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5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75901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全军第十二届实验动物专业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暨第八次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等;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文献由1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作明、吴德正、吴乐正等。

视网膜电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5901 占比:99.82%

总计:276411篇

视网膜电图—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电图

-研究学者

  • 张作明
  • 吴德正
  • 吴乐正
  • 李莉
  • 罗光伟
  • 郭群
  • 陈长征
  • 张磊
  • 彭清华
  • 范先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克祥; 许柳雄; 钱卫国
    • 摘要: 为研究暗适应条件下斑马鱼Danio rerio视网膜电图(ERG)试验中的最佳试验参数和光谱敏感性,选取体长为3.5~4.0 cm的6月龄斑马鱼,探究了斑马鱼视网膜电图试验中的最低暗适应时间和闪光刺激时间间隔,以ERG的b波振幅分量作为对光刺激的响应分析了斑马鱼的暗视光谱敏感性。结果表明:斑马鱼的ERG试验中暗适应时间至少为90 min(t检验,P>0.05),闪光刺激时间间隔至少为50 s(配对t检验,P>0.05);暗适应条件下,斑马鱼的光谱敏感性函数在可见光波段和紫外光波段均出现了敏感峰值,敏感峰值分别出现在500 nm和365 nm波长处,且紫外敏感峰值相较于可见光敏感峰值降低约0.28个lg单位。研究表明,暗适应的斑马鱼对可见光和紫外光均表现出敏感性,其视网膜中的U-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共同参与了暗视视觉,增加了暗视光谱敏感范围,从而提高了暗视视觉的灵敏度。
    • 王娟; 韦芳; 曹阳; 田敏; 吕红彬
    • 摘要: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每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枸橼酸钠缓冲液;tBHQ干预组在STZ注射前2周喂食质量分数为1%tBHQ添加饲料,其余2个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分别于造模后72 h、2周和4周尾静脉采血用于血糖检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于造模后4周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观察视网膜组织各层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p-eNOS的表达情况。另取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系rMC-1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基、含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高糖培养基中培养72 h。tBHQ干预组细胞先于含5μmol/L tBHQ的正常糖培养基中预处理24 h,然后于含5μmol/L tBHQ的高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2 h;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细胞先于含5μmol/L LY294002的正常糖培养基中预处理6 h,然后于含5μmol/L LY294002及5μmol/L tBHQ的正常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 h,最后于含5μmol/L LY294002及5μmol/L tBHQ的高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2 h,收集各组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eNOS和p-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72 h、2周和4周,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4周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暗适应ERG的a波、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内丛状层水肿增厚,内核层及外核层变薄,结构疏松且排列紊乱,而tBHQ干预组各结构较糖尿病模型组有所改善。TUNEL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凋亡细胞主要存在于外核层。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tBHQ干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Akt/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11、0.52±0.10和1.14±0.31,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06、0.52±0.08和1.03±0.13,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tBHQ干预组和PI3K抑制剂组细胞p-Akt/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38、0.94±0.27、0.33±0.25、1.32±0.37和0.24±0.09,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74±0.29、0.45±0.29、1.28±0.22和0.73±0.29,高糖组细胞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tBHQ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3K抑制剂组p-Akt/Akt、p-eNOS/eNOS的相对表达量较tBHQ干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BHQ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Akt/eNOS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杜柏荣; 许衍峰; 韦志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C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缓解大鼠黄斑变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尾静脉注射碘酸钠法建立黄斑变性SD大鼠模型,并灌胃维生素C对其进行治疗。3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予处理;治疗组尾静脉注射40 mg/kg碘酸钠造模,实验开始后每天灌胃1次维生素C,灌胃剂量100 mg/kg;模型组尾静脉注射40 mg/kg碘酸钠造模,实验开始后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使用视网膜电图记录系统检测大鼠视网膜电位,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对视网膜结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视网膜色素细胞上皮层进行观察,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巨噬细胞的CD36和CD206。结果 维生素C能够减缓大鼠视网膜损伤。模型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为(72.90±15.60)个/视野,低于治疗组的(126.40±13.6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数为(1.56±0.93)层/视野,低于治疗组的(3.49±0.88)层/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能提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大鼠视网膜电位,保护大鼠视网膜功能,缓解AMD进展。