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铅水平

血铅水平

血铅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91774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中国社会医学杂志、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浙江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广东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交流会、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学年会暨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首届学术交流会等;血铅水平的相关文献由9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华之、吴宜群、周瑞芬等。

血铅水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1774 占比:99.58%

总计:92165篇

血铅水平—发文趋势图

血铅水平

-研究学者

  • 刘华之
  • 吴宜群
  • 周瑞芬
  • 张悦
  • 明心海
  • 李红英
  • 王丽
  • 谢文
  • 陈慧玲
  • 陈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 杨康; 崔守明; 杨玉新; 曹泽仁; 张光辉; 任静朝; 夏昭林
    • 摘要: 目的研究血铅水平、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与铅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微核率的关系。观察在按照血铅水平、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不同分组的情况下,各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微核率的差异。为有关重金属铅的遗传损伤提供流行病学证据,进一步验证铅的遗传损伤。方法收集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基本资料,并采集铅作业工人外周血的血液样本,检测其血铅水平,选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ytome assay,CBMN)检测铅作业工人中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将工作人员分为接铅组(355例),未接触铅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64例)。根据血铅水平分为5个剂量组:400μg·L^(-1)组。双核微核率<2‰为正常组,双核微核率≥2‰为异常组。选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法,对年龄以及性别情况下不同血铅水平差异进行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血铅水平组下双核微核率差异。对血铅水平和双核微核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升高双核微核率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血铅水平组的双核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血铅水平的升高,双核微核率有上升趋势,双核微核率血铅水平与双核微核率的秩相关系数rs为0.47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年龄、性别、工作时长等因素是否为升高双核微核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工作时长是升高双核微核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血铅水平与双核微核率存在的相关性,说明血铅水平的升高预示着遗传损伤的发生。而铅作业工人的年龄和工作时长是升高双核微核率的危险因素。
    • 苗杨
    • 摘要: 目的对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5720例儿童血铅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指导该地区预防儿童铅中毒工作的开展。方法对康平县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5720例7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儿童中,平均血铅水平为(52.84±5.16)μg/L,铅中毒比例为9.28%,其中血铅水平最高、血铅中毒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均为2~3岁,其后依次为3~4岁、1~2岁。男孩、吸吮手指或啃咬玩具、进食含铅量较高食物、居住地距离马路较近或经常外出、同居住者中有吸烟习惯、同居住者工作环境含铅较高、母亲初中以下学历均为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年龄则为儿童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康平县儿童血铅水平处于正常状态,铅中毒比例低于10.00%,但部分年龄段儿童中毒比例较高,明确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预防,对降低儿童铅中毒比例具有重要的作用。
    • 王燕; 林海; 符大天; 莫文纹; 韩锐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0~6岁就诊儿童血铅水平的分析,为有关部门开展儿童血铅超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843例,抽取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血铅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特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血铅含量1.21~73.73(16.34±23.04)mg/L;血铅超标检出11人,检出率为1.3%;男童485人、女童358人,女童血铅水平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6,P=0.77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明显差异;血铅水平随儿童年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4岁年龄组中血铅水平最高;不同年龄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显著差异;在1岁以内儿童出现铅中毒的较少,而1、2、3、4、5岁儿童中,其铅中毒的比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分别和1岁以内儿童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儿童血铅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铅暴露依旧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儿童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因此,仍要注意加强对家长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干预,降低铅暴露于环境和各类产品中的机会。
    • 王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情况检测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12月期间,选择某地区10所幼儿园共221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资料,均行血铅水平检测,并调查儿童的性别、年龄、卫生、饮食、家庭状况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同参数下铅异常情况.结果:2215名学龄前儿童血铅平均为(32.52±22.52)ug/L,铅异常率0.68%.不同性别儿童铅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低年级、吸吮手指或咬指甲、吃爆米花或皮蛋、家长低文化程度、铅暴露工作及居住地附近铅污染等参数下铅异常率相对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偏低,部分铅异常儿童与年龄小、饮食习惯、家长工作条件等有关,需针对性普及铅中毒防治知识,研究价值较高.
    • 邓美
    • 摘要: 目的 分析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体检的25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血铅检测,观察并分析其血铅浓度以及对血铅水平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受检的2500例儿童的血铅平均值为(0.23±0.11)μmol/L,其中铅中毒的检出率为4.48%(112/2500).男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女童(μmol/L:0.24±0.10比0.22±0.10,P<0.05).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5种类型:啃咬玩具或者手指;食品当中含有较高的铅含量;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较长,导致吸入过多尾气;家庭装修当中使用到大量的含铅材料且没有及时回避;其他原因导致经常接触铅成分.结论 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男童,必须要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儿童发生严重的铅中毒.
    • 王志; 邢双
    • 摘要: 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血铅水平,为铅中毒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7-8月2~6岁5602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传感器法检测血铅水平.结果:5602名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95%CI,44.0±46.6)μg/L,≥50μg/L的比例为31.47%,≥100μg/L的比例为3.21%;男童血铅水平(95%CI,45.0±47.9)μg/L和超标比例(3.89%)均高于女童[(95%CI,43.0±45.2)μg/L,2.52%];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天津市儿童血铅水平和超标人群检出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 郭忠; 何小燕; 廖禹东
    • 摘要: 目的 儿童体检过程中观察和分析血铅水平,并提出预防和解决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体检儿童的一般资料,其中男160例,女140例,1~3岁、4~7岁、8~10岁儿童各100例,观察和分析其血铅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铅中毒状况对比:300例儿童,共16例出现铅中毒,阳性率5.33%,男童铅中毒10例,阳性率为6.25%,女童铅中毒6例,阳性率4.28%,男女童铅中毒对比有差异,男童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状况对比:4~7岁铅中毒发生率最高,为8.00%,与其它两个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儿童中,轻度10例,为62.50%,中、重度6例,为37.50,轻度发生率更高,中、重度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儿童铅中毒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4~7岁儿童铅中毒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这一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