GC-FID,吸附在DB-FFAP色谱柱上的溶剂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用FID测定.配制50 mg·L-1混合标准溶液用于单点法定量,以书写时间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单位书写长度中的溶剂的质量为纵坐标绘制字迹的老化曲线.结果 显示,每个中性笔字迹中溶剂的初始含量各不相同,但每种溶剂含量随书写时间变化的拐点基本相同,甘油、二甘醇、三甘醇的含量分别在第7个月、第3个月、第9个月左右出现拐点,拐点之后溶剂含量趋于13,3,7 ng·mm-1.方法 用于一起实际案例(收条真伪鉴定)的分析,在涉及的2张收条中分别检出了20,34 ng·mm-1的甘油,表明2张收条都是近期伪造的.
    • 张晓刚
    • 摘要: 端羧基和二甘醇的含量是衡量聚酯产品质量标准的2个重要指标.就国内大多数所采用的五釜聚酯生产流程,2段酯化反应决定了产品中的端羧基和二甘醇的含量.针对酯化反应过程中端羧基和二甘醇互相矛盾的控制,调整酯化反应的关键参数,使产品中的端羧基和二甘醇指标达到要求.
    • 摘要: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 22114-2008《牙膏用保湿剂甘油和聚乙二醇》,与GB 22114-200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订了范围内容(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修订了甘油产品分类(见4.2,2008年版的3.1);——将原表1拆分成表1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表2有毒物质限量指标(见表1和表2,2008年版的表1);——删除了表1中还原性物质指标(见2008年版的表1);——修订了表1中皂化当量指标(见表1,2008年版的表1);——修订了二甘醇和相关化合物指标(见表2,2008年版的表1);——修订了灼烧残渣指标(见表3,2008年版的表2);——将原表2拆分成表3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表4有毒物质限量指标(见表3和表4,2008年版的表2);——修订了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指标(见表4,2008年版的表2);——修订了砷指标(见表4,2008年版的表2);——增加了二氧六环、环氧乙烷、甲醛指标及测定方法(见表4、5.3.6、5.3.7);——修订了丙三醇含量的测定方法(见5.2.4,2008年版的4.1.4);——修订了平均分子量的检测方法(见5.3.2,2008年版的4.2.2);——修订了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的检测方法(见5.3.4,2008年版的4.2.4);——增加了保质期要求(见7.5,2008年版的6.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