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应力

视应力

视应力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1767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大会、2006年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视应力的相关文献由35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学忠、李艳娥、乔慧珍等。

视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767 占比:99.76%

总计:61915篇

视应力—发文趋势图

视应力

-研究学者

  • 陈学忠
  • 李艳娥
  • 乔慧珍
  • 宫悦
  • 陈丽娟
  • 刘文邦
  • 郑建常
  • 曾新福
  • 李启雷
  • 汤兰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文邦; 李启雷; 张朋涛; 屠泓为
    • 摘要: 使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青海北部地区M_(L)≥3.0的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北部发生的5级地震探讨视应力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5级地震前出现过视应力高值异常,分析认为青海北部显著的高视应力异常对中强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
    • 陈学忠; 李艳娥; 陈丽娟
    • 摘要: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使震源系统的应力逐渐增强。当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震源系统将会变得极不稳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利用视应力研究了帛琉群岛地区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同时还分析了地震活动的地球自转相关性。得到的结果表明在未来2—3年内,这个地区具有发生M_(S)≥8.0地震的危险性。
    • 汤兰荣; 曾新福;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 摘要: 利用赣南及邻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49次M_(L)1.8~4.0地震的视应力,同时利用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b值。结果表明,视应力值在0.002~2.070 MPa之间,平均值为0.152 MPa;M_(L)2.0~2.9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2009年以来5次M_(L)≥3.5地震(去余震)中有3次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M_(L)≥3.0地震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区及高低值分界线附近;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2.0,b值为0.78,2009年以来M_(L)≥3.0地震多发生在低b值区或其边缘附近;低b值区与视应力高值区分布较为接近,反映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
    • 陈丽娟; 陈学忠; 龚丽文; 李艳娥
    • 摘要: 利用波形资料及地震目录分别计算2021年泸县M_(S)6.0地震前视应力与b值,分析震源区的应力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参量P对地震前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震源区的不稳定性。结果显示,震中周边区域M L3.2~3.9与M L3.5~3.9震级档视应力在震前7 a多呈现上升变化趋势,主震前视应力达到早期的2倍水平。b值在震前经历7 a的下降变化,从2014年的1.2下降至2020年的0.8。视应力与b值在震前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反映了震中附近地区应力增强的过程。震中附近M L≥2.0地震P值在2020-08~2021-02期间低于1%,表明在泸县M_(S)6.0地震前约0.5 a震源区的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显著相关,此时震源区地壳介质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 郭寅; 刘建明; 高荣
    • 摘要: 柯坪块体中强地震频发,为获得更多的震情判定依据,利用新疆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数字地震学波形资料,计算柯坪块体2010~2020年M L≥3.0地震的视应力值,讨论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并分析柯坪块体5.0级及以上地震和伽师6.4级地震前后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视应力和震级呈正相关关系;柯坪块体5.0级及以上地震前,视应力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伽师6.4级地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过程中,且震前5个月在震中区出现视应力高值异常。
    • 陈学忠; 李艳娥; 宫悦; 陈丽娟
    • 摘要: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6.0地震破裂区内3.0≤ML≤3.6地震的视应力和2.0≤ML≤4.3地震目录,研究了视应力和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历时约4年,在震前两年时间内,视应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期间,b值则呈趋势下降变化.当视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时,b值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即,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增加,同时b值下降.这表明,2019年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存在明显的构造应力增加过程,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 陈学忠; 李艳娥; 宫悦; 陈丽娟
    • 摘要: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6.0地震破裂区内3.0≤M_(L)≤3.6地震的视应力和2.0≤M_(L)≤4.3地震目录,研究了视应力和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历时约4年,在震前两年时间内,视应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期间,b值则呈趋势下降变化。当视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时,b值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即,长宁M_(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增加,同时b值下降。这表明,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存在明显的构造应力增加过程,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 陈丽娟; 龚丽文; 董娣; 董蕾
    • 摘要: 对重庆石柱和武隆地区的中小地震进行波谱分析得到地震能量、拐角频率、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谱参数,对比分析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震源谱参数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同震级条件下,石柱地区的地震拐角频率及视应力均低于武隆地区,可能与石柱地区距离三峡库区较近有关.2)石柱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地震前出现震前2a上升、临震略微下降的变化过程,拐角频率在震前也有所升高.3)武隆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异常变化,拐角频率在2次地震前也呈现升高特征.4)研究区内所有地震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变化,震后该区构造应力依然较高.
    • 刘自凤; 彭关灵; 王光明
    • 摘要: cqvip:大量震例表明,大震前小震活动常出现条带分布特征,而条带外围广大地区则呈现平静的异常图像。中小地震呈带状等有序分布是区域应力沿构造展布快速调整、重新分布的结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云南及邻区先后发生寻甸M_(S)4.2、巧家M_(S)5.0、越南M_(S)4.7和绿春M_(S)4.4等13次4级以上地震,在木里-盐源-丽江-大理-保山-德宏、马边-永善-巧家-东川-玉溪-红河-普洱、兴文-珙县-长宁-赫章一带呈带状分布,其中滇东北至滇西南的NNE向4级地震条带尤为显著,见图1。
    • 刘博; 王彩霞; 王晓琨
    • 摘要: 为研究金属矿山深部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地压显现特点,在深部生产区域构建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巷道掘进过程围岩破裂产生的微震活动及其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巷道围岩不同位置破裂产生微震活动率的原因.结果表明:微震监测技术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发现了巷道掘进过程岩体破裂产生微震事件的震级范围主要集中在-4.37~-0.063,微震事件震级平均值为-2.08,微震事件的能量释放较低;岩体破裂产生微震的活动主要分为3个区域:受断层构造影响的区域、受已有巷道施工爆破影响的区域及距离掘进巷道相对较远的区域.通过对微震累计视体积和视应力演化分析,发现视应力成核及视应力集中随着掘进过程动态变化,且受地质构造(断层)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