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化油

乳化油

乳化油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95235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煤炭科学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中国油气管道安全运行与储存创新技术论坛等;乳化油的相关文献由1809位作者贡献,包括傅维标、潘德顺、陶洪南等。

乳化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9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5235 占比:99.74%

总计:195738篇

乳化油—发文趋势图

乳化油

-研究学者

  • 傅维标
  • 潘德顺
  • 陶洪南
  • 张涛
  • 李谨
  • 杨兰
  • 范本新
  • 余卓新
  • 刘睿先
  • 刘贵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军; 陈静升; 陈浩; 马李琛; 侯宇; 林小龙
    • 摘要: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VL-FIRE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标准喷油量和标准含油量2种工况下不同掺水比例对于乳化油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压力、NO_(x)、碳烟等影响。研究表明柴油掺水乳化能够降低其燃烧产生的碳烟量,与纯柴油相比最大可降低43.8%碳烟排放,减排效果明显;标准喷油量下随着掺水比例的增加NO_(x)生成量降低,在标准含油量下,NO_(x)生成量随着掺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使乳化油掺水比例相同,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 邱值; 龚海峰; 陈凌; 余保; 彭烨; 廖治祥
    • 摘要: 为了解决单一工艺方法难以实现乳化油高效破乳脱水的问题,通过在旋流离心装置内嵌入高压电场,得到双场耦合分离装置,实现乳化油脱水净化处理。双场耦合装置的锥段结构对其分离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考察了4种不同锥段结构对乳化油油-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曲锥型耦合装置相对于直面双锥型耦合装置、双球面相切型耦合装置和双椭圆相切型耦合装置,静压力分布更大,能耗更低;油中液滴受到离心力更大且滞留时间长,分离更彻底;在轴心区域涡度较大,流场更稳定,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可达97.0%,展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为双场耦合分离装置结构的选型设计提供了指导。
    • 齐正达; 韩恺; 倪兆静
    • 摘要: 选用甲醇-柴油乳化液滴和正己烷-柴油互溶液滴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飞滴式单液滴方法,研究了高温环境下燃油液滴的微爆现象及其规律.通过研究甲醇-柴油乳化液滴和正己烷-柴油互溶液滴的微爆过程,对比了互溶柴油液滴及乳化柴油液滴进行膨胀破碎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互溶燃油液滴可观察到明显的气泡融合过程;相比于互溶燃油液滴,乳化油液滴的破碎发生更早,膨胀速率更快,但膨胀比较小.探究了甲醇体积分数和液滴初始直径对甲醇-柴油乳化油液滴微爆过程的影响发现,甲醇体积分数增加对乳化油液滴微爆起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随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油液滴的破碎时刻先提前后推迟,膨胀比先增大后减小;在甲醇体积分数为30%时,乳化油的微爆效果达到最优.最后对比了两种不同程度的微爆现象发现,整体微爆的膨胀速率和膨胀比均大于局部微爆,发生整体微爆的液滴雾化效果更好.相同条件下液滴发生不同程度微爆的原因是气泡的生成位置不同.
    • 王军; 陈静升; 侯宇; 林小龙; 陈浩; 马李琛
    • 摘要: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VL-FIRE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喷油策略对乳化油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压力、NO、碳烟等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缸内压力随着喷油提前角减小而降低,喷油提前角为15°相对于5°时降低24%;在喷油提前角为10°时碳烟生成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提前角的增大或减小碳烟生成量都会下降;NO生成量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而降低,降低效果明显;主机指示功率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而降低,降低幅度较小。
    • 王晓; 刘木华; 徐将
