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话语创新

话语创新

话语创新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2763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思想教育研究等; 话语创新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端端、金小方、包炜杰等。

话语创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7.00%

专利文献>

论文:2763 占比:93.00%

总计:2971篇

话语创新—发文趋势图

话语创新

-研究学者

  • 张端端
  • 金小方
  • 包炜杰
  • 卢衍鹏
  • 吕红雁
  • 吴海江
  • 宋健林
  • 崔海英
  • 张正光
  • 徐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馨瑶
    • 摘要: 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提升人们获取信息便捷程度的同时,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在微信、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为扩展受众辐射,电视文化类节目应改变传统的以主持人讲解、观众倾听为主的模式,主动与新媒体实现资源的通融、内容的兼融,形成受众与节目的双向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
    • 张闪闪; 邱德明
    • 摘要: 自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自媒体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渠道,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面,同时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自媒体降低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需积极强化载体建设,不断转变对话方式,同时优化话语内容,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 文蕊瑞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当中以话语作为载体,同时话语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构建者。话语方式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传播,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原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话语传播需求,对此,必须要创新话语方式,营造话语语境,实现新媒体与话语传播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此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宋溧俊
    • 摘要: 话语权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而话语是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抓手。从当前思政课实践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处理失当导致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解释力不够、针对性不足,教学语言使用不当导致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应用度不广,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两大问题。引导型说理性思政课程话语的培育必须符合思想说服、实践逻辑和语义逻辑,而网络语言则从话语内容、话语风格和教学转型三个维度推动思政课的创新。
    • 廖秋
    • 摘要: "生命共同体"话语表征自然界各要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共荣,其旨趣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利益的兼容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依据话语理论,可以从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陈述方式四个维度建构"生命共同体"话语。这一话语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与全球化,以辩证的话语内容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窠臼,借助隐喻实现话语的通俗化、生动化表达,体现了其在话语对象、话语形式、话语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 张艳国; 修安萍
    • 摘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和理论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最紧密的时期,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力指导和科学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文化思想由论争走向聚合,文化实践由传统路径依赖走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现代性契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批判原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流话语,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立了坚实的话语根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典故、格言、俗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通过分辨“精华”与“糟粕”、激活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方式和内涵要素,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化科学化品质,这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赢得政治、思想、社会的解释力、阐释力和掌控力增添了话语资源,也在深层次促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新的转变与跃升。
    • 高孟悦
    • 摘要: 5月27日至28日,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全国语言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和后起之秀开展深入研讨。这是“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名家讲座第五场,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家语委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传播研究”开题会同期举行。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和传播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是中国语言学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中国当代语言学话语创新与体系建设、中国传统语言学话语特点及当代价值、国外语言学话语对中国语言学话语的影响、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路径、中国语言学话语国际传播方略。
    • 金小方
    • 摘要: 现代新儒家主要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框架下继承和发展儒家的核心话语。从内圣之学的角度看,他们着力重建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阐扬了儒家心性之学尤其是良知思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提出了现代新儒家的人生境界论。从外王角度看,现代新儒家一方面揭示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另一方面揭示了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化的积极价值,提出了儒家的新外王论,推动了儒学的现代转型。他们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心、性、仁、良知、内圣、外王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自我、道德理性、内在超越、良知坎陷等一系列创新性概念和理论,构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现代性特征的现代新儒学话语体系。
    • 刘凯
    • 摘要: 文艺制度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在文艺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话语创新,极大地推进了当代文艺工作和文艺活动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文艺制度话语创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基本原则。新时代党的文艺制度话语创新具体体现在文艺制度的文化基础创新、时代话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以及人民性话语创新等方面。这些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制度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张娟娟
    • 摘要: 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直接关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水平,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进一步优化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晓之以理、言之有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四个维度,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的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