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谱系学

谱系学

谱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中国文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333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现代哲学、东岳论丛、法国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国际论坛、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等;谱系学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典、冯学勤、乐国安等。

谱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1.3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333 占比:98.64%

总计:14531篇

谱系学—发文趋势图

谱系学

-研究学者

  • 张典
  • 冯学勤
  • 乐国安
  • 周向频
  • 季国清
  • 崔光辉
  • 张一兵
  • 张明波
  • 杨文登
  • 汪凤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桂奎
    • 摘要: 相对于较为早熟且能自成一定谱系的诗文、戏曲、书画等理论而言,小说理论主要以序跋、评点、杂论以及小说话等随感形式呈现,显得较为零散,有进一步系统化整合、提升、建构的空间。近些年,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实绩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和“史论”撰写等方面,而在谱系建构方面则多停留于热切呼唤层面上,并期待通过术语考释以推进其研究。其具体操作流程大致是:先将搜辑而得的零散的概念、范畴以及命题等术语进行分级、分层、分类,使之成为不同系列的术语家族和术语族群;继而借鉴或采用古老的解字释名、考镜源流、梳理脉络等传统学术路数,做到“释名以章(彰)义”;在此基础上,顺应近现代以来各类文论术语考释的劲势,借鉴中外阐释学、谱系学,尤其是“关键词”研究的学术经验,圆通地对各种小说批评术语的历史文化蕴涵、文艺审美蕴涵展开阐释;最后通过类性脉络梳理,建构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小说理论谱系。
    • 姜凯宜; 于水
    • 摘要: 在晚近法国左翼的技术批判思潮中,贝尔纳·斯蒂格勒因其对历史时空的基本向度的聚焦而独具一格。尽管具有语言学解构风格,但由于强调历史时空的现实性,斯蒂格勒并不排斥经验层面的要素,反而力图颠覆同时期盛行的所谓技术语言结构“晦暗不明”从而无法被认知的观点。以此为基础,斯蒂格勒认为前现代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是“褶皱”而非断裂,现代技术话语的突变是内在于现实场景中的有迹可循的现象。总体来看,马克思和尼采的传统共在于斯蒂格勒的叙事之场,斯蒂格勒技术反思的深层次逻辑体现为在追求“拆解”后的谱系学式的本真样态与基于现实生产展开批判之间力求平衡,但并未真正摆脱晚近社会批判理论在话语坐标上摇摆不定的叙事困境。
    • 张源
    • 摘要: 与“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形成对比,学界对于“男性研究”(Men’s studies)的引介和推动起步相对较晚,涵盖面比较集中。通过揭示西方语境下男性与男性特质研究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做出谱系学视角的梳理、分析和反思,可以发现,男性和男性特质研究存在着隐性和显性的不同形态。在性别极不平等的前工业社会,男性的性别被“合理化”地隐形了;而现代意义上的男性研究是一种显性的男性研究,把男人作为男性放在研究对象的位置上,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用专业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当代社会中隐性与显性的男性研究及其知识生产、授权所带来的权力和统治关系仍然并存且相互博弈。每个性别群体都应参与个体的自我赋权和群体的性别平等事业,并从中切实地受惠受益。
    • 冯志强
    • 摘要: 自19世纪末以来对尼采的注解可谓层出不穷,然而不管在社会理论还是社会学史上,至今几无尼采位置。本文拟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重新诠释尼采名著《论道德的谱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以期突显尼采作为社会学家的隐含面相。文章首先将尼采此书的核心观点置入社会学自诞生之际便一直悬而未决的“秩序与变迁”这一学科经典之问中,其次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脉络中阐发尼采“主动与反应”(active and reactive)这一理念典型(ideal type)的具体社会学内涵,接着从谱系学(genealogy)与异人方法学两个方面论述尼采的社会学遗产,最后以“化与外”作为尼采一脉的社会学问题域了结此文。
