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评弹艺术

评弹艺术

评弹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1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专利文献11090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研究、曲艺等; 评弹艺术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坡、彭本乐、周良等。

评弹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1.30%

专利文献>

论文:11090 占比:98.70%

总计:11236篇

评弹艺术—发文趋势图

评弹艺术

-研究学者

  • 金坡
  • 彭本乐
  • 周良
  • 傅骏
  • 吴伟东
  • 吴宗锡
  • 唐力行
  • 唐耿良
  • 戴茂
  • 朱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厉国轩
    • 摘要: 《上海老年报》2021年4月15日8版所刊《䋈阁争宠说唐明皇一一〈长生殿〉赏析》一文,介绍了著名评弹艺术大师杨振雄对《长生殿》的改编和演泽。文章标题中的“䋈阁”错了,应是“絮阁”。“絮阁争宠”的故事出自清代洪昇《长生殿》第十九出《絮阁》,讲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的两位宠妃,杨玉环和江采宫廷争宠的故事。
    • 张立梦
    • 摘要: 评弹艺术是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文化,它以特殊的传承方式,获得了其长期的流传和文化机制发展,其具备一定的文化丰富度,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在当下技术、媒体发展的阶段,要实现对于评弹艺术发展宣传路径上的创新,实现基本的评弹艺术能被现代群众所接受和获取,具备一定的大众审美客观需求满足能力,在不断的提升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实现其文化形式的科学长远发展。评弹艺术曾出现过可能要消亡的迹象,主要是因人们对于传统的艺术手段产生了审美疲劳。
    • 陈伟春1
    • 摘要: 任何艺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才能有生命力。评弹艺术最初无论是评话或者弹词都是一个人表演,后来弹词有了双档,评话极少有双档,即使有双档也难以持久。中篇评弹也有三个、四个或五个人上台的形式,但不多见。评弹艺术是中和性艺术,评话除了说表外还要起十三路半角色,手面、口技、眼风、十八般武艺的动作要交代清楚,拳棒虽然谈不上精通,至少也要懂一点。对弹词来说还要多一个弹唱。评弹任何一回书都要拿道理讲出来,新书老书都一样,首先要拿书的内容、故事与人物关系讲清楚,这就是书情书理。搞评弹的人要充实书的内容,懂艺术结构,越透彻越好。在革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四性”。所谓“四性”,就是人性、地性、书性、时性。人性就是指听众的心理要求,地性就是指地区听众的不同要求,书性是对自己所说的书的理解,时性就是时间性、也就是时代感。掌握好这四性,就能说好书,就能与时俱进。
    • 徐刚1
    • 摘要: 苏州评弹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现今尚有表演市场的地方曲艺之一。然而细观评弹市场,却是岌岌可危不容乐观。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随访几名90后,相信已没几个孩子知道评弹是什么了,更别说在江浙沪一带的其它城镇和农村了。我作为一名评弹青年演员为这门古老艺术的衰退而感到痛心,更为我们和我下一代的评弹演员的前途和生计而担忧。
    • 杨格1
    • 摘要: 一九九二年,十六岁的黄娟考入苏州评弹学校学习苏州弹词,后进入江苏省评弹团,师从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杨乃珍。二〇〇六年担任江苏省评弹团副团长,二〇一二年九月底担任领队带领“江苏省评弹团演出小分队”远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比利时欧盟总部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为法国和比利时的观众演出了《苏州好风光》《钗头凤》《红楼梦·潇湘夜雨》《天涯歌女》等评弹佳作并获得好评。
    • 周三博1
    • 摘要: “垂眼沉吟君即临,宛然初会在三春……”周玉泉调(周调)的代表曲目《智贞描容》是苏州评弹的里程碑,对苏州评弹流派的开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蒋调、丽调、尤调、张调……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衍生而来。有人说周派评弹过时了,因为它老腔老板、淡而无味,它的节奏、音律还停留在那个年代。那么我想说,你错了。于艺术,我觉得没有过时一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周玉泉老先生于我,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爷爷周伯庵是周玉泉老先生的学生,伯父周希明随爷爷学艺,我评弹学校毕业后跟伯父学艺。算下来,我是第四代的周派传人。说道陌生,关于周玉泉老先生艺术生涯的点点滴滴,我都是在评弹的书籍中了解,在长辈的言语中体会。
    • 陈艳红1
    • 摘要: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对于评弹来说,文学书目当然也是评弹艺术之本。历史上,许多评弹的本子都是靠师傅“口传心授”,演员跟师傅记个故事大概,其它均靠艺人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加以充实提高。直到民国时期,开始有艺人自己创作本子。新中国成立后号召创作新书,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作型艺人。比如,当时常州评弹团就有创作上的“三驾马车”——邢晏春、周玉峰、周希明,他们使得常州评弹团名震东南,铸就了常州评弹的一个高峰。然而近年来,整个评弹界的创作人才日益凋零,后继乏人。评弹文学创作的疲软,也势必使得评弹表演艺术的发展裹足不前。因此我认为,要振兴评弹,使评弹艺术再登高峰,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高度重视评弹文学本子的创作。
    • 孙可
    • 摘要: 评弹艺术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积累了大批优秀的传统书目和精彩纷呈的各种流派,是中国曲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苏州悠长历史的文脉。在长篇弹词(包括后来产生的中篇评弹)的演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它是弹词唱片中最精华的部分,对书情的表述有内心活动刻画,有人物对白等等,由于受到听众的追捧,逐渐演变成可以独立演出的评弹精品。它比弹词开篇更加有感染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