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藏东南部

西藏东南部

西藏东南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35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城市地理、西藏体育、西藏艺术研究等; 西藏东南部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兴、卢欣、卢海林(图)等。

西藏东南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22.22%

专利文献>

论文:350 占比:77.78%

总计:450篇

西藏东南部—发文趋势图

西藏东南部

-研究学者

  • 王国兴
  • 卢欣
  • 卢海林(图)
  • 孙涛
  • 孙航
  • 彭小可
  • 王保海
  • 王卫东(图)
  • 臧建成
  • 董美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名; 田睿; 周尧治
    • 摘要: 【目的】西藏东南部是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区域,探究该区域森林分布的气候特点以期了解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化。【方法】通过ENVI和ArcGIS将张新时先生中国植被分类图、LUCC 2015年植被分类图校正分类合成出西藏东南部森林分布图,将WordClim气候数据和森林分布数据以1427个小流域和研究区域各县为单位进行均值处理,对7月份月均温度、全年平均风速、春季(3月、4月、5月)总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西藏东南部森林分布格局呈南多北少,3种气候因素联合模拟西藏东南部78.6%的森林分布格局,各气候因素对森林分布的解释性较高(7月均温:R^(2)=0.7465,P<0.01;全年平均风速:R^(2)=0.8172,P<0.01;春季总降水:R^(2)=0.5953,P<0.05)。【结论】7月份8°C温度以上区域分布格局与西藏东南部森林分布格局相关性高,西藏东南部森林覆盖度与7月份月均温度成正相关;全年2.8 m/s风速以下区域分布格局与西藏东南部森林分布格局相关性高,西藏东南部森林覆盖度与全年平均风速成负相关;春季总降水量是西藏东南部森林分布的一个必要条件。春季总降水量在300 mm以下时,西藏东南部各区域森林覆盖度会随之增加而增大。
    • 赵佳敏; 李孟凯; 李惠玲; 王伟; 邢震; 潘刚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发现西藏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6种,分别为蜂腰兰(Bulleyia yunnanensis Schltr.)、四川虾脊兰(Calanthe whiteana King et Pantl.)、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Yamamoto)Ormerod〕、雅长山兰(Oreorchis yachangensis Z.B.Zhang et B.G.Huang)、黄花线柱兰〔Zeuxine flava(Wall.ex Lindl.)Trimen〕和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Lindl.)Trimen〕,其中蜂腰兰属(Bulleyia Schltr.)为西藏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植物标本馆。
    • 臧建成; 孙涛; 洪大伟
    • 摘要: [目的]了解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于2018年5~9月对高山栎灌丛、高山栎灌丛林牧交错地带(林牧交错地带)、天然草地、人工种植草地4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地表节肢动物调查,分析其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及相似性指数S(o)rensen和Cody.[结果]1)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有较大差异.天然草地具有最多的节肢动物科类群数,地表节肢动物有77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36%;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地表节肢动物有75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77%;类群相对较少的是高山栎灌丛和人工草地,分别为59和55科,动物数分别占全部采集样数的9.27%和25.60%;高山栎灌丛采集到的动物数量最少,且不同类群间差异较大.2)类群丰富度天然草地最高,人工草地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天然草地最高,高山栎灌丛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低,天然草地最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高,林牧交错地带最低.3)S(o)rensen相似性指数最高值出现在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之间,高山栎灌丛与人工草地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林牧交错地带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的Cody相似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与天然草地;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Cody指数最小.[结论]西藏东南部植被类型、环境、干扰程度均对地表节肢动物有较大影响.林牧交错地带是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天然草地是林牧交错地带与人工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但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连续性.
    • 邹鹏
    • 摘要: 白尾梢虹雉属濒危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国现存不超过2000只,仅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狭小的高山区域。因生活在高海拔、极度寒冷和隐秘的环境中,白尾梢虹雉踪迹难寻。白尾梢虹雉主要以高山草甸生境中的草本植物为食.
    • 王杰;
    • 摘要: 金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且在多数地方呈零星散落分布。它们曾广布中国华南、西南14省,但如今的分布高度破碎化,形成一个个孤岛。近期依然有零星记录的地方是秦岭山系的长青,岷山山系的白水江、唐家河、老河沟,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与虎、豹、雪豹等明星物种相比,金猫作为体型较小的猫科动物受到的关注度一直较低,基础研究十分匮乏。最近几年,金猫在全球的数量减少三成。
    • 游潇; 青见; 李冰(摄影)
    • 摘要: 提到西藏的野生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冬虫夏草和松茸。其实西藏东南部有着可与产菌大省云南媲美的野生菌资源。丰沛的水汽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藏东南不仅孕育出独特的山地植被带,同时也是野生菌天然的菌种库。这里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菌子?除了食用,当地人还会如何利用野生菌?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 郑淮武
    • 摘要: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位于西藏东南部,毗邻印度缅甸,是主要的边境县,地广人稀,医疗资源紧缺分散,其中最为边远的乡村察瓦龙乡距离察隅县城250多公里,途径3座雪山,距离云南贡山120公里,还要通过一段险恶的路段,由于察瓦龙乡医疗资源缺乏,居住在那里老百姓常年看病就医非常不方便。察隅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 谢金明; 周尚哲; 许刘兵; 杨太保
    • 摘要: 西藏东南部的“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是划分中国第四纪冰期的蓝本。其中,白玉冰期即末次冰期,分为早阶段和晚阶段,相对应的冰川沉积广泛分布于本区的波堆藏布谷地。已有的冰川数值年代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晚阶段的冰川作用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2。然而,关于早阶段的冰进记录,目前却未有确切的年代学证据,此次冰川作用究竟发生于MIS 4还是MIS 3,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及野外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光释光测年手段对波堆藏布谷地疑似形成于末次冰期早阶段的冰碛垄进行测年,年代结果介于(56.4±4.2)~(65.9±3.9)ka之间,相当于MIS 4。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年代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具有可比性,表明该阶段冰川作用发生的普遍性。通过对比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及亚洲季风区古气温与古降水指标记录,认为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可能是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减弱及气温下降的响应,与季风降水无关。
    • 摘要: 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森林面积54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6%,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和"西藏江南"之称;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地质构造,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着这里的灾害事故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险大、施救难、政治敏感等特点,特别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修复"的重大损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