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草

行草

行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老年教育(书画艺术)、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福建艺术等; 行草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沈维进、崔金磊、戴斐斌等。

行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93.81%

专利文献>

论文:30 占比:6.19%

总计:485篇

行草—发文趋势图

行草

-研究学者

  • 沈维进
  • 崔金磊
  • 戴斐斌
  • 李麒
  • 殷小瑞
  • 潘启明
  • 王九龙
  • 王晓光
  • 王述洋
  • 翁方纲1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钱浩
    • 摘要: 由于当今的汉字教育与书法教育在字体普及方面存在着局限性,人们对于字形意义上的行草二体的规范性缺乏了解,由此就造成了日常书写中触目可见的“连笔”乱象,这实质上是汉字文化的一种缺失。若要为“连笔”规范性的普及寻求理论依据,就有必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回顾于右任先生当年编定和推广“标准草书”的思路,并进一步思考传承汉字文化、实现古为今用的新的可能性与教学方法。
    • 薛明辉
    • 摘要: 彰"二王"之隽美,蕴颜鲁公之苍劲,展米元章之风流。薛明辉尤擅行草,集众长为己有,自成风格。章法重大小穿插,张弛有度;墨法重浓淡润燥,韵味十足;笔法则线条讲究,甚是雅致。
    • 汪亭云
    • 摘要: 书法学习需要临摹,临摹的最终目标是创作。在书法实践中,临摹和创作常常并存、互相补充,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书法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临摹过程中,由于主体意识的逐渐融入,临摹与创作会出现“博与约”“主与次”“实与虚”“古与新”“我与他”等矛盾关系。通过对《十七帖》《书谱》临摹体验的总结,探讨合理解决临创过程主要矛盾的方法,以寻求中国书法文化守正与创新的可行路径。
    • 李曼
    • 摘要: 《易经》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经典文献,每一个卦象都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一辩证思维也在影响着当代舞蹈家的创作.中国台湾著名编舞者林怀民编创《行草》不仅是一部现代舞作品,在易经辩证观的视角下,更是一部哲学著作.笔者深入解读,从通变观、和谐观、时空观三个层面探索易经辩证观在现代舞《行草》中的运用,追寻《行草》中的哲学根源.
    • 王殿雷
    • 摘要: 2020年12月16日《淮河晨刊》刊发了《给农具安个家》文,其中写道:(“青年圩广场”五个大字)“是邓凡训仿毛体题写,尤其是‘青''字,行草结合,欣长挺拔,颇具韵味”。这里的“欣长”应改为“颀长”.
    • 费明富
    • 摘要: ①"张海的名字从何而来?"②两周前,我接到约稿电话,开始思考采访提纲时,脑海中首先冒出的就是这个问号。③写作永远与遗憾同行。12年前,张海荣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时,报社安排了他的人物报道。本人不擅书法,对个中流派类别、技艺章法不甚明了,甚至行草篆隶都会混淆,却洋洋洒洒发表了一个整版的报告文学。
    • 周菊坤
    • 摘要: 诗人王真云王真云是灵岩山下?村人。?村的砚台有名,米芾在《砚谱》里为它不吝笔墨。乡野的?村砚登上大雅之堂,一点也不轻浮。它是见过世面的。王真云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当过兵,开过车,跑过供销,走南闯北。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王真云是位诗人,这让?村人觉得有面子。近几年,王真云没有正经工作,他的工作就是写诗和喝酒。王真云每日至少两顿酒,醉醺醺的,说话走路有些飘,像米芾的行草在风中摇摆。在?村人眼里,诗人就是这样子的,诗和酒天生就是一对兄弟。
    • 沈海婷
    • 摘要: 王铎是明朝后期行草书大写意一派的重要书家,其创作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笔法影响,又以《淳化阁帖》中张芝、柳公权等书拓为基础,入古出新。其用笔挥洒纵横、苍郁雄浑,将浑厚与爽利互相融合,用笔的涩与畅相辅相成,以折锋刚其势,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笔者认为王铎雄肆奇强的行草书风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节奏变化。文章以王铎行草书的风格特点作为研究对象,从笔法、字法、墨法三个方面对王铎行草书的风格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书法学习者了解王铎的作品提供帮助。
    • 朱浩云
    • 摘要: 记得2019年北京保利“古籍文献·唐宋遗书·翰墨菁萃·西文经典”专场拍卖会上,沈尹默书作傲视群雄,大放异彩,上拍的15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沈尹默1966年作《行草毛泽东词七首》,经过众多买家的激烈较量,最终被一藏家以高达1575.5万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创下其个人作品市场最高价。
    • 彭帆江
    • 摘要: 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创作具有不同于一般立轴的特殊性和难度。八大山人在创作这类作品时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技巧,并同时呈现出其个性风格面貌。通过对八大山人存世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的考察分析,一方面可深化对其书法艺术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为当代行草书法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