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记数

记数

记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305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版权、秘书工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记数的相关文献由79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丁希香、于辉等。

记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25.06%

专利文献>

论文:305 占比:74.94%

总计:407篇

记数—发文趋势图

记数

-研究学者

  • 王磊
  • 丁希香
  • 于辉
  • 唐隆德
  • 孙强
  • 张卫
  • 张永治
  • 朱丹
  • 柳振华
  • 毛华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子坤
    • 摘要: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所以,大到国家,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娓娓道来的中国故事走进世界人民的内心,赢得理解,获得认同;小到教学,我们要讲好教学故事,让引人入胜的教学故事浸润学生的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好教学故事并不难,因为数学本身就在讲故事。人类在生活中,需要表示事物的多与少,于是产生了记数的需要。怎样记数呢?一方面,要创造记数的符号,比如实物符号(刻痕)。
    • 姚梨
    • 摘要: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用算盘表示数》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了解算盘蕴含的记数原理,深化对位值制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一、丰富学习活动,丰盈文化认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学习用小棒、方块和计数器等记数
    • 摘要: ①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那年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去上学。②唯一能来钱的路是上山砍柴。附近有一座矿山,矿上每天要烧很多柴,民工们从山上砍柴,挑到公路边,由矿上派人来收购,用车拉走。我也加入了砍柴民工的队伍。③我力气小,砍柴很慢,以这样的速度,只怕是夜里不睡觉也挣不够上学的钱。后来,矿上来收柴的张叔要找一个人替他过磅记数,由矿上开工资。这是一份好差事,他知道我缺钱上学,特地把这差事安排给了我。
    • 王晓兰
    • 摘要: 说到数字.同学们肯定会感到很熟悉.其实,数字也有许多趣事下面;下面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名不副实的“阿拉伯数字”。人类最早是用手指和脚趾来记数的,但这样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大时,大多数原始人开始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随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渐渐地不满足以粒为单位的记数
    • 顾东春
    • 摘要: 古时候,人类的祖先还没有发明数字之前,是如何记数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时候的记数方法。堆石子记数用大自然中的小石子记数(如图1),是人类早期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堆石子记数、计算十分方便,只要增减石子就可以达到记数的目的。
    • 陈日铭
    • 摘要: 同学们现在开始学习分数了,你知道分数的由来吗?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现在伊拉克一带)人,就用分母是六十的分数来记数了。到公元前1850年左右,埃及的僧侣阿姆斯写的算学文献中,也开始用了分数。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如春秋时代的一本叫《左传》的书中记载,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了诸侯的都城的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
    • 陈丹
    • 摘要: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用石子记数的,到西周初年,人们开始用木棍或者竹签记数(就是所说的算筹)。由于木棍和竹签携带不方便又容易损坏等原因,人们又发明了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的方法,这种记数和计算工具更为方便,慢慢地就把它改进成现在的算盘。由于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算筹的排列移动快得多,因此算盘就开始普及并替代算筹。
    • 竺君斐; 周洁
    • 摘要: HPM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强调恢复被教材剥离的"人文元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知识的历史顺序、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生顺序相融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 陆克荣
    • 摘要: 苏教版《数学》在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安排了认识分数的内容,对学生来讲,分数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数。我们可以从人类认识整数的过程追溯,在结绳记数的时代,人们先认识十以内的整数。当数量更多时,就需要更大的计数单位,如十、百、千等。整数研究的视角是"聚",在部分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整体,其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分数是以"1"为整体,将"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部分用分数来表示,分数的研究视角是"分",在整体的背景下认识部分,其研究的视角是新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