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06689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3)、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CBE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认知工具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玉慧、何啟滨、余胜泉等。

认知工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6689 占比:99.81%

总计:207089篇

认知工具—发文趋势图

认知工具

-研究学者

  • 马玉慧
  • 何啟滨
  • 余胜泉
  • 杨现民
  • 潘庆玉
  • 袁华莉
  • 陈红美
  • 万菲
  • 全建民
  • 吕金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锋
    • 摘要: 导学案是新课改下各学科、各学段教学领域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工具,其不仅为学生预习、自学、实践提供了铺垫与助力,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而达到切实提升教学的效能,更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由于其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健全、充分,且在学习方法、经验、能力上存在诸多缺憾。以致他们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必要性认知工具的驱使与引领。而导学案则是建立在预设教学目标基础的必备引导方案,不仅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巩固的开展.
    • 马玲芳; 孟青泉
    • 摘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培养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使用英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将认知工具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笔者在2020—2021学年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将标尺流水这一认知工具运用到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认知工具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对课本知识点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牢固,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降低了,其内驱力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更加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创新创造能力被激发出来了。希望这次实证研究的结果为未来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 崔英梅
    • 摘要: 支架式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搭建教学脚手架”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协助,帮助其建构对知识的理解[1]。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本质,促进结构化思维习惯的养成,其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凸显数学概念本质的结构化认知工具。下面以“平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
    • 王春艳
    • 摘要: 思维导图是一类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认知工具,其可以将具体教学内容以图形框架、知识网络、符号体系等方式予以呈现,以帮助学生充分把握各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巧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又可以即时突破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谬误,使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充分、深入。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巧用,并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方法,以促使学生在科学掌握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进行认知困惑突破,在自主建构、借助、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建构意识、解决问题素养的目的。
    • 赵国庆; 段艳艳; 赵晓玉; 李欣媛
    • 摘要: 人类正在加速迈入智慧学习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智慧学习进而发展学习者智慧,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认知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信息技术支持智慧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研究与应用中,人们却常将二者混淆,并对其在智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不清。从认知和思维的关系来看,思维是认知的高阶组成部分,思维工具是认知工具的高阶子集。思维工具与一般性认知工具具有本质差异:认知工具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和分布式认知理论,而思维工具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工具是支持、引导或拓展使用者认知过程的心理模型或计算设备,其核心是借助外部工具和社会群体进行意义建构,而思维工具是引导人们思考方向和侧重点的策略或方法,其核心是借助思维策略或方法完成内部意义建构。信息技术可以但不必然成为认知工具,具体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分担低阶认知负荷并让学习者更好地投入到高阶认知加工中去;认知工具可以但也不必然成为思维工具,具体取决于其是否参与思维过程以及是否具有工具的可内化性。认知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智慧学习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前者是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关键,可以为培养学习者智慧提供环境支持;后者是发展学习者智慧的重要依托,目标是内化为学习者的思维技能。
    • 夏维涵; 杨新荣
    • 摘要: 1问题提出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革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对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世界众多国家已将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视为“基本能力”之一[2].相应地,早在我国2003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到:“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3],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 李紫莹
    • 摘要: “指数全球新年论坛(2022)”发布了全球首个元指数和《指数伦理宣言》,并进行了全球指数网上线活动。元指数即指数的指数,是全球指数的科学之家,为其提供评价体系;《指数伦理宣言》是全球指数的心灵之家,为其提供价值体系;全球指数网是全球指数的物理之家,为其提供集成系统。上述成果均为全球首次发布,为全球指数研究构建了新的伦理和评价范式,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这一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事件。
    • 刘红霞
    • 摘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同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相应的学习困境和认识壁垒。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创新和发展自我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助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课程,由无数个细碎的知识点组合起来,这也给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 林超群
    • 摘要: 语文是引领学生认识世界、开启思维、拓宽视野的认知工具,其在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综合素养塑造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而写作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架,其开展的方式与方法、措施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这使得以情境教学模式为铺垫,将习作指导中涉及的各项活动、目标、任务等迁移至情境范畴,让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与驱动下,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开展语文创作,便更具现实意义。
    • 夏云梅; 方宗祥
    • 摘要: 颜色词不仅表示物体的颜色,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将文化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内,从认知模式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对人类语言的很多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隐喻现象也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因此,可基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对英汉颜色词的隐喻翻译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