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9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5965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全军第十二届实验动物专业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等;视网膜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77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吉、等、张承芬等。

视网膜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1.9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5965 占比:98.05%

总计:36681篇

视网膜疾病—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疾病

-研究学者

  • 王文吉
  • 张承芬
  • 李根林
  • 杨静
  • 阴正勤
  • 黎晓新
  • 亨利·克拉森
  • 张勇进
  • 张卯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晖; 徐静; 吴京
    • 摘要: 视网膜疾病是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视网膜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衰老等内外环境的刺激时,经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从而发生功能障碍。在受损的视网膜细胞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通过介导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等多种效应参与调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GSK3β调节通路治疗视网膜疾病具有潜在临床意义。本文就多种视网膜疾病中GSK3β的活性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 刘佳豪; 金英姬; 魏琴琴; 胡晔玮; 苗馨月; 邢源琛; 金玉姬; 王程
    • 摘要: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类活化能低、选择性高、能迅速转运水分子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在眼组织中表达广泛。研究发现,AQPs在眼组织中具有维持晶状体内部循环稳态、参与房水循环、介导视网膜信号转导和促进损伤修复等生理功能。AQPs突变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如果能使用一定的药物或技术手段改变AQPs的表达量和功能,有望在未来成为眼科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 王淼
    • 摘要: 视力损害包含严重视力损害、中等视力损害及盲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严重视力损害的视敏度低于6/60并等于或好于3/60的情况。中度视力损害的视敏度低于6/18至6/60之间的情况。盲症的视敏度低于3/60或相应视野丧失达到10度以下的情况。笔者在此提醒各位:视力损害包括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屈光不正、眼角膜病“五大元凶”,定期检查是预防致盲疾病元凶、确保视力健康的重要措施。
    • 陈媛; 王柯; 杨敏
    • 摘要: 分子影像技术是传统医学影像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而产生的新兴成像技术,可基于生物分子水平显示体内正常及异常生物进程,现已用于研究视网膜疾病。本文基于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对分子影像技术用于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淑芬; 王辉
    • 摘要: 血管性视网膜疾病是一类以视网膜出血、渗出和血管异常增殖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既往的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激光光凝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显著升高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抗VEGF药物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推动了此类视网膜疾病药物治疗的革命性发展,凭借其能使新生血管快速消退、减少渗漏、促进积血吸收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管性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抗VEGF药物的特异性较差,也为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频繁眼内注射也增加了眼内感染的概率。所以新给药方式的开发、缓释药物的研制以及更多靶向新药的研发将会给抗VEGF药物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 张娟; 崔效妍; 李娟娟; 黎铧; 胡竹林; 马银燕; 张晓帆
    • 摘要: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附近血管扭曲扩张;多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表面呈高反射,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样、点状强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HRRPE的彩色眼底照相可显示肿瘤区视网膜血管异常,表面可见纤维增生膜;OCT可显示肿瘤累及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内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高反射OCTA可以显示肿瘤内不规则的内部血流信号;FFA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荧光模糊和明显曲折的视网膜血管。多模式影像检查对CHRR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陶继伟; 陈焕; 沈丽君; 林晶晶; 陈亦棋; 毛剑波; 方佳
    • 摘要: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冯媛; 陈艳玲; 刘伦志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123眼)气阴两虚型DR患者(单纯型)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41眼)。中药组患者给予夜视复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夜视复明汤及常规西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眼底检查情况(视网膜循环时间、黄斑水肿程度及微血管病变程度)和血清钙镁离子、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及视网膜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变化情况,观察随访1年后3组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中药组(85.4%)及针刺组(82.9%)(P<0.05)。治疗后,3组视网膜循环时间较治疗前减少,黄斑水肿程度及微血管病变程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sICAM-1和CT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钙镁离子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3组眼底动脉PSV和ED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随访1年后,联合组患者病情进展率(4.9%)明显低于针刺组(22.0%)及中药组(19.5%)(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DR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延缓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
    • 舒会叶; 王怡欣; 邵毅
    • 摘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接触的活体内部形态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特别是视网膜疾病领域。近年来出现的超高分辨率OCT通过对黄斑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结构细微变化的测量,能对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做出精确分析,可用于探究疾病的病理机制。本文就超高分辨率OCT的技术原理以及在眼科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毛玉梅; 杨琴; 兰长骏; 廖萱
    • 摘要: 视黄醇脱氢酶5(RDH5)是NAD(H)依赖视网膜氧化酶,作为视觉周期中的一种关键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产生视色素从而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并参与视黄酸的形成等.RDH5基因突变后会导致酶的活性大大降低,甚至产生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如白点状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炎.本文将对近年来RDH5在视觉周期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