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等;西北联大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海儒、李晓霞、姚远等。

西北联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18.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415 占比:80.90%

总计:513篇

西北联大—发文趋势图

西北联大

-研究学者

  • 陈海儒
  • 李晓霞
  • 姚远
  • 梁严冰
  • 张晓华
  • 蒲向明
  • 姚聪莉
  • 曹振明
  • 李巧宁
  • 王靖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敖涵
    • 摘要: 周传儒(1900—1988),中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抗战期间曾任教于西北联大。自小聪慧过人,学习上刻苦勤奋,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国学研究院,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大学、山西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辽宁大学等学校任教。治学方面,客观、细心,著有《意大利现代史》等学术著作,学识渊博,纵贯古今、博通中西。
    • 师闻
    • 摘要: 郭石榜的父亲郭嘉恒毕业于西北联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洛阳中学校长、开封师专地理科科长,退休前是开封教育学院副教授;母亲郭怀银也毕业于西北联大,曾在开封北仓女中、开封市第八中学、开封市第一中学任教。受父辈影响,郭石榜与两位兄长也走上了教师之路,他们兄弟三人、妯娌三人均为教师。1990年,他们家庭被开封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师之家”荣誉称号。
    • 郭海洋
    • 摘要: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都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增添了灿烂光辉的篇章。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战火中筹办、创立和发展,都是由多所院校合并而来,并成为所在区域的最高等学府,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共同推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及发展。办学过程中,两所高校形成了各自特点。西北联大重视对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察研究,华北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放在第一位,强调为人民服务,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伍小东
    • 摘要: 近代生物学是“西学东渐”以来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后发展较快、成就较为突出的学科之一。身处抗战大后方的西北联大生物学科在继承北平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优秀师资的基础上,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在陕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学考察和研究工作,郑勉对陕南地区植物分布的调查和钟补求对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研究都是相应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同时,汪堃仁开设直击国际前沿的生理学课程,孔宪武把自然界作为课堂的现场教学等独特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日后取得以闫隆飞院士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科的应用性较强,西北联大生物学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地方区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西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 王维雅
    • 摘要: 西北联大学术期刊的创办与发展经历了西安临大时期、西北联合大学时期、五校分立合作和三校一院回迁复校时期。由于战事紧张、物资紧缺、资金不足等原因,各校所创立的学术期刊大多发行时间较短或断续发行。西北联大学术期刊多侧重于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发表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报道校内外重要事件、发布校纪校规等,在抗战时期承担了保存和传承优秀学术成果、启迪民智、教育莘莘学子的重要任务。西北联大学术期刊丰富了抗战时期高校教育的内容,保存并传扬了战时西北联大学人的行迹和著述,记录了西北联大的成立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各校的教学科研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师生们的爱国活动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等,对当时的生产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也留下了很多重要史料,在中国高校发展史、学术期刊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 杨启明
    • 摘要: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1924年建校,历经沧桑,浸润着张骞英勇无畏、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着西北联大自强不息、惟勤惟实的魂魄。近百年来,城固一中人始终坚守着、追求着、奋进着,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主责主业,为各个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 杨晶; 姚远
    • 摘要: 西北工合利用工业和大学西迁的有利工业技术环境条件与西北联大矿冶工程系、地质地理系开展校企合作,对位处秦巴山地的陕西凤县、沔县一带的煤矿资源作了首次科学勘察.在此基础上,西北工合分别在凤县亮池寺、草凉驿、后窑沟一带正式开启煤炭采集工作,年产煤17950吨,焦炭1825吨,砂铁4200吨,供给于宝鸡一带面粉、纺织、机器、发电等工厂所需.此次合作勘矿活动一方面对中小工业的规模提升及高等工科教育适应战时需要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秦巴山地地质、矿藏的科学认识,为战时后方工矿业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科学依据.
    • 党一琛; 焦松森(指导)
    • 摘要: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坡村开启您的“红色之旅”。我是您本次游览的小小讲解员党一琢。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简称“西北联大”)旧址。2020年9月,这里被国务院收录至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 陈海儒
    • 摘要: 抗战时期在汉中办学的西北联大,成立了许多社团组织,如读书会、壁报社、音乐会、话剧团、剧团、同乡会、同学会等,这些社团由学校训导处组织管理。这些社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抗战、宣传革命、提高文化、充实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有的学生社团从校园走向了社会,从街头走向了农村,从后方走向前线,在开启民智、宣传爱国思想、教育群众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潜移默化之中将先进文化传输到了落后偏远地区,促进了汉中乃至陕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 陈海儒
    • 摘要: 抗战时期在汉中办学的西北联大,成立了许多社团组织,如读书会、壁报社、音乐会、话剧团、剧团、同乡会、同学会等,这些社团由学校训导处组织管理。这些社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抗战、宣传革命、提高文化、充实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有的学生社团从校园走向了社会,从街头走向了农村,从后方走向前线,在开启民智、宣传爱国思想、教育群众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潜移默化之中将先进文化传输到了落后偏远地区,促进了汉中乃至陕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