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译本

译本

译本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938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2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556种,包括天风、出版参考、出版广角等; 译本的相关文献由93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增勤、白晓煌、吴平等。

译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2 占比:99.36%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0.64%

总计:938篇

译本—发文趋势图

译本

-研究学者

  • 王增勤
  • 白晓煌
  • 吴平
  • 冯象
  • 刘可景
  • 刘象愚1
  • 戈宝权
  • 文军
  • 李晓娜
  • 林玉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朱杰希; 林范武
    • 摘要: 《雪国》是日本文学界的“泰斗级”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生态翻译学理论是以“生态”为视角,综合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研究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认为译文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程度越高,翻译的效果越好。我国知名翻译家高慧勤在对《雪国》进行翻译时,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进行了较为成功的适应性转换。文章以这部翻译作品中的部分内容为例,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赏析。
    • 贾莉琴
    •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文笔优美流畅、自然真实,景物描写栩栩如生,人物刻画也感人肺腑,一直深受众多读者喜爱。而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不同译者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德伯家的苔丝》两个译本翻译过程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两个译本对选词的把握、语言风格、人物性格的把握、汉语方言使用、译本风格差异及语言特色展开对比,目的是为了能够对这一作品形成更为良好的认知。
    • 蒋海跃; 郭献尹
    • 摘要: 日语有相当发达的拟声拟态词体系。无论在书面语或是口语里,拟声拟态词出现的频率均很高。某些词汇有不可取代性,甚至具有多义性,值得重视。其中,表达人物情感的“拟情词”较为抽象,如何将其正确恰当翻译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女生徒》为太宰治的代表作品之一,内容主要描述一位少女的细腻情感与内心世界,在中国境内有不少译本。这些译本如何将“拟情词”进行汉译并传递给读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宋聚磊
    • 摘要: 翻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翻译学、语言学乃至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作为联结不同语言的桥梁成为洞察民族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对汉语重叠及其英译进行对比,然后对汉英语民族不同译者的译本进行再对比,试图发现汉语重叠与其英译及不同译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异,进而解释其形成的内在动因,力图揭示汉英语言的本质属性,最终窥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英译中“叠式”翻译和“对式”翻译缺乏以及汉语民族译者译本中“叠式”翻译和“对式”翻译相对较多体现出汉语的强空间性特征,折射出汉语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特质倾向。
    • 孟杰
    • 摘要: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著作的中译工作不容小觑,而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的可接受性必然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词汇选用是否符合当下语境,是否和译入语文化相适应等问题值得译者深思。在考虑到语境和译入语文化的前提下,该文从词汇选择方面对《呼啸山庄》杨苡译本、方平译本及宋兆霖译本进行简要的对比评析,以认识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对词汇的不同选择,促进外国著作中译本的优化。
    • 赵祯; 雷晴岚
    • 摘要: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其中收录的故事涵盖之广,完整地反映了清康熙年间民间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翟理斯和闵福德的译本是一众英译本中传播较为广泛、读者接受程度较高、影响较大的两本译作。通过研究二者对于《聊斋志异》翻译的不同之处,能够看到在文化传播的不同阶段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变化,不同的翻译策略所达成的不同效果,以及翻译策略又是如何受制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
    • 胥芮; 陈昌柏
    • 摘要: 本文基于鲁迅短篇小说《故乡》的三个日译本建立语料库,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词汇、句法、语篇角度对译本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佐藤春夫译本选词丰富,更忠实于原文,多用长句。井上红梅译文前后文衔接度差,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竹内好多短句,虽降低了阅读难度,会导致鲁迅的思考分节化。三部译本代名词使用率均低于原文,且MVR值均低于参照语料,分别呈现出代名词隐化与修饰词简化的翻译共性。
    • 管薇; 王英莉
    • 摘要: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本文以“匆匆”为主线,细致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表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能为力和遗憾。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转述自然;文字清新隽永,质朴简洁;内容情景交融,描写燕子,杨柳,桃花,太阳等景物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以《匆匆》的三个译本为实例,从翻译美学的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评析鉴赏,探索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以对中国散文的英译提供思路。
    • 张丽婷; 陈亚杰
    • 摘要: 诗歌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的丰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以及许渊冲译本、曹顺发译本和卓振英译本为例,从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研究诗歌的文化传达。经分析发现诗歌英译中注重文化交流既可以提高译文质量,又可以提高读者的可接受性,从而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 周央
    • 摘要: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外传,而典籍外译本是传统文化外传的重要手段。面对不同的译本,如何基于读者的阅读体验,评估译文质量,为读者选择译本提供方向便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理雅各、赖发洛、刘殿爵三位译者的《孟子》英译本,使用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基于语料库,从词汇丰富度、主题词、文本相似度和词云四个维度出发,通过类符/形符比、词频排序、语篇相似性度量和词云图四个指标进行译本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理雅各译本词汇丰富度最高,且独特性最高;赖发洛、刘殿爵译本高频词相似性高,而理雅各译本高频词独特性高;在词云方面,三个译本都较好还原了原作的中心思想,都较好地还原了原文的主旨。本文使用Python,基于语料库对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也为读者在译本评估和选择时提供了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