    • 摘要: 以色散偏振光谱检测技术为背景,着重研究了乳化油颗粒的偏振光学特性及米散射物理模型,构建了色散偏振度光谱检测系统。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分别对四种样品进行了301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采集。结合贝塞尔函数和汉克尔函数,推导出了入射光波长与散射光偏振振幅矢量的关系,提取了一个新的特征参数:色散偏振度(DODP)。在暗室条件下,对乳化油样品ND18和ND75进行测量,利用色散偏振公式计算出了样品在各测量波长处的偏振度值,验证了基于DODP值检测乳化油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虽然米散射的解是由单个球体的衍射推导而来,但是只要它们的直径和组成相同,且彼此之间的距离比波长大,也同样可以用于任意数量的球的衍射。在这种情况下,被不同球体散射的光之间没有相干的相位关系,总散射能量等于被一个球体散射的能量乘以它们的整数。当观测平面与入射波电矢量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Φ=0或者Φ=π/2时,散射光分量E^((s))_(θ)或者E^((s))_(Φ)消失。由于ND18的粒径比ND75的粒径小,所以ND18的前向散射波瓣较大,前向散射与后向散射的比值较小。在相同光照条件下,ND75的多次散射现象要比ND18严重。根据路径相关矩阵的理论,多次散射容易引起退偏振,二次辐射波会在角域内扩散和分布。因此,被测乳化油表面产生的散射次数与入射光能的阻尼能力成正比。由于乳化油表面入射光的能量耗散存在差异,因此能量耗散率与入射波矢量方向的前向散射振幅的分量成正比,且乳化油的偏振散射程度不同于入射光的偏振散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DODP可以反映出乳化油由多次色散引起的去偏振能力。由于模拟光源是自然光,所以计算散射光的偏振参数非常方便,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处理时间,减小实验误差。DODP不仅能够识别海水中的乳化油,而且能够区分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准确识别出乳化油的边缘扩散。
    • 肖进新; 赵振国
    • 摘要: 1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油中的应用1.1表面活性剂在燃油乳化中的应用柴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用做发动机燃料已被实验证实,不仅可节约柴油消耗,而且显著减少排气中有害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乳化柴油的节油原理为:油包水型分散体系受热时水“爆裂”,提高柴油雾化效率,进而使燃烧效率提高。同时,高温下不完全燃烧的碳颗粒与水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可参与燃烧,提高燃料反应效率。
    • 王兴宇; 战立超; 王泽飞
    • 摘要: 我国高速动车组的齿轮箱普遍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结构,在雨雪天气运行时,一些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油出现了乳化现象.鉴于此,解释了油-水两相界面现象是导致乳化油形成的关键机理,并利用油-水两相流数学模型,解释了影响乳化油的主要因素.通过淋水试验,复现了齿轮箱乳化油现象,并从结构设计着手,优化了齿轮箱输出端迷宫结构,设计了三维模型,并完成了样件试制.台架对比试验表明:优化后的齿轮箱迷宫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乳化现象的发生.乳化油48 h试验表明:乳化油对齿轮、轴承的磨损没有明显影响,轴承温度也未见异常,即便齿轮箱润滑油发生乳化,动车组依然可以完成当天运营任务.
    • 汪利平; 郎需进; 程亚洲; 张杰; 李进宝; 褚铭铭; 周福宁
    • 摘要: 矿用难燃液压支架液作为煤炭开采行业的必备物资之一,液压支架液的质量直接影响液压支架设备使用寿命和生产安全。该文对中国矿用难燃液压支架液市场进行了调研,总结了中国矿用难燃液压支架液行业的基本情况和技术水平。从质量标准、产品分类、产品特性和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难燃液压支架液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腐防锈性、润滑性、稳定性、通用性和生物降解性是难燃液压支架液未来的发展方向。
    • 何瑞敏; 孔令坡; 刘鲤粽; 翟晶; 赵昕楠
    • 摘要: 为了研究液压支架用传动介质对矿区水源的影响,测定了煤矿井下现用液压支架用乳化油中含量不低于0.1%的有机组分、无机组分的化学组成及含量.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对矿井水、采空区储水及水处理厂的进厂水和出厂水进行了检测,水处理厂的进厂水和出厂水中肉眼可见物及硼的含量超标,有机组分及其它无机组分没有超标.经过指定组分验证试验,未在水样中检出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组分,可能由于相对于数量巨大的矿井水来说,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用量非常有限,或者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组分被煤层吸附或生物降解所致,乳化油未对矿井水造成污染.
    • 赵昕; 任宝娜; 胡苗苗; 皮浩弘; 张秀芹; 吴晶
    • 摘要: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或超亲水/超疏油等特性,这使其在油水分离的应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对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基础理论和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归纳并总结了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油水分离过程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上精细的微观结构很容易受到机械损坏和化学污染,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同时对于研究出结构稳定、耐酸碱、并且可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分离性能的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