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论纲

论纲

论纲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62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5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现代哲学、实事求是、探求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论纲的相关文献由8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勋、贺登来、王鲁民等。

论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57.4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65 占比:42.40%

总计:625篇

论纲—发文趋势图

论纲

-研究学者

  • 张勋
  • 贺登来
  • 王鲁民
  • 石建高
  • 张国锐
  • 贺波
  • 刘永利
  • 王磊
  • 陈勇
  • 赵小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慧霞; 高旭国
    • 摘要: 当代中国生态小说创作的生态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和万物和谐三个方面.1980年代生态小说创作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寻根,另一类是环境保护.而1990年代从事生态小说创作的作家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来自1980年代的"老作家群",另一部分是刚踏入文坛不久的"新作家群".新世纪以来,生态小说创作出现了若干新变:一是注重生态保护者形象的塑造;二是在思想内涵和价值判断上超越了简单的是非标准;三是在艺术水准和审美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 丁柏铨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工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从大的段落进行划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舆论思想史宜分成上述四个阶段进行考察.百年来党的舆论思想主要内涵包括:获得对舆论的深层次认识,触及舆论所具有的深厚底蕴,发挥舆论不可低估的作用,展开有效的舆论引导,实施有力的舆论监督,主动设置新闻舆论的议题,重视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增强干部群众政治上的免疫能力,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百年来党的舆论思想史呈现出对马克思主义舆论思想忠实继承、以人民利益至上为贯穿始终的红线、紧随时代与时俱进发展、充分体现问题导向意识等显著特点.研究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史所能获得的启示主要包括:始终坚持高举旗帜,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勉力实现守正创新.
    • 施凯文; 梁涛
    • 摘要: 传统儒学包括孔孟之道与孔荀之制两个方面,不论是历史上的宋明理学,还是当代港台新儒家,均采取尊孟贬荀的态度,对儒学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思想大师.孔子以仁、礼奠定了儒学基本规模,孟子从心性维度深化了孔门仁学,而荀子则通过对人性问题的深入辨析和对礼义法度的诠释建构,拓展了儒学的外王视界.在体现出一种更加阔大的统合性视野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奠定了正理平治的理论基础.今天儒学的重建应统合孟荀,兼顾孔孟之道与孔荀之制,这是荀子思想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出现荀学热的根本原因.荀子思想可以概括为:性恶心善,义利两有;隆礼重法,积善成德;知通统类,法先后王.从当代视角看,荀子思想中蕴含的治国理念对于今人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细加发掘.
    • 魏在江
    • 摘要: 英国学者查尔斯·多罗奇(Charles Denroche)(2015)提出了转喻学(metonymics)。认知转喻学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转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原则;(2)转喻的认知处理与认知机制;(3)转喻的类型与语义特征;(4)转喻的产生与理解;(5)转喻能力与中介语、语言教学;(6)转喻与翻译;(7)转喻与其他学科;(8)认知转喻学研究的语言哲学与普通语言学意义等。转喻的内容十分丰富,完全可以独立研究。因此,认知转喻学的存在完全可能,也是必要的。
    • 姚文放
    • 摘要: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马克思所说"艺术生产"主要是指创作活动而与阅读和批评无涉,但其文学批评实践却显示了强大的生产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之间存在的这一悖反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建构预留了广阔的空间。"生产性文学批评"是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出发,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提出的新型理论范式。20世纪文学批评开启了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进路,形成了技术决定论、经典文学批评、接受美学、文学生产理论、生产价值理论、审美-政治视域等模式,蔚成主体性、社会性、现时性、建构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进而带动诸多新的理论问题,为当今重建生产性文学批评提供新的探索空间和创新契机。
    • 刘凯; 胡祥恩; 马玉慧; 那迪; 张昱华
    • 摘要: 现如今,教育领域正掀起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大量出现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方法造成了不少混乱:某些看似相同的论题,其实论述的是不同的问题;有些看似不同的论题,讨论的问题却是相同的.本文首先对我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存在着“发文量非理性爆增、研究主题离散、量高质低、学术用语不规范”等四类问题,并指出在纵向上,受历史遗留及学科局限的影响,人工智能概念及其支撑理论存在认知偏差和不足;在横向上,存在“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与教育的理论问题,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与教育的现实问题”等混淆,然后正式提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论纲”.论纲由“核心概念、基本问题、形式化”三个中心部分扩展而成:基于通用人工智能视角,将核心概念建构在人工智能和教育大科学基础之上,进而划分出人的学习(人类学习)、人的教育(人类教育)、机器学习(类人学习)和机器教育(类人教育)四类基本研究问题.文章最后阐述论纲的形式化表示、注意事项、近期重点研究方向及实际使用方式,并期望本论纲能够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规范和推动作用.
    • 包先康
    • 摘要: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命题.它立足村庄的视角研究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力图建构以"微治理"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在对农村社区微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知识资源、 框架、 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范式的建构.最后提出了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预期,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宏观治理只有通过微治理才能落到实处、 造福民众的观点.
    • 易琼; 赵湘伟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国学禁打破之后,堪舆不仅在社会上备受关注,在学术界也是逐渐进入大学课堂和研究学者的视线.堪舆色彩学论纲建构研究是首次站在学科高度用堪舆学的视角来探析中国传统色彩,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构建了堪舆色彩本体论、社会制度中的堪舆色彩、社会文化中的堪舆色彩、堪舆色彩比较论的学理结构,填补色彩学中的堪舆空白,为堪舆色彩学的交叉学科建设提供资源整合和谱系的研究,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完善做出奉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