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义引申

词义引申

词义引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4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3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七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哲学2014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词义引申的相关文献由398位作者贡献,包括古敬恒、宋永培、张博等。

词义引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 占比:71.8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163 占比:27.30%

总计:597篇

词义引申—发文趋势图

词义引申

-研究学者

  • 古敬恒
  • 宋永培
  • 张博
  • 王宁
  • 邓明
  • 安兰朋
  • 朱俊晓
  • 朱峻之
  • 李中成
  • 苏宝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贺菊玲
    • 摘要: “宁可”一词在明清小说中有四种不同的义项:“两相比较,选取一面”,表示选择;“最好”,表示建议或叮嘱;“祈求、请求”,表示比较强烈的主观愿望;“大不了、最多”,表示事情能达到的最好或最坏程度。除了第一个义项,其他三个义项各大辞书均未收录。此外,明清小说中“宁可”一词的另一个义项是“反而、甚至”。这几个义项之间的演变,体现了递进式、并列式和综合式三种不同的词义引申方式,它们的发展符合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 徐江胜
    • 摘要: 用旧词音来称说新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义结合体(新词)时,有些是对旧词音的“借用”,有些则是对旧词音的“沿用”。由于文字的历史远远晚于语言的历史,很多词音借用发生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字形借用立即伴随发生,而是要等到文字诞生之后才会发生“跨时”的伴随性文字借用。正如文字系统中有字形的借用、分化、合并,语言系统中也有词音的借用、分化和合并。
    • 宓嘉祥
    • 摘要: 汉语中的三个同形词“系”源出于一。“系”主要有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条是抽象化路径,体现为动词“系”实现从连接语义成分到连接语法成分的跃迁;另一条是条件化路径,体现为“系”由单音节词转化为类词缀、词缀和主观性标记的趋向,其主要表现是“X系”类说法的形成与广泛使用。抽象化、条件化两条路径的实质是“系”的主观化。“X系”结构的广泛使用是外语借词激活和汉语语义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 蒋来
    • 摘要: 在吴语及部分方言区中,表示填塞、钻挤、支撑等义的一个方言词,常写作“䂻”“挣”,其本字为撞击义的“朾”,与之同源的一个词是“棖”。“朾”的语义向两条途径引申:一是外撑义,二是填塞、钻挤义。从“棖”的支柱义引申而来的支撑、外撑义,则朝着三个方向实现词义引申:一是撞触义;二是张展义;三是上举义。这三个义项,分别体现支撑义动词“前后”“横向”“纵向”的动作延伸轨迹。“撑”的支撑义和“棖(掁)”一样,都是木柱义的引申。填塞、钻挤义的“䂻”,是“棖(掁)”的后起分化字。“䂻”“挣”的支撑、外撑、填塞等词义,均因与“棖(掁)”音近,受其词义沾染而来。
    • 许可; 李坤怡; 冉启斌; 黄玮
    • 摘要: 本文根据确定规则,对24种语言中60个基本核心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等6个词类)的义项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对不同词类的词义引申数量、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对词义引申特点进行归纳。结果看到,基本核心词引申数量在4左右。总体来看,动词的义项数量最多、引申能力最强,形容词、名词随后,副词、数词、代词义项较少、引申能力较弱。具体语言中各词类的引申数量排序存在区别,语言系属对基本核心词引申能力的影响较小。本文还通过隐喻、转喻的认知框架,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互相引申的情况进行了特点归纳,通过相似性和相关性对其进行解释,对词义演变涉及的义项数量、方式等,做出了有据可依的探索。
    • 田雨鑫
    • 摘要: 为全面分析"中"字的词义隐喻引申情况,文章从不同语义认知视角对其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主要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视角,分析了英汉语境下"中"字词义的不同隐喻引申以及二者存在的差异,探讨了英汉语境下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认为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不对应翻译是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 吕俐敏
    • 摘要: 汉字中多音字的来源比较丰富,有文白异读、四声别义、词义引申、古今音变、文字借用等多种可能。缝,是个多音字,这个多音的来源,是词义引申的结果。缝,《说文解字》解释:“以针紩衣也”,就是用针线缝衣服的意思。裁缝、缝补,缝合等,都是这个意思。因为做衣服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古代还专门设置了“缝人”这个官职,专门掌管王宫内缝纫的事情。
    • 罗献中
    • 摘要: 语文教材等选本长期以来认为《鸿门宴》中刘邦晋见项羽是为了"谢罪(请罪)、认错(道歉)",相关的两个"谢"字是"谢罪,请罪;认错,道歉"之意.这其实是一种不当的解读.事实上,刘邦见项羽是为了替自己"辩解(解释)",两个"谢"字应是"告知,告诉"义,并可引申为"辩解,解释".
    • 王长华
    • 摘要: 先秦文献,尤其是"三礼"中保留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这些词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语言发展面貌,而且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及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坟墓"义词语进行考察,并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其中单音节词的词义引申发展演变,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很有价值.
    • 征南
    • 摘要: 从认知视角考察国内网络热词"躺平"发现,该词通过隐喻引申出了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新义;从具体可感的行为状态域向抽象模糊的心理状态域的映射,是"躺平"隐喻实现的重要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意向图式为隐喻的形成和理解提供依据;同时,认知主体也在语境、文化等要素的影响下,发挥了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