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H法

D-H法

D-H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3494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中国民航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第15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第一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等;D-H法的相关文献由4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庆、周远航、张秋菊等。

D-H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494 占比:99.86%

总计:93625篇

D-H法—发文趋势图

D-H法

-研究学者

  • 刘瑞庆
  • 周远航
  • 张秋菊
  • 李剑雄
  • 李大伟
  • 李瑞琴
  • 王吉岱
  • 王培俊
  • 魏军英
  • 丁杰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芮宏斌; 李路路; 曹伟; 王天赐; 段凯文; 吴莹辉
    • 摘要: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性能,实现其自主越障,设计了一种轮-履-腿复合仿生机器人,并对其进行步态规划和越障性能分析。首先,以海龟为仿生对象,通过分析其身体结构和稳定机理,设计了机器人的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构和二自由度支腿结构;同时,基于该机器人的结构特征,利用D-H(Denavit-Hartenberg)法建立了坐标系并求解了其支腿的运动学方程。然后,通过观察海龟的爬行过程,将其单个爬行步态周期内的动作分解成放腿、爬行、抬腿和摆腿,并结合运动学模型对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提出了4种仿海龟爬行步态。接着,以机器人的四腿爬行步态为例,利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了其支腿关节的受力情况,而后通过分析机器人跨越壕沟和攀越台阶的过程,以最大跨越壕沟宽度和攀越台阶高度为指标对其越障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制作了机器人实验样机,开展了步态实验和越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可以利用4种仿海龟爬行步态实现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原地旋转,且具有很好的越障性能和稳定性;机器人能跨越最大宽度为434 mm的壕沟,攀越最大高度为175 mm的台阶。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仿海龟机械结构可行,所规划的仿海龟爬行步态合理,以及所建立的越障理论模型正确。研究结果可为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和越障性能提升提供借鉴。
    • 张宏; 汤小红; 龚永健; 任垒垒
    • 摘要: 针对焊接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运动耗时长,稳定性系数低,避障精度差的问题,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来搜索任务空间中轨迹的最优解。以ABB IRB 120焊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机器人D-H运动学模型,采用位姿分离的方法进行逆运动学分析;然后,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对焊接机器人进行避障优化,使其能够快速地找到焊接机器人在焊接运动过程中的最优路径;同时,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逼近任务空间中的轨迹行程。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遗传算法相比,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自适应调节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的值,能更好地产生新的个体摆脱局部极值,快速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获得平稳且连续变化的机器人末端点运动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敛速度与求解精度。
    • 肖刚; 习佳俊; 曹明恒; 杨龙; 梁彤; 许圆圆
    • 摘要: 首先通过UG建立机械臂装置三维实体简化模型;然后,利用D-H法建立了所设计机械臂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对机械臂末端运动轨迹进行分析与规划,得到公路养护车机械臂装置的最优设计结果,可为公路养护车机械臂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利用ARDUINO控制芯片、电机和继电器等构件搭建了机械臂及控制系统实物模型。
    • 贾增钰; 李瑞琴; 李庠
    • 摘要: 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空间8R并联机构用于人体髋关节康复。建立空间8R并联机构模型,运用螺旋理论对机构的初始位形及一般位形进行分析;采用D-H法建立空间8R并联机构的几何模型和运动学方程,得出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运用Adams软件和理论计算共同验证了空间8R并联机构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得出了机构在不同运动下,一个周期内的角位移变化规律。此空间8R并联机构性能稳定,能够进行平稳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髋关节康复效果。
    • 陈传志; 崔继云; 陈金宝; 霍伟航; 李家琪; 江安澜
    • 摘要: 针对传统Whipple防护结构占用空间大、质量较大、防护覆盖面积小,且充气防护结构重复利用性差、可靠性低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卫星可折展空间碎片防护机构。根据可折展铰链运动规律,结合DH法对防护机构进行展开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Lagrange动力学方程建立防护机构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ADAMS建立仿真模型,将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数值对比结合分析,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对运动规律进行改进,提高了机构运动效率。
    • 刘祚时; 房双艳; 饶远
    • 摘要: 针对一些工业机器人在较小的工作空间,且对机器人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设计使用小尺寸和低成本的桌面机械手代替工业级机械手进行作业任务,同时用两台桌面机械手组成的双臂机械手进行协作完成任务。以桌面机械手双臂为研究对象,采用D-H法对机械手双臂进行建模并进行运动学分析。在运动学基础上结合蒙特-卡罗法求解双臂工作空间,同时对桌面机械手的运动路径进行轨迹规划,并对双臂协作任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桌面机械手可以进行小物品平稳搬运。
    • 张锐浩; 张帆; 张玉辉
    • 摘要: 为了进行上肢肌肉损伤类疾病康复,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辅助运动与支撑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课题组基于刚性折纸的折叠特性设计出具有自锁特性的肘关节外骨骼,采用连杆机构设计肩关节外骨骼;运用D-H法对上肢外骨骼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肘关节折纸机构自锁时的折叠角度和肩关节末端的运动位姿;基于蒙特卡洛算法求解出肩关节外骨骼的运动空间并运用MATLAB将结果可视化。应用结果表明:该上肢外骨骼能有效减轻上肢肌肉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且不对上肢运动造成影响。该上肢外骨骼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和易于折叠和自锁的特点,满足使用要求。
    • 王文博; 李岸
    • 摘要: 采用遗传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误差进行辨识。使用传统的D-H法建立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及机器人的误差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将遗传算法对误差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将识别出的结果与预设机器人参数误差值进行比较,证明遗传算法在机器人运动学误差参数辨识方面的有效性。
    • 刘立业; 陈永亮; 汤伟莉; 魏云篷; 索树灿
    • 摘要: 现有大部分搅拌摩擦焊设备缺乏对过程变量的有效监控,建立开放式的控制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搅拌摩擦焊工艺与传统的金属切削有两大不同,即焊接倾角与圆弧切线跟踪功能。现有设备将圆弧切线跟踪功能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导致用户研究开放式可控制系统时还需对此功能进行专门的设计,进而导致设备研发周期变长、成本增加。构建了基于Ether CAT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以一种龙门式搅拌摩擦焊机床为例,运用D-H法推导出机床全参数化正逆向运动学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简单的平面二维圆弧切线跟踪方法,在已有两轴圆弧插补的基础上不需研究三轴插补算法即可完成搅拌摩擦焊。最后选择一种典型的焊缝轨迹进行运动仿真与焊接试验,验证了机床参数化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圆弧切线跟踪方法的可行性。
    • 谢嘉; 窦良浩; 李永国; 梁锦涛
    • 摘要: 基于以设计家庭服务类机器人的5自由度手臂,通过在SolidWorks中建模设计构建了5自由度机械臂的模型。运用D-H法建立了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得到相关几何参数后分析计算了其正逆运动的算法。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其正逆运动的正确性,着重阐述了其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并给出了其在笛卡尔空间内的位移轨迹与工作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