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质粒构建

质粒构建

质粒构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61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0280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等;质粒构建的相关文献由2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万方、孙国鹏、岳锋等。

质粒构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280 占比:99.65%

总计:60494篇

质粒构建—发文趋势图

质粒构建

-研究学者

  • 张万方
  • 孙国鹏
  • 岳锋
  • 张艳芳
  • 朱艳平
  • 李博文
  • 李鹏
  • 杨媛
  • 王军
  • 王爱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韩纳姝; 方荣沣; 王振江; 李薇
    • 摘要: 本文构建了pcDNA3.1(+)-TFEB-HA重组质粒,并转染了HeLa细胞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pcDNA3.1(+)-TFEB-HA重组质粒的HeLa细胞成功表达了TFEB蛋白,为研究TFEB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了有利工具。
    • 李方琳; 王慧慧; 粟雨芯; 马忠仁
    • 摘要: 目的:为后续进一步研究H1N1病毒DNA疫苗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PCR方法体外扩增血凝素(HA)基因全序列,并利用pcDNA3.1(+)载体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1N1)血凝素(H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经双酶切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该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cDNA3.1(+)-H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相比,转染293T细胞48 h后的HA mRNA水平显著上升(2.4×10^(3),P<0.0001),并能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为深入研究H1N1病毒DNA疫苗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 秦坤; 徐绍业; 韩雨; 闫建国; 夏春波; 邵晓云
    • 摘要: 目的 构建敲减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shDAPK1)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及稳转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并检测SH-SY5Y细胞中DAPK1敲减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特异性敲减DAPK1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将引物退火后与双酶切PLKO.1载体经T4连接酶连接、转化、提取质粒并进行DNA测序,获得重组正确的慢病毒干扰质粒pLKO.1-shDAPK1。将该重组的质粒与辅助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HEK293T细胞,72 h后收集慢病毒上清液,感染SH-SY5Y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阳性筛选,得到稳定敲减DAPK1的SH-SY5Y细胞系。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稳转细胞系中DAPK1蛋白以及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后的Bax、Bcl-2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重组pLKO.1-shDAPK1质粒的测序比对结果正确,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shDAPK1稳转SH-SY5Y细胞系(shDAPK1-SY5Y),该稳转细胞系中DAPK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此外还上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该细胞系凋亡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敲减质粒pLKO.1-shDAPK1,并建立了DAPK1低表达的SH-SY5Y稳定感染细胞系,明显抑制了细胞凋亡。
    • 杨倩; 李婷; 鲜思美
    • 摘要: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IL-2,并对质粒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RT-PCR成功验证了目的基因在MDBK细胞中能够转录,同时ELISA验证目的基因在MDBK细胞中能表达。研究结果为pVAX1-IL-2作为核酸疫苗的细胞因子佐剂的应用研究提供生物材料。
    • 战映璇; 王环; 汤潜; 玄超; 于建立; 张霞; 王清
    • 摘要: 目的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获得具有可溶性、免疫原性的重组PD-L1蛋白。方法根据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密码子使用偏好,优化人PD-L1基因序列,将优化后的序列构建至质粒pPIC9K,合成重组质粒pPIC9K-PDL1。使用SacⅠ-HF将pPIC9K-PDL1线性化,然后通过电击法将pPIC9K-PDL1上的PD-L1基因序列整合至巴斯德毕赤酵母基因组中,依次使用MD平板(无组氨酸)和遗传霉素G418从电击处理过的菌液中筛选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然后使用PCR和测序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甲醇体积分数为0.005的BMMY培养基诱导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表达,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菌株培养基上清液中的表达产物。结果筛选得到了稳定表达PD-L1蛋白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表达的PD-L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700,可以与抗PD-L1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D-L1蛋白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菌株表达的PD-L1蛋白可用于开发血清PD-L1检测试剂盒。
    • 赵婷; 石琴
    • 摘要: 目的 构建表达携带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siRNA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hTERT)及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双调控肿瘤特异性溶瘤腺病毒(RSOAds-hTERT/HIF-ERCC1,以下简称双调控腺病毒),作用于卵巢癌细胞后研究其抑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2018年1—12月,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调控腺病毒Ela基因,缺氧调控元件序列(HRE)调控E1b基因,重组hTERT/HIF双调控双功效的肿瘤特异性溶瘤腺病毒载体;于E1区插入ERCC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基因构建双调控腺病毒.将构建好的病毒增加荧光载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病毒转染情况.