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褐藻胶裂解酶

褐藻胶裂解酶

褐藻胶裂解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48718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二届海洋与陆地多糖多肽及天然创新药物研发学术会议、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学术论坛、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年学术交流会 等;褐藻胶裂解酶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劲松、李恒、韩文君等。

褐藻胶裂解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8718 占比:99.96%

总计:248809篇

褐藻胶裂解酶—发文趋势图

褐藻胶裂解酶

-研究学者

  • 史劲松
  • 李恒
  • 韩文君
  • 龚劲松
  • 许正宏
  • 倪辉
  • 李福川
  • 肖安风
  • 韩峰
  • 朱艳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牛立亭
    • 摘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给予奖励。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褐藻胶裂解酶制备海藻寡糖技术,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张文立; 王鑫绣; 徐炜; 刘晓勇; 沐万孟
    • 摘要: 为获得可高效生产褐藻寡糖的褐藻胶裂解酶,该文筛选出一种来源于Microbulbifer salipaludis的褐藻胶裂解酶(Microbulbifer salipaludis alginate lyase,Misa-aly),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异源表达,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鉴定。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H值为8.5(Tris-HCl缓冲液),最适温度为45°C,偏好底物为聚甘露糖醛酸,40°C下保温1 h酶活下降约50%。Misa-aly对Na+依赖性较低,以海藻酸钠为底物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酶活为(53.0±1.2)U/mg,反应产物是聚合度为2~4的寡糖,24 h后酶解转化率达到94.7%,底物海藻酸钠几乎全部酶解。
    • 焦晓佳; 吴利洋; 陈艳红;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朱艳冰
    • 摘要: 该研究探讨单宁酸功能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工艺条件。以单宁酸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TA-MNPs)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通过测定固定化酶的活力和酶活回收率优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固定化条件,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固定化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定载体量为10 mg时,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如下:戊二醛浓度为1.00%,交联时间为2 h,固定化温度为5°C,固定化时间为8 h,固定化pH为8.00,加酶量1.20 U,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力和酶活回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6.56 U/g和30.5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成功固定在TA-MNPs表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TA-MNPs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固定化酶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粒径变化不大。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提高。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固定化条件优化研究为该酶的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 刘海超; 张健; 刘芳; 刘奎; 王共明; 井月欣; 赵云苹
    • 摘要: 为获得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群中可有效降解褐藻胶的混合菌株,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以透明圈法进行初筛,DNS法和紫外法复筛,从已驯化仿刺参肠道中筛选得到4株高酶活力褐藻胶降解菌株S1、S2、S10和S11,经16S rDNA序列分析、电镜观察,确定菌株S2与S11分别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对该4株菌株分别进行混合培养,获得菌株S2与S11最佳配比组合,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影响混合菌株产酶条件的发酵初始pH值、NaCl质量浓度、装液量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混合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NaCl质量浓度为40 g/L,装液量80 mL,温度28°C。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混合菌株酶活力可达94.78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43.9%,优化后混合菌株的酶活力显著提高。
    • 高荣; 郑志国; 鲍时翔; 莫坤联; 黄惠琴
