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诱导抗病性

诱导抗病性

诱导抗病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63905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四届全国桃学术研讨会、2012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第三届海峡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诱导抗病性的相关文献由8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宝聚、石延霞、杜昱光等。

诱导抗病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3905 占比:99.93%

总计:464209篇

诱导抗病性—发文趋势图

诱导抗病性

-研究学者

  • 李宝聚
  • 石延霞
  • 杜昱光
  • 赵小明
  • 曾凯芳
  • 冉隆贤
  • 刘大群
  • 商鸿生
  • 李亚宁
  • 毕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康; 韩兴; 刘海涛; 王娇; 李亚宁; 刘大群
    • 摘要: 为探索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3种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温室条件下对烟草等植物叶片喷雾后,再用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法检测了这3种抗生素在不同植物上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另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3种抗生素诱抗处理后,烟草植株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NPR1、CTR1、ETR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使用申嗪霉素40 mg/L 4 d、多抗霉素5 mg/L 4 d、春雷霉素80 mg/L 3 d诱导处理本氏烟、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等不同植物后,再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病斑直径减小了25.86%~55.56%、25.17%~45.41%、20.17%~51.26%。同时,喷施3种抗生素均可激发烟草系统抗病标志基因NPR1的表达,激活SA和JA/ET信号转导途径,并抑制乙烯(ET)信号转导通路中负调控基因CTR1和ETR1的表达,从而诱导烟草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 刘海涛; 王娇; 刘大群; 李亚宁
    • 摘要: 【目的】解析温室条件下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为利用R&M绿色防控烟草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过敏反应(HR)染色验证及10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抗病标志基因hsr203J的表达验证R&M的诱抗作用;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烟草处理(分别为80 mg/L R&M喷雾处理和清水处理)后非药剂接触烟叶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以及防御相关物质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烟草处理(处理1,用80 mg/L R&M溶液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摩擦接种;处理2,清水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清水摩擦接种)后烟草叶片木质素合成基因PAL及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80 mg/L R&M诱导处理后,烟叶中CAT活性2 d后逐步提高;LOX活性第3 d后显著提高(P<0.05,下同),第7 d达最高值;H_(2)O_(2)含量在第1 d迅速增加后降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24 h后显著上调,为清水对照的25.37倍;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4和72 h达最高值,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23和11.17倍。【结论】R&M通过提高烟叶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协调活性氧水平及增强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提高烟草植株的抗病性。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 93-63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R&M具有作为植物病害诱抗剂的潜力,有望应用于植物灰霉病等重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 段雅婕; 杨宝明; 郭志祥; 尹可锁; 胡会刚; 曾莉; 白亭亭
    • 摘要: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我国香蕉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外源水杨酸(SA)处理能诱导香蕉体内SA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激活香蕉植株内系统获得抗性,增强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香蕉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进行SA诱导处理,随后接种TR4,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均降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杨酸信号途径下游的苯丙烷类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植株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SA处理的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分支途径中常规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C4H和4CL、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D和CCoAOMT、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HS和CHI,对SA处理和TR4接种均有响应。在仅接种TR4的情况下,‘巴西蕉’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而‘农科1号’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仅用SA处理时,2个品种的C4H和4CL被诱导上调表达;SA处理并接种TR4,2个品种C4H和4CL依然保持上调表达的趋势,变化幅度在‘农科1号’中偏高;‘巴西蕉’CAD经SA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接种TR4后,CAD相对表达量降低,而‘农科1号’CAD被SA诱导显著上调表达,SA和TR4共同作用下,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巴西蕉’CCoAOMT被TR4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在SA处理并接种TR4的‘巴西蕉’植株中也表现为上调表达,‘农科1号’CCoAOMT在SA处理或SA、TR4共同作用下表现为强烈上调表达;CHS和CHI在SA处理的2个品种中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SA和TR4双重作用下,依然表现为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可诱导感病和耐病香蕉根组织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该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抗枯萎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崔芙蓉; 王升厚; 李梦雪; 柳叶飞; 徐方旭