以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组别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KOV3细胞中ERCC1蛋白、JAK/STAT、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双调控腺病毒,病毒能够在卵巢癌中高效转染并快速增殖,屏蔽ERCC1耐药基因,并具明显的抑瘤作用.MTT结果显示,24 h后双调控腺病毒对SKOV3细胞株具有明显增殖抑制,随着病毒数目增加抑制率逐渐上升,感染强度(MOI)=30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率下降到50%以下,且AD-ERCC1-siRNA组与AD-NC-siRNA组肿瘤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ERCC1-siRNA联合顺铂(74.19±3.04)%抑瘤作用较AD-NC-siRNA+DDP组(56.85±2.51)%更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D-ERCC1-siRNA组细胞凋亡率(5.5±0.75)%较对照组(0.5±0.24)%明显升高.我们对病毒作用后的SKOV3细胞运用WB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作用后的细胞ERCC1蛋白表达(0.567±0.016)较对照组(1.612±0.072)下降(P0.05).结果提示,当病毒接触卵巢癌细胞24 h后发挥出对卵巢癌细胞较明显的抑瘤作用,且AD-ERCC1-siRNA组与AD-NC-siRNA组无明显差异,在感染强度(MOI)=30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到50%以下.结论 双调控腺病毒成功构建且具备高转染效率,该病毒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可能与JAK/STAT通路激活有关,而且该病毒能增强顺铂的用药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该病毒成功屏蔽ER-CC1耐药基因有关.
    • 吴子贤; 吴静; 王荣; 周健; 王瑞雪; 刘俊阳; 刘佳森; 赵艳红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内蒙古绒山羊Wnt10b基因构建干扰质粒并转染耳皮肤细胞检测基因表达.以1岁龄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扩增Wnt10b基因CDS序列,连接到pSGU6载体,构成pSGU6-Wnt10b重组质粒,并使用感受态细胞大量扩增提取,所得质粒转染至生长状态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耳皮肤细胞中,提取RNA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中Wnt10b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SGU6-Wnt10b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转染至耳皮肤细胞24 h后出现绿色荧光,并在48 h后荧光强度最高,转染效率达到最大,实验组中Wnt10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 苏小艳; 李林; 燕霞; 张东升; 侯蓉; 刘颂蕊
    • 摘要: 轮状病毒是威胁大熊猫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为了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快速、方便且准确地检测,研发适合于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合成大熊猫轮状病毒Vp7基因序列,构建了 PUC-VP7的重组质粒,并将其作为阳性对照对大熊猫轮状病毒样本进行PCR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PCR扩增分析时,该质粒和病毒cDNA二者均在340 bp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此外,对收集到的45份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时,其中2份样品在340 bp处出现条带,该基因片段与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的相似性为99.89%.本研究构建的PUC-VP7质粒不但可以作为大熊猫轮状病毒PCR检测中的阳性质控品,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该PCR病毒检测技术在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推广和应用.
    • 石玉华; 傅心雨; 郑梦洁; 吕倩; 师福山
    • 摘要: 旨在深入研究非经典细胞焦亡的激活机制,本研究在体外构建非经典细胞焦亡模型,利用PCR方法扩增人源目的 基因Caspase-4、hGSDMD-FL和hGSDMD-p 30,使用无缝克隆的方法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MV MY&Caspase4、p3XFLAG-hGSDMD-FL和pcDNA3.1 hGSDMD-p30 MYC,利用VigoFect试剂转染到HEK293T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各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共转染的方法构建非经典的细胞焦亡模型,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LDH的释放、GSDMD有无被切割为有活性的N端p30片段和荧光观察PI染色情况来确定非经典细胞焦亡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 显示:pCMV-MYC-Caspase-4、p3XFLAG-hGSDMD-FL重组质粒均成功构建,各蛋白于HEK293T细胞内均成功表达,质粒共转染后LDH分泌显著升高,Caspase-4将GSDMD全长片段切割为有活性N端GSDMDp30片段,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明显的PI染色,表明非经典细胞焦亡模型体外构建成功.非经典细胞焦亡模型在体外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激活机制奠定了基础.
    • 潘一鸣; 李蕊白; 黄子明; 刘宇; 费明明; 陈凌燕; 侯丽
    • 摘要: 目的 构建PMLA216T-RARα过表达质粒,并研究雄黄对其蛋白产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资料库及文献获得PML、RARα的mRNA序列,以及PML-RARα[的融合位点.设计引物后,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目的 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技术连接两个片段,插入突变,并与载体质粒相连接,测序验证.转染质粒至HL-60细胞,血清饥饿法处理24 h后用Western blot观察PML-RARα、p-mTOR、p62、LC3B水平变化;不同浓度的雄黄处理24 h后,用Western blot观察PML-RARα、p-mTOR、p62、LC3B水平变化.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质粒构建成功,序列符合预期设计.1、2、4、8μmol/L雄黄处理后PMLWT-RARα和PMLA216T-RARα水平低于未经雄黄处理(0μmol/L)的PMLWT-RARα和PMLA216T-RAR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μmol/L雄黄处理后PMLWT-RARα水平低于未经雄黄处理的PMLWT-RAR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雄黄处理后PMLA216T-RARα水平高于PMLWT-RAR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FBS和未经FBS处理的PMLA216T-RARα、p-mTOR水平低于10% FBS处理的PMLA216T-RARα、p-mTOR水平,p62、LC3B水平高于10% FBS处理的PMLA216T-RAR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16、32、64 μmol/L雄黄处理后PMLA216T-RARα水平低于未经雄黄处理的PMLA216T-RAR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16、32、64μmol/L雄黄处理后p-mTOR、p62水平低于未经雄黄处理的p-mTOR、p62水平,LC3B水平高于未经雄黄处理的LC3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 μmol/L雄黄处理后p-mTOR、p62水平低于8μmol/L雄黄处理后的p-mTOR、p62水平,LC3B水平高于8 μmol/L雄黄处理后的LC3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义突变型PMLA216T-RARα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高浓度雄黄可能通过选择性自噬下调PMLA216T-RAR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