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理据

认知理据

认知理据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专利文献16351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学刊、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等; 认知理据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杰、刘禀诚、严敏芬等。

认知理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1.55%

专利文献>

论文:16351 占比:98.45%

总计:16608篇

认知理据—发文趋势图

认知理据

-研究学者

  • 张明杰
  • 刘禀诚
  • 严敏芬
  • 仇伟
  • 文旭
  • 邵志洪
  • 靳政敏
  • 丁一
  • 刘慧云
  • 卞金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亚聪
    • 摘要: 文章主要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识解理论探究"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及认知理据.研究发现,这组对国家扶贫进行宣传的平面公益广告主要基于"扶贫是登山旅行""扶贫是登梯旅行""扶贫是种植果树"和"扶贫是砍断接力棒"的概念结构来建构和充实多模态隐喻的意义,突显了"扶贫正在进行之中,需要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之意.此外,源域所蕴含的客观时间相对较长,也传递了"扶贫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的隐喻意义.
    • 吴小芳; 周韦; 沈云
    • 摘要: 本研究尝试基于认知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探索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的理据及其潜在的生态效果。通过分析发现,该语言现象主要是事件框架、突显和转喻三种认知识解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创作性思维的结果,可激发思维的活跃性,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促进生态和谐,但同时也存在潜在的消极生态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促进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准确使用,也是认知生态语言学应用研究的一次尝试。
    • 王芳
    • 摘要: 英语短语动词是英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的难点。文章在分析短语动词句法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借助概念隐喻揭示短语动词丰富语义的认知理据,认为动词和小品词对不同类型的短语动词的整体语义贡献不同;小品词语义通过概念隐喻得以延伸和扩展。
    • 宋秋月; 李雪
    • 摘要: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状况。汉字“飒”作为在古汉语中已有记载的语素,在现代社会中以新的意义在网络上兴起并广泛传播。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语言的象似性理据与概念转喻理论,对网络流行语“飒”字的语义演变及认知理据进行解读。分析表明,汉字“飒”的认知理据体现在其古今的音义上,对“飒”字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思维和认知的经济性。
    • 高一璟
    • 摘要: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视角构建的常见理据。隐喻和转喻具有泛在性和固化性。从泛在角度来看,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转喻思维亦非常普遍,甚至更为重要。从固化角度来看,隐喻和转喻一经语言社区广泛接受,便以构式形式固化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提取和加工。本文从隐喻和转喻的基本概念出发,运用认知隐喻、认知转喻的理论框架,阐述隐喻和转喻作为词语语义泛化的重要机制,并指出其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中。
    • 樊慧燕
    • 摘要: 多义性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有关多义性的研究在语言哲学或语言学上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无理可据、无章可循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多义词的义项是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方式相互联系的.文章以法律英语为例,对多义词的认知理据和词语搭配的翻译策略展开剖析.
    • 梁圆; 杜道流
    • 摘要: 现代汉语中“死”和“活”虽是对反义词,却存在着功能上的不对称。“死”“活”无论是用在动态助词、趋向动词、名词的前面,还是在谓语前面作状语,在动词后面作补语,或者是重叠充当句法成分,都有着不对称的地方。这种不对称现象主要是由词义的演变、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以及人的认知特点等造成的。
    • 杜小红
    • 摘要: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以来,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英语语法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因挑战性低,缺乏理据性,受欢迎度一直较低,其“金课”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认知语法视角,对照“金课”建设标准,结合在线学习,将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阐释贯穿于语法教学全过程,构建“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显性知识传授与隐性能力培养相结合、语法规则讲解与认知理据阐释相结合”的语法“金课”教学模式,旨在拓展课程深度,促进语法教学范式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语法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的转变。
    • 陶强强; 田晨旭
    • 摘要: 情感心理动词表达的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反应。以“喜欢/like”“讨厌/hate”为例,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未完整体与不同时制结构匹配等级上的共性与差异。两者的共性在于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未完整体组配现在时的频率最高,而它们与将来时以及过去时组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种共性可以从认知上找到理据,而差异主要在于英汉语编码方式之不同,认知共性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作用。
    • 李孝英; 赵彦春
    • 摘要: 中医药文化是“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头戏,而对中医药术语的准确翻译是其先决条件.本文着重对中医药文化核心概念“中和”的英译现状、文字缘起、认知理据以及“中和”相关术语的英译进行探讨和研究,比较了三种中医“中和”及相关术语英译文的优劣,指出其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中国哲学的正确观念,进而指出由于“中和”的模糊性和辩证性,译文不可拘泥现有所谓的对等词,而应根据词的理据和语境进行灵活处理.本文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研究并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