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豆科

豆科

豆科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3年内共计93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20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入侵学术研讨会、第十五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等;豆科的相关文献由22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相云、周传恩、韩璐等。

豆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7 占比:65.2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320 占比:34.37%

总计:931篇

豆科—发文趋势图

豆科

-研究学者

  • 朱相云
  • 周传恩
  • 韩璐
  • 张奠湘
  • 张明理
  • 余曜
  • 戴小密
  • 曹卫东
  • 李世晋
  • 李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贝芳; 许东先; 李永泉; 覃明; 涂铁要; 李世晋
    • 摘要: 酸枝木类为《红木》国家标准中最大的一类,原植物皆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黄檀属(Dalbergia)。为准确鉴定红木酸枝木市场的树种,回顾了豆科黄檀属分类学历史,对13种酸枝木的原植物进行了分类学文献考证研究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
    • 黄红; 李美君; 曹晓栋; 黄梅; 白新祥
    • 摘要: 报道了贵州省1个新记录属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黄花木属(Piptanthus D.Don ex Sweet),黄花木(Piptanthus nepalensis(Hooker)Sweet Brit)。本文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野外生境和形态特征照片,并进行了形态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GZAC)。贵州新分布的发现对黄花木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迁移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阳君; 黄俊凯; 秦新生
    • 摘要: 2021年8月,根据陆丰市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探讨广东省陆丰市豆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并分析该地区豆科野生植物地理成分特征。结果显示,陆丰市野生豆科植物32属53种,其中27属(占总属数的84.38%)37种(占总种数的69.81%)具有药用价值,以平性,苦、甘味药为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该市野生豆科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兼有少量温带成分,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研究结果可为广东陆丰市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王柳萍; 涂冬萍; 李雪芳; 梁敏玲; 黄志其; 奉建芳
    • 摘要: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 吕本春; 王应学; 杨伟; 王伟; 陈检锋; 尹梅; 陈华; 王志远; 付利波; 杨志新
    • 摘要: 为研究在镉(Cd)、砷(As)复合污染的碱性土壤中,种植不同豆科绿肥作物对土壤Cd、As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对Cd、As的富集能力,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箭筈豌豆(箭筈豌豆、西牧333、陇箭1号)、光叶苕子(东川光苕、宣威光苕、云苕8号、东川苕子)、毛叶苕子(蒙苕1号、鲁苕1号)、其他绿肥(褐皮山黧豆、绛三叶)等11种冬季豆科绿肥作物,并以冬闲为对照,于豆科绿肥盛花期及同期测定土壤理化性状,Cd、As有效性,绿肥作物地上部Cd、As含量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西牧333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91.67%、36.60%,鲜草产量最高,为31 016 kg·hm^(-2),土壤有效态Cd、有效态As无显著变化,对Cd、As富集能力较低,富集系数为0.096和0.038。种植褐皮山黧豆的土壤全氮增加98.61%,土壤有效磷降低31.07%,鲜草产量较低,为10 339 kg·hm^(-2),土壤有效态Cd无显著变化,土壤有效态As降低32.82%,对Cd、As富集能力较高,富集系数为0.136和0.07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效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态As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有效态As呈极显著正相关,碳氮比与鲜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分Cd、A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有豆科绿肥作物中,种植碳氮比较低的西牧333对Cd、As有效性无显著影响,对Cd、As富集能力较低,种植碳氮比较高的褐皮山黧豆对Cd有效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土壤As有效性,对Cd、As富集能力较高。
    • 佘永红; 杨德泉; 丁野
    • 摘要: 目的:建立蔓性千斤拔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饮片的性状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对水分、总灰分检查项及水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饮片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色谱柱:安捷伦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C,进样量:10μL。结果:蔓性千斤拔的性状特征明显;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良好;15批蔓性千斤拔水分为6.82%~12.88%、总灰分为1.73%~3.84%、浸出物为15.09%~31.58%;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总量为0.0439%~0.0808%。结论:该标准提升了蔓性千斤拔饮片质量的可控制性。
    • 段景颐
    • 摘要: 可能你还没走近某些植物,就已经被它们的“弹片”击中。没错,植物真的会“爆炸”,而且“爆炸”手段多种多样。植物需要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得尽可能地远,这样后代才会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也不会太激烈。一些植物通过猛烈运动将种子传播到远处,就像爆炸一般。这种利用动能传播种子的机制被称为“弹射传播”,包括豆科、大戟科、爵床科和葫芦科等在内的一些植物都是采用的这种播种机制。这些植物基本上都是通过豆荚突然裂开的方式,将豆荚中的种子弹射出去。
    • 田新春
    • 摘要: 牧草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新疆作为牧草资源大区,多数禾本科、豆科、菊科和藜科植物具有很高的牧业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文主要论述分析了新疆地区主要牧草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完善牧草培育管理策略,有效结合相关政策及现代化生物技术等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新疆区域草牧业优势,为选育新疆本地优良草牧业品种奠定基础。
    • 朱泓宇; 任广喜; 徐裕彬; 姜丹; 刘春生
    • 摘要: 鸡血藤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约有26种药用植物曾作为鸡血藤在临床使用,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黄酮、蒽醌、木脂素、三萜及挥发油等,表现出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本草著作、文献研究和现代应用情况,分别对来自豆科和木兰科的11种鸡血藤类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对比两者所含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异同,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 张树振; 魏雨其; 刘楠; 谢开云; 张英俊; 张博
    • 摘要: 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揭示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野外凋落物网袋分解法,设置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不同混合比例的叶凋落物处理,在分解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后取出测定凋落物剩余量及碳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紫花苜蓿凋落物的分解和碳、氮释放量均高于无芒雀麦凋落物单独分解,混合凋落物剩余率介于两种单一凋落物分解剩余率之间;混合凋落物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凋落物比例为1:3的组合表现为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他组合为加和效应;凋落物剩余率及碳氮元素的剩余率与其初始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初始碳氮比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凋落物混合分解效应与其组合比例密切相关,在豆禾凋落物适宜比例下混合凋落物分解可产生协同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