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图式

认知图式

认知图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教育、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173篇;相关期刊413种,包括求索、学习与探索、中国教育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华山论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与中国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等;认知图式的相关文献由5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茉楠、伍敬芳、张凯等。

认知图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7.3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173 占比:92.55%

总计:6670篇

认知图式—发文趋势图

认知图式

-研究学者

  • 张茉楠
  • 伍敬芳
  • 张凯
  • 李梅
  • 李永红
  • 李汉铃
  • 毛燕
  • 葛启进
  • 葛炳芳
  • 陈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源; 程跃
    • 摘要: 文章从建构主义交互同化视野论述智慧图书馆的要素叠加特征的实质,构建智慧图书馆结构模型;从建构主义认知图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图书馆的“自我建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建构”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激活用户潜能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模型;从建构主义的双轮建构的理念出发,探讨智慧图书馆虚实交互的愿景、用户画像的外显与内隐技术的开发、机器人“软”“硬”兼备的功能设计。
    • 魏光明
    • 摘要: 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以下简称“起点型核心知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处于某个知识领域、知识序列、知识段落或知识单元起点位置的核心知识。它们通常具有丰富、独特的育人价值。基于数学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内容和学情,利用起点型核心知识在核心素养上的连续性、知识本质上的同一性、认知图式上的迁移性实施长程教学,有助于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
    • 赵丹萍; 聂文彬; 黄若之
    • 摘要: 乡村公共空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驱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针对目前乡村建设热潮下公共空间产生的同质化、表皮化、堆砌感等诸多问题,引入认知发展理论,建立“认知-景观”作用框架,明确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历史演变特征及机制,并以浙北经济发达区乡村为例,研究人群及认知变化驱动下的公共空间景观物化表象特征。基于认知发展理论背景下的公共空间演变机制提出了“主体功能主导”和“反馈机制下的微更新”两个乡村公共空间营建基本策略。创新性的从中微观尺度和单个乡村景观类型层面研究乡村景观营建策略。
    • 马得勇; 陆屹洲
    • 摘要: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中,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为了探究国家形象形成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源,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展开分析。研究对称地设计和实施了针对中美两国网民的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我们重点考察了美国受访者对中国好感度和中国受访者对美国好感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分析了两国受访者对日本、俄罗斯、朝鲜三个重要国家的好感度,从而分析这三国的国家形象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媒体信息接触、政治知识或信息储备对个体有一定的影响,但国家形象仍然具有稳定的、差异化的政治心理基础。特别地,个体的基本政治认知图式会和国家形象产生明显的匹配效应,即偏爱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的民众会更喜欢崇尚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国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于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 高姗姗
    • 摘要: 立足于少儿科普图书的图解类型设计研究,依据认知图式理论,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及认知特点,首先分析了市场上常见少儿科普图书的类型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图解类型科普书籍的定义、图像类型、版面设计,并概括了认知图式下少儿图解类科普书籍的视觉设计原则。
    • 朱宛晴
    •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意志与根本遵循,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这一多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微观的生活与个体层面来探究多元情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塑与发展过程。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应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关注认知图式、具体实践、情感认同等方面,为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提供有益参考。
    • 戴巍; 赵庆福
    • 摘要: 充分了解认知地图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环境有一个体系认识,对环境做出决定,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方案更加合理化符合人们需求。该方法可为认知地图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可供参考。
    • 韩铭; 苏士梅
    • 摘要: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博物馆不仅是百年前中国人观看西方的场所,而且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架通他者与我等多个主体沟通的媒介。正因为西方博物馆的多重桥梁作用,使其成为晚清中国人认识西方的窗口。基于可供性视角,探究百年前西方博物馆与中国观众之间的连接与碰撞,勾勒出百年前中国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图式。研究发现,在西方博物馆的媒介场域中,晚清中国观众一方面在其“规劝”中完成了对西方民族国家的认识与想象,另一方面在对比中不断进行着反身性认知与认同,整体表现出晚清中国观众独特又矛盾的认知图式。这也从侧面再次体现博物馆的独特媒介属性。对百年前中国博物馆观众的研究可以对当今博物馆观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郭会娟; 龚辰星
    • 摘要: 为研究非遗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法,针对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与用户体验,探索非遗文化的数字传播路径。本文基于文化认知的基本理论,提出数字化展示应突出用户的主体地位,引导用户理解与感知不同层次的非遗文化,并借助认知图式表现用户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出非遗数字化展示中文化认知的目标。文章提出基于图式理论的非遗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法,即基于用户主体的非遗文化信息转译方法,基于语义网络的数字展示逻辑构建方法。
    • 王玙
    • 摘要: “认知图式”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关注学生的语言意义建构,落实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解构,促进学生自身对语言意义的重构,帮助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间建立链接,学会理解、归纳、拓展、运用,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顺畅交流的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