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0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8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收藏.拍卖、中国收藏、中国钢笔书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西泠印社的相关文献由65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振濂、胡西林、夏炎等。

西泠印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8 占比:99.8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总计:1180篇

西泠印社—发文趋势图

西泠印社

-研究学者

  • 陈振濂
  • 胡西林
  • 夏炎
  • 唐吟方
  • 孙道荣
  • 本刊讯
  • 林乾良
  • 西林
  • 谷松章
  • 余正

西泠印社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佟玲
    • 摘要: 学习书法,首要是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帖。西泠印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例字基本出自《多宝塔感应碑》。此碑是历代学书者初学时的优秀范本。如何吸取范本中的书法精髓,有效临帖呢?笔者的经验是--碑帖不厌百回读。读帖可以分为整体读、部分读、聚焦读、对比读和迁移读。
    • 韩天衡
    • 摘要: 由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西泠印社、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精心策划的“百川入海——二十世纪海上代表性书家作品大展”,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曾熙、黄宾虹、罗振玉、李瑞清、赵叔孺、于右任、李叔同、王福厂、沈尹默、郭沫若、吴湖帆、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王蘧常、沙孟海、潘伯鹰、来楚生、白蕉、陆俨少、谢稚柳、赵冷月、胡问遂、程十髪等99位近现代海上书法家与文坛精英的佳作共228件,欲以宏观的角度、开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二十世纪海上书法百川入海、空前繁荣的盛大景象。
    • 刘洁(文/摄影)
    • 摘要: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位于水光潋滟、山色旖旎的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博物馆东衔白堤、平湖秋月,西接西泠印社,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致。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最初名为“浙江省西湖博物馆”,1976年更名为“浙江省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馆舍建筑由极具江南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曲折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布局。馆舍掩映于秀丽的湖光山色之间,成为杭州一处极具魅力的文化景点。
    • 洪兵站
    • 摘要: 西泠印社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山地园林的代表,其在西湖孤山西侧出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一印社活动场所的存在是这个民间社团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在其百余年发展史上,始终秉承创社宗旨,从而把握和凸显了园林文化的金石韵味,这也是印社区别其他园林的最明显特征。通过空间组合、景观布置、植物点缀、楹联匾额、摩崖题刻记来营造诗画情趣和深厚意境,充分彰显了印社造园主持者们高深的金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文化情趣。文章从选址立意阐释、空间结构分析、造园点景手法解读等方面来阐述西泠印社园林文化特征和文化意境。
    • 陈振濂
    • 摘要: 关于西泠印社一百十八年的辉煌历史的回溯梳理,已经有海量的论文著作、纪录片、专访与视频节目、国家级科研课题甚至大学课程与教材,当然包括每年的十几次专业展览和大型学术研讨会作为强有力的见证。许多内容已经转换成为业界的常识,家喻户晓,人人都能如数家珍。百年名社之所以能成就百年伟业,一定会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宗旨即共同目标的“精神维系”。
    • 摘要: 我校美术学学科是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之一。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专任教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国家级专业协会会员9人,入选省市高层次人才2人。教师作品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群星奖美术创作奖、省级美术作品展等,并有教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展馆收藏。多位教师任浙江省美术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以及湖州市美术家协会、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等职务,成为地域文化传承和地方文化艺术建设的领军力量和骨干力量。学科围绕湖州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战略,结合区域行业需求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强化应用型实践体系建构。
    • 摘要: 颂运·大运河诗路上的宋韵时间:2022/03/26-2022/05/27地点:杭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本次展览以水波、江南园林的窗景作为设计元素,以运河相关的宋代诗词为主题,以现代书法为载体,展示运河诗路上的宋韵之美。由十余位西泠印社书法家对宋代大运河相关诗篇进行创作,通过书法连接过去与现在,书写大运河与杭州水系的变迁、记录大运河与临安行都的关系、展现运河沿岸市镇风貌、聆听大运河两岸留下的爱国之音。
    • 杨振宇
    • 摘要: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1年—2004年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就读,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
    • 王佩智
    • 摘要: 因为西泠印社地处孤山一隅,清静疏朗,加之有诗、书、画、印四绝之誉的首任社长吴昌硕为西泠印社题写了大量的楹联诗赋,使这方土地更加诗情浓郁,许多名流贤达、文人雅士慕名而来。那些曾经过往交游于西泠印社的人和事,如山崖边的朵朵野菊花,清纯美丽;又如孤山台阶上的屐痕,斑斑可数。南社西泠留诗篇1915年夏天,著名诗人、南社领袖柳亚子等南社社友30余人来杭州,与在杭的南社社友丁白丁、丁不识、丁展庵兄弟,陈虑尊、陈越流等兄弟,以及丁和甫、楼辛壶、李叔同、王漱岩、程光甫、林之夏、费龙丁等小聚,一时胜友如云。
    • 秦陶
    • 摘要: 李叔同是中国近百年艺术史上难得一遇的通才和奇才,他是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也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印藏”就是他与西泠印社的缘分史迹。“印藏”碑仅一尺见方,在西泠印社依山而建的“鸿雪径”小径上。“鸿雪径”筑于1913年,语出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李叔同出家之际赠给西泠印社94方印章,西泠印社仿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在孤山“鸿雪径”的石壁上开凿庋藏,覆“印藏”小碑并书跋文纪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