    • 岑伟; 陈磊; 周隽罡
    • 摘要: 历史街区和"过往"的空间策略纠缠在一起,既不是宏大的历史连续,也不是观念的历史叙事,而是过往的历史中各种空间事件的涌现.南昌绿地象南中心井象文化旅游街区项目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借助谱系学的视野考察了历史街区的过往和空间事件.作为曾经的城市中心场所的小校场,经历了快速的消失、街区的迅速占领和近百年的空间不断细分,呈现出小街区、密路网的空间格局,同时陷入了渴望改变又惧怕新事物的囚徒困境.街区改造项目如何消解历史传达的语义负担,如何承接现代生活的功能必要性,又如何调动职能和市政等部门,对此,C地块街区改造实践不只是从视觉上回应了历史街区的尺度,而是重新纳入新的城市空间,加入新的城市地块重构,扮演了重塑城市中心场所的重要角色.
    • 王娟
    • 摘要: 法国尼采主义者在承继尼采谱系学批判精神的基础上,将尼采的"道德谱系学"发展为"伦理谱系学"与"差异谱系学":福柯的"伦理谱系学"试图为现代人的自由伦理实践找到一条出路,"生存美学"是对尼采"酒神精神"与"以艺术的方式肯定生命"的回应,艺术不仅关涉外在对象,更是运用于生命本身的技艺,修身实践指向"超人"的历史形象;德勒兹的"差异谱系学"强调"区分性因素",并将其落实在"权力意志"与"永恒回归"互相嵌合的理论结构中,试图夺回形而上学地盘.尼采、福柯与德勒兹的探索是对谱系学精神的现实化,他们共享着差异与偶然性主题,是对谱系学"主题"的三次"变奏",而其差异正是谱系学精神的鲜明表现.
    • 陈德中
    • 摘要: 福柯将尼采的谱系学方法加以激进化,并将其源头追溯至康德的启蒙观,从而发展出一种"作为批判的谱系学".与福柯相对照,韦伯有其批判的维度,但不是"批判理论";韦伯同样强调历史的偶然性对于考察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但不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谱系学理论.源于对新康德主义三个主要命题的继承,韦伯思想中存在着一种"钟摆式的震荡"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韦伯思想的双刃性.同样,不同于福柯用来对抗"权力的无所不在"的"现代主体谱系学"研究,在"共时性"与"历时性"架构的并置中,韦伯淡化了主体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承认权力结构的交错并置,从而在现代性局限性之内反思现代性,而非像福柯那样跨越现代性,寻求"异托邦".
    • 吴昕
    • 摘要: 米歇尔·福柯被称为20世纪优秀的哲学家之一,冠有"思想怪杰"的称号,在法国及中西方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1].作为法国的中心知识分子以及政治社会的斗争战士,福柯的作品千变万化,涉猎广泛却研究深入,用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对语言、权力、主体、生命政治、美学等展开研究,主题突破学科界限.近年来,管理学学科领域也开始引用福柯思想,通过边缘知识的考查,权力和主体的冲突,对近现代组织治理现状进行批判.本文将追随这一波浪潮,通过对福柯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以及主要作品的主要思想进行回顾,以对当代组织管理中的知识管理、企业创新问题和现状进行探讨和反思.
    • 余明锋
    • 摘要: 利奥塔(Jean-Fran?ois Lyotard,又译"利奥塔尔")的《后现代状态》(The Postmodern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ledge)是一部悖谬之书。这本书的主题乃是"元叙事"(Metanarrative)或"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全书可谓一种宏大叙事的谱系学和葬礼颂词,谈论宏大叙事的出生和死亡。之所以称之为谱系学,是因为它谈的不只是出生,而且是其孕生的机制和其中所包含的争斗;之所以称之为葬礼颂词,是因为它不只谈论了死亡,还欢送了这种死亡。
    • 李小杰
    • 摘要: 中外学界对"奇幻"概念看法不一,本文首先考察和梳理奇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中国奇幻电影"内取炼体"和"外假控制"的本体论特征,为中国奇幻电影研究提供概念辨析与谱系学考察的理论基础.我国奇幻电影融合神魔小说、民间传奇和游戏动漫的跨媒介性,具有流动性、互渗性等特点,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对现实和未知世界的超越.与此同时,如何塑造圆融自洽的"第二世界"、合理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仍是中国奇幻电影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