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3497篇;相关期刊479种,包括中国货币市场、河北金融、金融发展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文献由1327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赵明勋、姜作培等。

货币政策工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3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3497 占比:99.35%

总计:204831篇

货币政策工具—发文趋势图

货币政策工具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赵明勋
  • 姜作培
  • 张巍
  • 陈旭敏
  • 马文涛
  • 何凌云
  • 刘崇明
  • 叶馨蔚
  • 吴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永善; 高洁
    • 摘要: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 李博源
    • 摘要: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梗阻,体现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操作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下降以及金融市场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一国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 陈亮
    • 摘要: 为应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美联储综合运用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资产购买、流动性支持等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出资产负债规模大幅增长、直接支持经济的职能大幅扩充、与财政政策联系更为紧密等特点。美联储应对疫情的货币政策尽管取得了短期成效,但同时面临理论支撑不足、政策操作矛盾、通胀目标冲突和职能定位不清等问题。
    • 任永涛
    •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
    • 胡冰; 严虎; 张璐静
    • 摘要: 经济新常态和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经济大环境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重要影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为便利。”在简要梳理部分学者研究成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应用及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效果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不显著;货币供应量、再贷款和再贴现在政策初期效果较为显著,但是随着实施时间的推移,其效果减弱甚至出现不利影响;单靠货币政策无法保证小微企业有效融资的大幅增加,应从加强信贷投向监管、提升小微企业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应变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摘要: 一、为什么要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接续转换?答: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2020年人民银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既要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和警觉新问题新挑战。
    • 马福春; 钟献兵
    • 摘要: 新常态下做好预期管理,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成为货币当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上市企业季度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分析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操作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定向调节作用和特质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央行沟通与货币政策行动呈宽松变动对企业的投资水平起到刺激作用,且货币政策行动指数刺激效应强于央行沟通指数。并且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操作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定向调节作用和特质调节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一年期存款、中长期贷款、支农再贷款对农牧渔林业的特质调节效应较好;M1、一年期存款、中长期贷款、再贴现、MLF对制造业企业的特质调节效应显著;准备金率的调整以及PSL对房地产企业特质调节效应显著;M0、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支小再贷款对信息科技企业的特质调节效应相对较好;对民营企业的特质调节效应相对较好的是MLF、PSL,对小型企业投资具有较好的特质调节效应的是M1、MLF、支小再贷款。因此,货币当局要强化言辞沟通,加强预期管理,拓宽货币政策对实体的投资效应,要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征企业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的差异而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选择性操作,强化货币政策的定向调节效应。
    • 王青
    • 摘要: 2022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部署,“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 姜春艳
    • 摘要: 新形势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形成了新的宏观经济调控动力,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大宗商品指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和特征效应。研究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与传统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波动更为剧烈,冲击幅度各有不同;经济增长受到大宗商品指数冲击的影响在传统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力度下波动性最弱,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下波动性较强;大宗商品指数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下比传统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幅度较小;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的提前期,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新形势下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关注度不同,可进行相应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