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丙酸倍氯米松

二丙酸倍氯米松

二丙酸倍氯米松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0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42395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中旬版)、基层医学论坛、临床肺科杂志等; 二丙酸倍氯米松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G·布拉姆比拉、G·B·麦克唐纳、N·斯德尔乔保罗斯等。

二丙酸倍氯米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3957 占比:99.98%

总计:424039篇

二丙酸倍氯米松—发文趋势图

二丙酸倍氯米松

-研究学者

  • G·布拉姆比拉
  • G·B·麦克唐纳
  • N·斯德尔乔保罗斯
  • S·坎泽尔
  • 姚泽忠
  • 李志骏
  • D·埃瑟比
  • G·波利
  • I·龙德里
  • P·奇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庄伟; 马永刚
    • 摘要: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UC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但由于UC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虎地肠溶胶囊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可能对治疗UC有一定积极作用.目的探讨虎地肠溶胶囊结合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活动期UC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8-01/2019-10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研究组采用虎地肠溶胶囊+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2.45%vs 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候总积分、CD3+、CD4+、CD4+/CD8+均比对照组高,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结肠黏膜iNOS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地肠溶胶囊结合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活动期UC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并可调节结肠黏膜iNOS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 郭玉宁; 李静; 贾雷; 王麟; 何强
    • 摘要: 目的:比较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与美沙拉秦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收治的轻至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进行队列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DP组(52例,采用BDP灌肠治疗)和美沙拉秦组(50例,采用美沙拉秦灌肠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值(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P组患者的缓解率为34.00%(95%CI=0.25~0.54),美沙拉秦组患者的缓解率为32.00%(95%CI=0.34~0.6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局部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均良好;与基线相比,BDP组患者中未观察到早晨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结论:BDP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美沙拉秦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没有影响.
    • 郑晓璐; 魏厚华; 张倩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酮替芬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过敏性哮喘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观察组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蛋白激酶B、HIF-1α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kt水平升高,HIF-1α水平降低,观察组Akt水平和HIF-1α水平变化更加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4水平升高,IL-12、TNF-α以及IGE水平降低,观察组IL-4、IL-12、TNF-α以及IGE水平变化更加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哮喘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酮替芬治疗,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显著,能提高血清蛋白激酶B水平含量,降低HIF-1α水平含量,提高患者免疫力,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王生锋
    • 摘要: 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重度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二丙酸倍氯米松3 mg和生理盐水250 mL的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用于治疗重度UC,不仅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于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糖皮质激素(TGC)类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7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TGC组和BDP组,各18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TGC组患者治疗后显效60例,有效81例,总体有效率为74.60%,而BDP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54%,显著高于TG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3.94,P=0.004),重型(OR=2.79,P=0.018)和药物不良反应(OR=2.45,P=0.024)是影响TGC组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重型(OR=3.35,P=0.021)和C反应蛋白水平(OR=2.87,P=0.031)是影响BDP组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结论 BD治疗UC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疾病的严重程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影响其疗效的风险因素.
    • 黄寿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急诊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双倍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治疗,试验组在BDP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红霉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2h后,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72 h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急诊支气管哮喘的近期效果较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董治华; 隋典朋; 王娜
    • 摘要: 目的:比较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或者住院就诊的80例 U 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BD P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取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结果传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28/40),而BD P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传统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3.81,P=0.002),血小板(OR=2.01,P=0.031),药物不良反应(OR=2.34,P=0.017)和重型(OR=2.54,P=0.014)是影响传统组治疗疗效的风险因素;而BDP治疗组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分别是重型(OR=3.11,P=0.025)和C反应蛋白(OR=2.86,P=0.004)。结论 BDP对 U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enema of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BDP) and glucocorticoid drugs i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UC)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80 cases of UC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and the BDP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after treatment ,12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and 16 cases were effective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0 .00% (28/40)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BDP treat‐ment group was 90 .00% (36/4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P<0 .05);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C‐reactive protein (OR=3 .81 ,P=0 .002) , platelet (OR=2 .01 ,P=0 .031) ,adverse drug reactions(OR= 2 .34 ,P=0 .017) and severe type (OR= 2 .54 ,P=0 .014) were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severe type (OR=3 .11 ,P=0 .025) and C‐reactive protein(OR=2 .86 ,P=0 .004) were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BDP treatment group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DP in treating UC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glucocorticoid drug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ffect are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and C‐reaction protein level .
    • 金学亭
    • 摘要: 目的:观察氨茶碱、酮替芬、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4例,给予氨茶碱0.1~0.2g,每天3次,口服;酮替芬1mg,每天2次,口服;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商品名:必可酮),每天2~4喷,每次2~4次,吸入激素后用清水漱口。结果:全部病例用药2~4d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或减轻;6~12d症状几乎全部缓解,患者精神、饮食、睡眠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用氨茶碱、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的量均逐渐减少,酮替芬维持应用6~12周后,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氨茶碱、酮替芬、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 摘要: 梯瓦(Eisai)2014年5月26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新款二丙酸倍氯米松HFA(QVAR)作为一种预防性疗法,用于5岁及以上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该新款QVAR带有一个剂量计数器,旨在帮助哮喘患者及其看护者清楚地了解药罐中剩余的剂量。 梯瓦计划于2014年晚期将新款QAVR推向市场。QVAR是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作为2次/d的药物,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此外, QVAR也适用于需要系统性皮质类固醇管理的患者,添加QVAR可能减少或消除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