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南民族地区

西南民族地区

西南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旅游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440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等;西南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良品、隋博文、么加利等。

西南民族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2.6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440 占比:97.36%

总计:13804篇

西南民族地区—发文趋势图

西南民族地区

-研究学者

  • 李良品
  • 隋博文
  • 么加利
  • 何颖
  • 冯伟林
  • 周世中
  • 李思睿
  • 杨兴洪
  • 赵鑫
  • 万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建双
    • 摘要: 清代由于统治者为少数民族,其民族地域观念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而且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西南民族地域观念。综观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观念的演变,发现清代以前西南民族地区地域观念,起初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历史走向,而后在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态度和观念上都有了很大变化,认为中原和周边民族地区只是一种地域上的划分,而不是中外之分,强调中外一体,并由此在政策上也有了一系列的转变。清代西南地区区域观念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下开始萌芽。
    • 郑慧; 韦兆焯; 王清楠
    • 摘要: 数字时代为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带来了新方式,有助于推动红色档案记忆的构建。该文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维护记忆的完整性、注重红色教育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强调记忆符号与数字场景的关联性、促进用户感官体验与情感记忆的协调统一等四项开发原则,提出提升红色档案记忆聚合度、提炼具有民族特征的红色档案、构建红色记忆数字资源库以及创建红色档案数字记忆展现平台等四条策略,以期助力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
    • 任志江; 肖杨飞英
    • 摘要: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地区的乡村治理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面临着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尚未完善等诸多问题。今后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对这一地区乡村治理的引领、因地制宜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投入、完善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制度等多种措施,提升这一地区的乡村治理水平,从而加快推进其乡村治理进程。
    • 董丽莹; 杨愫; 孙金汉
    • 摘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各民族文化共生发展之地,社会结构复杂,实现村寨的良性发展亟需新乡贤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实践中。针对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内生不足,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不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受到外部环境制约,乡村非权威主体自治意识薄弱、基层权威主体对新乡贤治村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困境,应从加强新乡贤生成空间的培育力度、上层组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提升非权威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明晰基层社会对新乡贤参与治村的认知等4个方面入手,确实保障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发挥良性作用。
    • 潘思伊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占比不断升高,为推进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大学生乡村创业需求模式日趋多样化,乡村建设主体减少导致大学生乡村创业适宜劳动力供给不足,乡村创业政策帮扶及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一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民族地区农业创业项目;二是搭建科学的民族地区创业政策平台,完善乡村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三是加强高校大学生科学的系统的创业教育。
    • 陈红玲; 陈彩雁
    • 摘要: 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转型与升级,能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实现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分析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和特征,发现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如下问题:文旅融合发展意识薄弱,部分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边缘化,文旅资源被同质化、商业化,开发整合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薄弱等。实现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建立政府导向模式、民族传统文化带动旅游模式、旅游带动民族传统文化模式和其他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文旅融合模式。
    • 陈彩雁; 陈红玲; 董法尧
    • 摘要: 构建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构建等方法对西南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其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民族地区整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偏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西藏,且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仅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等现象。因此,应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寻求优化旅游资源配置的提升路径,并提出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建议,为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李霞
    • 摘要: 西南民族地区山地乡镇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助于当地乡村产业的振兴,重庆石柱黄水镇作为典型的西南民族地区山地乡镇,在当地已经形成特色的产业基础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已具备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电商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助推农户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了主要功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本地电商人才不足、农产品电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需要依托政府的主导地位,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实现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农户增收、居民生活的改善。
    • 王久齐; 肖杨飞英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使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广大乡村破解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治理困境,并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乡村治理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整体推进,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这也使得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陷入了新一轮治理困境之中。通过分析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面临的问题以及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对提升这一地区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邵侃
    • 摘要: 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日趋严重之势,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居高不下,防灾减灾机制亦存在诸多问题。新形势下,要针对该地区的区位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立足于农村灾害治理的实况和特征,研讨和摸索出一条适切性建设之路。采用“因应—协同”的系统分析方法,多维系统地认识灾害问题,从战略规划、政策设计、资源整合和组织实施等方面构建农村防灾减灾新体系,以期推动理论建构层面、政策操作层面和实践运行层面三个维度的融合,全面提升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对于当代中国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发展与农村灾害治理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