维生素C能够提高CD36阳性细胞比率,降低CD206阳性细胞比率,体现为模型组视网膜巨噬细胞CD36阳性细胞比率为(33.98±6.86)%,低于治疗组的(46.8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视网膜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为(43.59±6.51)%,高于治疗组的(31.5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生素C通过增强视网膜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发挥缓解大鼠黄斑变性的功效。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AM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BU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EAU: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RG: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 张宇飞; 危冬昱; 王伟; 刘大铭; 任泽; 李向前; 陈涛; 张作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时长对泪液分泌、晶状体以及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豚鼠进行眼部激光照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据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持续时间的不同将豚鼠随机分为高频短时(HFST)组、高频长时(HFLT)组、中频短时(MFST)组、中频长时(HFLT)组、低频短时(LFST)组和低频长时(LFLT)组,每组6只。各组豚鼠右眼进行500 lx的激光照射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接受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高频激光照射为15次,中频照射为10次,低频照射为5次,每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 min;短时照射为30 s/次,长时照射为60 s/次。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对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泪液分泌量进行测定和比较;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斜照法评估各组豚鼠晶状体透明性变化情况;采用眼底照相法评估豚鼠眼底和视盘大致形态;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法评价各组豚鼠视网膜功能变化;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结果HFST组、HFLT组、MFST组、MFLT组、LFST组和LFLT组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分别为8.00(7.37,9.00)、8.75(8.25,9.00)、8.50(7.75,9.50)、9.00(8.50,9.50)、8.00(7.37,8.75)和8.25(7.75,8.75)mm/5 min,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2,P=0.240);各组豚鼠实验眼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双眼晶状体均透明,实验前后眼底均未见出血和渗出;HFST组实验眼ERG暗适应3.0 a波振幅值低于LF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豚鼠实验眼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463)。结论500 lx激光照射对眼表组织和晶状体无明显损伤,但一定程度上造成视网膜功能损害,损伤程度主要与激光照射频次有关。
    • 刘亚丰; 吴颖; 卢群伟
    • 摘要: 视网膜电图可用于评判视觉系统的发育、功能及病变,已成为眼科必备检查项目之一.目前已开发商用系统仅用于人类眼科检查和大的动物研究,无法用于斑马鱼视网膜功能测量.利用玻璃电极、四维度微操、LED光刺激模块及电生理放大器,搭建了适合于幼小斑马鱼视网膜电图测量的系统,系统具有高信噪比、适应性强、方便操作、实验成功率高等优点,将在斑马鱼视觉系统发育、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张宇飞; 危冬昱; 王伟; 刘大铭; 任泽; 李向前; 陈涛; 张作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时长对泪液分泌、晶状体以及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健康豚鼠进行眼部激光照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据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持续时间的不同将豚鼠随机分为高频短时(HFST)组、高频长时(HFLT)组、中频短时(MFST)组、中频长时(HFLT)组、低频短时(LFST)组和低频长时(LFLT)组,每组6只.各组豚鼠右眼进行500 lx的激光照射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接受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高频激光照射为15次,中频照射为10次,低频照射为5次,每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min;短时照射为30s/次,长时照射为60 s/次.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对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泪液分泌量进行测定和比较;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斜照法评估各组豚鼠晶状体透明性变化情况;采用眼底照相法评估豚鼠眼底和视盘大致形态;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法评价各组豚鼠视网膜功能变化;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结果 HFST组、HFLT组、MFST组、MFLT 组、LFST组和LFLT 组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分别为8.00(7.37,9.00)、8.75(8.25,9.00)、8.50(7.75,9.50)、9.00(8.50,9.50)、8.00(7.37,8.75)和8.25(7.75,8.75)mm/5 min,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5.502,P = 0.240);各组豚鼠实验眼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双眼晶状体均透明,实验前后眼底均未见出血和渗出;HFST组实验眼ERG暗适应3.0a波振幅值低于LF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实验眼ERG暗适应3.0b波振幅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8,P=0.268);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ERG a、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豚鼠实验眼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52,P = 0.463).结论 500 lx激光照射对眼表组织和晶状体无明显损伤,但一定程度上造成视网膜功能损害,损伤程度主要与激光照射频次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