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13811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中国环境管理、能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文献由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包存宽、王圣、张杰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3811 占比:99.79%

总计:214252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文趋势图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学者

  • 包存宽
  • 王圣
  • 张杰
  • 刘仁志
  • 吴婧
  • 朱坦
  • 蒋大和
  • 徐鹤
  • 李小敏
  • 李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是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机构,以及对日环境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和窗口。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业务领域包括生态环境科研成果的评估、推广和应用,国家环境保护重大专项管理,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服务,环境标准样品研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和环境政策社会风险评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体系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改革研究,环境标志认证管理,绿色消费促进和工业生态设计研究与咨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监督管理,污染源调查技术研究和数据管理,国际环境问题研究与交流等。主办《中国环境管理》期刊。
    • 董伟钢; 孙松华; 叶潞洁
    • 摘要: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分析、预测、评价规划实施预期环境影响,针对不良环境影响制定预防或减轻措施,从而避免项目规划及区域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多影响。为此,首先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流程,以期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提供参考,确保各项规划在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不会破坏环境。
    • 杨轶婷; 徐鹤
    •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源头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优势。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规划环评中,能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开发建设决策链的前端,实现从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生态破坏。梳理国际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与基础,总结我国历年出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导则、指南和标准等,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现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探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纳入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地位;完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试点;统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议。
    • 摘要: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是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机构,以及对日环境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和窗口。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业务领域包括生态环境科研成果的评估、推广和应用,国家环境保护重大专项管理,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服务,环境标准样品研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和环境政策社会风险评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体系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改革研究,环境标志认证管理,绿色消费促进和工业生态设计研究与咨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监督管理,污染源调查技术研究和数据管理,国际环境问题研究与交流等。主办《中国环境管理》期刊。
    • 刘正茂; 尚蕾蕾
    •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修建机耕道、输水渠和排水沟、实施节水灌溉、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耕地土壤改良等措施,提升和保障农田产能与农作物产品质量,夯实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涉及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内容往往偏少且不够全面与深入,对下阶段进一步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及验收等过程指导作用不详或针对性不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负面干扰是客观存在的,规划建设不当,会造成生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滥占优质耕地等负面影响。文章就高标准农田规划环评要实现的关键目的、文件编制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影响预测和生态环保措施进行了探讨,对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环评文件具有参考价值。
    • 郭扬扬
    • 摘要: 1979年我国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在我国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在减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纵观全球环境发展情况,可以了解到:相较于建设项目,政府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对环境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影响发生后很难处置。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人们发现只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无法克服的障碍,已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正式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落实,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及发展过程为基础,简要阐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有效改进措施进行探究。
    • 尹稚祯; 冯丹
    • 摘要: 基于我国工业园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归纳、统一了2002—2021年学者提出的8类99个指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面临的困难。以X工业园为研究案例,结合理论分析,确定其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数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并将制约因素纳入指标集。针对干旱区和大型工业园两个特点,建立了新疆大型工业园总体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并对其中4项需要严格要求的特色指标进行了说明。
    • 徐洪磊; 成润禾; 雷立; 程金香
    • 摘要: 作为交通行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港口在作业过程中会消耗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将碳评价纳入港口规划环评技术体系是推动控制和削减港口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碳评价衔接港口规划环评的主要路径,尝试构建了港口规划环评中碳评价技术框架,包括分析港口碳排放现状、识别规划要素中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预测不同规划情景下港口碳排放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规划调整建议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减排对策措施等四项重点内容,并给出了规划环评中碳评价技术程序。将构建的技术框架应用于案例港口规划的碳排放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在强化低碳情景下,案例港口具有最低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据此建议全面优化货类结构、升级能源利用技术和提升生产管理能力。
    • 刘旭; 周震
    • 摘要: 为研究北京市制造业产业聚集空间变化情况,基于北京市第一、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比2007年与2017年全市制造业污染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明显由市区东部与东南部向多个郊区组团迁移,产业聚集重心呈现出多极化且非均质化的趋势。结合制造业空间布局重心转移的变化形势,提出全市产业园区集中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联动、“三线一单”管控单元污染物总量估算等管理建议。
    • 梁文; 陈艺秋
    • 摘要: 近年来,在全球倡导“绿色文明”“生态环保”的大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且在各省、各市陆续发布生态环保分区管控方案,以期能够通过规范化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简要概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并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潜在的风险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从风险预防的角度出发,讨论与探究推进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的一系列建议与想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为我国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的管理依据,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