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106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中国收藏、大众文艺、美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暨2010文教建筑设计论坛、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等;观念艺术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其、易英、解玉斌等。

观念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5 占比:4.4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106 占比:95.55%

总计:11623篇

观念艺术—发文趋势图

观念艺术

-研究学者

  • 朱其
  • 易英
  • 解玉斌
  • 何桂彦
  • 王南溟
  • 顾丞峰
  • 鲁虹
  • 段炼
  • 王旭敏
  • 王樱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梦梦; Adam(图)
    • 摘要: 巴尔代萨里与观念艺术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美国当代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活跃于美国艺术界。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在艺术"乱世"之中成为美国观念艺术的引领者,后来被尊称为“观念艺术教父”。巴尔代萨里刚开始创作时,以架上绘画和雕塑为主,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艺术只有这两项,甚至连摄影都不能算真正的艺术。
    • 刘少宁
    • 摘要: 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通常是指带有情节性或叙事性的人物画创作,表现题材多以历史或现实题材为主。新时代以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情高涨、国家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这一历史背景下,文艺创作呈现出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从美术领域来说,在这短短十年间,产生了一大批堪称时代经典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这些作品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然而,现代意义上的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与传统人物画创作有所不同。今天所面临的文化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相比,当下面临的是全球化语境,艺术整体趋势发生了变化,当代和观念艺术已经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
    • 董丽慧
    • 摘要: 与同时代美国艺术家对日本书法的学习和对来自铃木大拙日本禅(Zen)的艺术实践相比,莱因哈特的艺术观更直接地受到宋元山水画的影响,更类似于胡适所主张的源自中国文化语境的“理性禅(Ch’an)”,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参悟,而非陷入迷狂状态的宣泄。这一中国因素并非仅停留于艺术理论推理,而是来自于莱因哈特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中国山水画的切实观看与研习,真实生发自20世纪中叶美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艺术语境中。
    • 李梓瑄
    • 摘要: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观念摄影的创作方式,以举例论证为切入点,分析国内外艺术家各自不同的创作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摄影这一媒介把观念转换成自己作品的外化,力图对观念摄影有更全面的认识,探寻出制景式创作方式、摆拍式创作方式、模拟式创作方式、后期技术创作方式这四种创作方式,在后文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概述了当今世界图像的泛滥,以及观念摄影的突破之路。
    • 聂阳欣; 林了丹; 赵焓璐
    • 摘要: 是对既有形象的抄袭,还是一项观念艺术的创作?艺术家冯峰近期个展“鸭兔元旦”中的一组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这组作品是在米菲(Miffy)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作品中的卡通形象将米菲原有的唇部图形替换成鸭嘴,被部分网友指责“抄袭”。
    • 苑高娃; 单宝炜
    • 摘要: 当代首饰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便在传统的根基上蓬勃发展,并且与当代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嵌合的愈发深入,其边界从首饰产品到艺术品,概念实验品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当代艺术的种种思潮对首饰设计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希望通过对当代首饰设计的梳理,呈现出当代艺术对首饰设计的影响.
    • 郭怡宁
    • 摘要: 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中一种特殊且重要的艺术流派,最早起源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它强调对作品观念的表达.通过对观念艺术缘起和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究,整理并加以举例论证,总结出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以及价值所在.
    • 尤里·博伊科(摄影); 陆讳玮
    • 摘要: 观念艺术运动于1960年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有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布鲁斯·麦克林(Bruce McLean)等,中国艺术家张洹和蔡国强也是典型的代表。
    • 黄哲浩; 马利娜
    • 摘要: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中总是隐喻着他对战争的控诉和社会治愈力的思辨。博伊斯提出的"社会雕塑"观念,倡导扩大艺术,他所实践的艺术理念,正是基于战后德国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现实基础,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毛毡与油脂等材料都与他在战争中的经历有关。博伊斯本人并不漠视艺术实践中存在着的客观事实,而是给予了自我的判断和严谨理性的分析,用隐喻的手法将人、事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构,从而得出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判断和思考。文章通过对博伊斯的生平与艺术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详细地阐述博伊斯作品中的材料语言的运用及表达,并对博伊斯作品中材料语言的隐喻性进行理解与分析,借鉴博伊斯的材料语言的隐喻性及运用,对笔者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指导,唤起了笔者对于生活记忆与思考,最终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加以延展运用到笔者的创作中。
    • 黄哲浩; 马利娜
    • 摘要: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中总是隐喻着他对战争的控诉和社会治愈力的思辨.博伊斯提出的"社会雕塑"观念,倡导扩大艺术,他所实践的艺术理念,正是基于战后德国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现实基础,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毛毡与油脂等材料都与他在战争中的经历有关.博伊斯本人并不漠视艺术实践中存在着的客观事实,而是给予了自我的判断和严谨理性的分析,用隐喻的手法将人、事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构,从而得出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判断和思考.文章通过对博伊斯的生平与艺术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详细地阐述博伊斯作品中的材料语言的运用及表达,并对博伊斯作品中材料语言的隐喻性进行理解与分析,借鉴博伊斯的材料语言的隐喻性及运用,对笔者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指导,唤起了笔者对于生活记忆与思考,最终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加以延展运用到笔者的创作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