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财政理论

财政理论

财政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73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国财经信息资料、财会月刊(会计版)、财会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等;财政理论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康、许毅、梁尚敏等。

财政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8.2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5736 占比:91.66%

总计:6258篇

财政理论—发文趋势图

财政理论

-研究学者

  • 贾康
  • 许毅
  • 梁尚敏
  • 吴俊培
  • 陈如龙
  • 孙毅
  • 王延杰
  • 邓子基
  • 刘邦驰
  • 张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雯; 刘钰冰
    • 摘要: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视野出发,基于历史长周期视角,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财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生产型财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型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型财政四个阶段,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发展战略与方针对财政改革的重要影响,以及财政理论的产生与演变对财政改革实践的推进作用,以此对建党百年来财政理论的改革发展与演变逻辑进行系统性总结与归纳。
    • 龚锋; 蔡红英
    • 摘要: 为将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引入《财政学》的课堂教学,提出5个财政学经典问题的实验教学案例设计方案,具体包括:公共品私人自愿供给实验、所得税税收遵从实验、负外部性干预实验、公债效应实验、收入再分配实验等。所设计的课堂实验实施成本低、程序简洁、操作便利、易于推广,能够较好地模拟财政理论运行的假设条件和制度环境,有助于实现对经典财政学理论的假设前提、约束条件、运行机理等在实践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财政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 毕学进
    • 摘要: 本文梳理了中外相关经典文献,研究了近代财政理论西学东渐的基本驱因、镜像和嫁接过程,并探究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知.近代财政理论引介,是在财政新困境下旧制度无能为力之时的历史选择.西方财税理论主要是通过日本引介到中土,具体内容包括西式预算理论与财政分权理论.在晚清江河日下的财政危机下,经过广大知识分子的呼吁,清廷尝试了西式预算试办和国地两税划分转型.虽然学界对西式财税理论引介过程持有一致结论,但一方面,经济学家往往认为西式财税的中土转型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君主财政面相,带有"现代化"色彩,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则认为晚清皇帝依然对财政有最后的决策权力,因此对其价值不应当被高估.这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可能是学科研究差异所致.因此,未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挖掘历史细节,利用财政学理,深入剖析近代中国财税制度转型的理论渊源与改革程式,客观评判晚清西式财税转型的"现代化"问题.
    • 刘晔
    •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先后形成了"供给型财政" "建设型财政""公共财政" "现代财政"等财政思想理论与财政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起到了基础和支柱作用.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百年历程中一以贯之的若干逻辑脉络依然清晰可见,并对当前及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王洪阳; 毛锦阳; 陈德新; 魏远竹
    • 摘要: 论文对如何减轻城市虹吸效应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人力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创新创业力量进行了分析.建议将部分城市的非省会功能、非中心城市功能选择性地向县乡地区试点迁移,在不影响整体财政收入的情况下,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同时,建议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对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发展的指导,配合财政支持,明确乡村规划部门对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多地协同搭建各类创新平台等实物载体,充分及时地保护区域本土创新创业力量.
    • 王艺明
    •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卢洪友
    • 摘要: 市场化改革以来,以粗放式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机制,已完成了数量扩张、克服短缺、减贫等历史使命.新时代的新矛盾、新目标,需要有新的财政体制机制及财政理论.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总目标的改革、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目标的发展,是引领财政体制机制转换及理论创新的"两条主线".在"两条主线"引领下,新时代的财政体制机制及理论创新应着力树立科学、民主、法治、平等的财政治理观,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适应财政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以新发展理念解决新矛盾的财政体制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机制,以及建立适应创新、共享、协调、开放和绿色发展要求的财政体制机制,使新时代财政有效担当起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任.
    • 摘要: 4月21日,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财政学会会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做主旨发言,楼继伟从我国经济新常态现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谈到了世界经济中长期趋势,以及财政需要聚焦的重大现实问题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