    • 摘要: 以不同地区表现白毛病特征的蛹虫草为材料,分离获得2种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BYJ1鉴定为日耳曼曲霉(Aspergillus germanicus),BYJ2为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通过侵染实验探讨不同添加方法下,植物生长调节剂GN-01对蛹虫草寄生性病原真菌的抗性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或在蛹虫草生长过程中加入稀释3000倍的GN-01可显著提高蛹虫草SOD和POD酶活性,降低蛹虫草白毛病发病率,说明GN-01可作为防控蛹虫草寄生性病原真菌的抗性诱导剂。
    • 梁霜; 何洁; 赵致; 李忠
    • 摘要: 叶斑病是太子参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太子参的品质及产量,为安全有效防治该病害,本研究通过施用诱抗剂及利用Illumina M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诱抗剂的控病效果及叶际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诱抗剂处理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最后1次施药后10 d,草酸(CS)、芸苔素内脂(YT)及碧护(BH)处理的诱抗效果分别为72.69%、70.18%、39.79%。从供试样品中共获得88,276条有效序列,经序列聚类分析获得993个OTUs,涵盖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等7个菌门、17纲、41目、78科、85属、86种的真菌,各处理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次为茎点霉属(Phoma)。与CK (清水对照)相比,YT、CS处理增加了Cladosporium、Sarocladium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各诱抗剂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叶斑病致病菌属Alternaria及Phoma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Shanno、Simpson及Chao指数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CK相比,诱抗剂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太子参叶际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诱抗剂可改变太子参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提高有益菌属含量,为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蔡亚文; 张暄; 陈鸥; 邓丽莉; 曾凯芳
    • 摘要: 采用拮抗酵母对果实采后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是减少果实采后损失的有效手段,为探究Pichia galeifor-mis对李果实采后褐腐病的控制效果及对李果实苯丙烷代谢的诱导,实验研究了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P.galeiformis共培养的生长情况、同孔和异孔接种及浸泡方式下P.galeiformis对李果实褐腐病的生防效果,并测定P.galeiformis处理后李果实苯丙烷途径相关酶及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P.galeiformis能显著降低M.fructicola菌落直径;P.galeiformis处理后李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显著低于对照;同时,P.galeiformis显著提高李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ic acid coenzyme-A-ligase,4CL)及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综上所述,P.galeiformis能一定程度控制李果实采后褐腐病,提高李果实抗病性,显示出较强的生物防治潜力.
    • 罗文芳; 何伟; 孙晓军; 许建军
    • 摘要: [目的]研究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和抗病性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抗病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黄瓜植株花期提前,产量相比对照提高3.5倍;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提高黄瓜植株光合性能,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达99.07%;蛋白免疫制剂提高了POD和CAT活性,是CK值的1.8和2.5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0.68%.[结论]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显著促进黄瓜增产且可提高黄瓜植株对白粉病抗病性,适宜在黄瓜生产中应用.
    • 刘新; 宋春艳; 牟嘉欣; 刘恺迪; 王桂清
    • 摘要: 为开发枝顶孢生防制剂,以黑麦草为靶标植物,采用比色法分析菌核生枝顶孢次生代谢物对黑麦草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物对黑麦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酶、SOD酶活力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EST酶活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对PPO酶活力则表现为前期促进后期(5~12 d)抑制.
    • 摘要: 2021年1月28日,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Maya Bar课题组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Root zone warming represses foliar diseases in tomato by inducing systemic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在番茄中明确了根区升温诱导的系统性免疫,并报道了潜在的调控机制。为了明确根区增温可以作为诱导抗病性的有效因子,该研究分别在坏死型真菌灰葡萄孢、半活体型细菌黄单胞菌和生物营养型真菌番茄粉孢菌中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发现,将根区温度从21°C升至28°C可以显著提高番茄对3种病原菌的抗性,表明了根区增温在提高植物系统性免疫中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