    • 摘要: 该研究采用平板酶解圈法从南海海域海藻、动物及沉积物样品中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细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得到酶活较高的细菌14株,16Sr DNA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隶属于3个门、5个纲、7个目、8个科、9个属,其中有5株菌(占35.7%)可能代表着新的分类单元。以高产褐藻胶裂解酶海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lgicola)HB172198T作为原始菌株,利用ARTP诱变技术选育获得2株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明显提高的突变株(编号分别为30-19、80-6),其酶活力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2.6%和21.6%,且连续6次传代培养诱变菌株的产酶遗传性状稳定。
    • 郑智; 张红秀; 刘伟治; 律倩倩
    • 摘要: 本研究通过重组表达,亲和层析后利用PreScission蛋白酶切除标签,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AlyE2蛋白。AlyE2对polyG表现出明显的降解偏好性,产物的聚合度(DP)为3~5。AlyE2在不同温度、pH、NaCl浓度条件下的活性分析表明,其最适温度为30°C,在20°C时活性为最高活性的70%;最适pH为7.5,且在pH=7.0~9.0的弱碱性范围均保持较高的活性;AlyE2的活性和热稳定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 mol/L NaCl条件下活性最高,并且当继续提高NaCl浓度至2.0 mol/L时,AlyE2的活性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在1.0~2.0 mol/L NaCl条件下AlyE2的T m提高8~14°C。
    • 陈佳薇; 陈静静; 张涛; 江波
    • 摘要: 利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GPC-MALLS)研究了褐藻胶裂解酶(alginate lyas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一步法和分步法降解方式下褐藻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参数的变化,分析并确定了链剪切模型及低相对分子质量褐藻胶降解条件.结果表明Cellulase无法单独作用于褐藻胶.alginate lyase表现为多次剪切模型和中央剪切模型,alginate lyase分步降解法(iA)提高了酶利用率.alginate lyase降解条件:一步法反应控制在2h内,分步法控制在5h内,酶添加量为2.56~10.24 U/mg.分步法中进一步探究了alginate lyase和Cellulase的协同作用,加酶间隔时间为0 min(iACS),30 min(iACM),60 min(iACE).结果表明:alginate lyase主要作用于Mw≥1×105的相对分子质量组分,Cellulase主要作用于1×104~1×105的相对分子质量组分.iACE法中产物PDI保持稳定且无限趋近于2,呈现出随机剪切模型.iACS和iACM法中使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增加,PDI值上升至5.14和7.02.
    • 江君; 刘军; 杨绍青; 马帅; 闫巧娟; 江正强
    • 摘要: 研究黄杆菌褐藻胶裂解酶基因(rFlAly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高密度发酵48 h最高酶活力为2550 U/mL,蛋白质量浓度达4.5 mg/mL.经(NH4)2SO4沉淀和SP强阳离子交换柱纯化后得到电泳级纯酶,分子质量约为30 kDa.褐藻胶裂解酶rFlAlyA最适pH值为7.5,在pH 4.0~11.0范围内可保持80%以上酶活力;最适温度为50°C,在50°C及以下可保持80%以上酶活力.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rFlAlyA特异性降解聚甘露糖醛酸片段,最短链底物为甘露糖醛酸三糖.rFlAlyA在最适条件下酶解褐藻酸钠4 h后还原糖质量浓度达33 mg/mL,底物转化率为70.1%,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酶解产物的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为1~8,离子色谱分析显示DP=3时相对含量最高,为34.0%.结果表明,经枯草芽孢杆菌高效表达的rFlAlyA可用于制备褐藻寡糖.
    • 刘晓明; 尼秀媚; 刘永光; 马晋芳; 林亚君
    • 摘要: 对分离自日本海域海带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细菌A78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不同浓度褐藻酸钠诱导实验表明,菌株A78产酶最佳诱导物浓度为1%褐藻酸钠.不同的温度梯度(20~55°C)及pH值梯度(4~10)实验表明,菌株A78产褐藻胶酶的最适温度为30~31°C,最适pH值为5~5.5之间.菌株A78的产酶曲线表明培养初期的4h左右酶活最高.菌株A78发酵液上清液和菌体中均含有褐藻胶裂解酶,上清液加菌体酶活最高.本研究的结果对产褐藻胶酶菌株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刘海超; 张健; 刘芳; 王共明; 王艺欣; 赵云苹; 钟静诗
    • 摘要: 为获得可产生褐藻胶裂解酶并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以透明圈法进行初筛,DNS法复筛,从海洋生物中筛选得到1株高酶活力褐藻胶降解菌株B12,经16S rD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试验、电镜观察,确定该菌为弧菌属(Vibrio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影响菌株生长和产酶条件的5个因素(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NaCl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优化.得到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pH 6.52,发酵温度28.2°C,NaCl质量浓度20.1 g/L,接种量2.1%,装液量59.5 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B12菌株酶活力可达91.68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38.5%.菌株开始产酶时间提前6 h,4°C冷藏酶活力稳定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