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225113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的相关文献由852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勇、宿英英、叶红等。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25113 占比:99.91%

总计:225321篇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发文趋势图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研究学者

  • 邱勇
  • 宿英英
  • 叶红
  • 梁伟民
  • 马薇薇
  • 张艳
  • 徐冠华
  • 李佛保
  • 杨军林
  • 陈黎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颖; 刘全生; 余敏; 余巨明
    • 摘要: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较为完善成熟,在痫样放电、脑血流量及颅内压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检测结果的多种分级方式提供了更标准量化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标准.与影像学检查相比,神经电生理技术可敏感、及时地反映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可对病情复杂多变的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动态、实时的生命活动变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 马彩虹; 黄霄云; 马海云; 田得召
    • 摘要: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评估腰骶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腓浅神经及胫神经SNAP及SEP检查,记录峰值波幅(AMP)、传导速度及波形异常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腓浅神经SNAP异常6例,异常率10.0%,患侧波幅(5.36±3.46)μV,健侧波幅(8.59±2.85)μV,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感觉传导速度(43.50±5.38)m/s,健侧(51.20±6.1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SNAP异常4例,异常率6.7%,患侧波幅(5.76±2.87)μV,健侧波幅(7.62±3.26)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传导速度(49.70±5.49)m/s,健侧传导速度(53.60±5.6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腓浅神经P40潜伏期异常32例,异常率53.3%,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胫神经P40潜伏期异常29例,异常率49.3%,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AP联合SEP检查可以为腰骶神经损害定位,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敏感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 马彩虹; 黄霄云; 马海云; 田得召
    • 摘要: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与上海地区(中低海拔)健康成人的腓总神经、胫神经、隐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40潜伏期、P40-N45波幅正常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及志愿者共240例作为西宁组,年龄30~69岁,男120例,女120例.同时选择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健康体检者及志愿者共240例作为上海组,年龄30~69岁,男120例,女120例.检测腓总神经、胫神经、隐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40潜伏期、P40-N45波幅,得出高海拔地区正常人群下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数据,并与上海地区正常人群下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来自上海华山医院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西宁组与上海组腓总神经、胫神经、隐神经P4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健康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需建立高海拔地区人群正常值.
    • 陈黎敏; 葛建林; 叶红; 顾海燕; 崔志明; 徐冠华
    • 摘要: 目的 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120例,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分成3组(n=40):基础预防措施组(A组)、弹力袜组(B组)和SEP监测组(C组).B组术前1h穿弹力袜,C组术中进行SEP监测,电流刺激强度25mA.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于术前1d、术毕和术后24h时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超声诊断术中和术后24h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浆D-二聚体浓度降低,术中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SEP监测作为脊髓电生理监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脊椎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 张潇; 谢青; 潘惠娟; 纵亚; 鲍勇; 顾琳; 汪奕鸣
    • 摘要: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 N20'用于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42例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上肢SEP检测,检查前对患侧上肢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患侧肢体对侧大脑皮层记录的SEP记为N20,将患侧肢体的同侧大脑皮层记录的上肢SEP记为N20'.研究N20'潜伏期、波幅与FMA及MBI评分的关系.结果:(D N20波未引出时N20'均未引出,而N20引出时仍有18.9%(7/37例)N20'波未引出;N20异常患者N20'均异常,而N20正常患者63.0%(17/27例)N20'异常.(②N20'异常患者FMA和MBI评分低于N20'正常者(P<0.05).N20与N20'潜伏期分别与上肢FMA评分呈负相关,且后者相关性更大(r=0.375,P=0.023;r=-0.414,P=0.020).(③N20(-)N20'(-)组FMA评分明显高于N20(-)N20'(+)组及N20(+)N20'(+)组(P <0.05),3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基底节脑卒中N20'未引出率占所有N20'未引出的90.9%(10/11例),基底节脑卒中N20'异常率为95.0%(19/20例).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M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20'波可作为观察偏瘫侧上肢功能的一种客观量化的电生理指标.N20结合N20'相对于单一记录N20能更好地反映当前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情况.
    • 尹贞臻
    • 摘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SEP组(n=35例)、SCV组(n=35例)及SEP联合SCV组(n=30例),分别采用SEP检查、SCV检查、SEP联合SCV检查,对3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EP组异常率为57.1%(20/35例),SCV组为71.4%(25/35例),SEP联合SCV组为96.7%(29/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01,P<0.05),SEP组与SCV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P与SVC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诊断率,而且能更全面地反映神经系统状况.
    • 冯磊; 高景淳; 张学军; 祁新禹; 白云松; 郭东; 李浩; 曹隽; 姚子明; 高荣轩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134例确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接受"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治疗方案.术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置钉前获得基线.在排除线路故障、麻醉、血压下降、低体温等外界因素后,符合"基线相比SEP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MEP波幅下降70%"中任意一条则认为达到预警判定标准.结果 134例患儿中,SEP引出率为100%,MEP引出率为97.8%,其中16例(12%)矫形过程中可见SEP波幅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且患儿术后无肢体感觉异常.5例(3.7%)出现MEP波幅下降,其中1例(0.7%)在置钉过程中出现一侧MEP波幅下降,4例(2.9%)在切除半椎体后矫形过程中脊柱侧弯凹侧MEP波幅逐渐下降且超过预警标准,均按要求及时放慢或停止操作,3例波幅逐渐恢复,1例波幅仍未见恢复,进行术中唤醒,证实该侧下肢肌力下降,及时调整内固定后波幅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术后均未见神经异常症状.结论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术中神经损伤好发于置钉、半椎体切除、矫形等关键步骤中,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指导术者及时停止可能造成病情恶化的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损伤程度,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 叶红; 徐冠华; 陈黎敏
    • 摘要: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NM)通常用于存在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风险的手术中,以降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理想的INM能在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前检测到预兆性变化,并基于这种观察,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导致神经功能变化的手术操作或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而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就有引起
    • 叶红; 徐冠华; 陈黎敏
    • 摘要: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NM)通常用于存在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风险的手术中,以降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理想的INM能在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前检测到预兆性变化,并基于这种观察,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导致神经功能变化的手术操作或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而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
    • 叶红; 徐冠华; 陈黎敏
    • 摘要: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NM)通常用于存在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风险的手术中,以降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理想的INM能在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前检测到预兆性变化,并基于这种观察,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导致神经功能变化的手术操作或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而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