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内凝血

血管内凝血

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2737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2007第二届全国骨坏死及髋关节疾病学术会议、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等;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善俊、李鸣真、叶望云等。

血管内凝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737 占比:99.39%

总计:53059篇

血管内凝血—发文趋势图

血管内凝血

-研究学者

  • 宋善俊
  • 李鸣真
  • 叶望云
  • 林宝英
  • 王鸿利
  • C.E.特德福德
  • G.A.德莫普罗斯
  • H.施维布尔
  • J.B.帕伦特
  • S·巴株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秀莲
    • 摘要: 目的 评析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和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04至2020-04收治的2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收集患者治疗过程的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病原因,抢救措施与护理关键点. 结果对21例患者行对症治疗,通过肝素等抗血凝药物,输入冷冻血浆,切除子宫及子宫动脉介入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成功救治率高达95.24%(20/21),1例患者因为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造成死亡导致救治失败,死亡率为4.76%(1/21). 结论具有高病死率的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尽早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 李敏德; 杨帆; 陈豪杰; 李少鹏; 马胜利; 肖鹏; 刘保一
    • 摘要: 背景:门冬酰胺酶能抑制血管生成及影响局部血运,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伤害,从而影响股骨头局部血运.目的:对比观察门冬酰胺酶对地塞米松诱导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Balb/c雄性小鼠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方案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Balb/c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n=15):小鼠饮水中放入地塞米松2 mg/L,实验一开始该组小鼠腹腔注射门冬酰胺酶(1200 U/kg);②门冬酰胺酶组(n=15):门冬酰胺酶用量、用法同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③地塞米松组(n=15),小鼠饮水中放入地塞米松2 mg/L;④对照组(n=15):饲料和饮水中不放任何药物.8周后麻醉下处死小鼠,观察小鼠体质量、凝血因子指标、股骨头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与结论:①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弱于其他3组;②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小鼠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Ⅴ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③与其他3组比较,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小鼠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更高(P<0.05),骨小梁占有率更小(P<0.05),骨坏死程度更加明显;④免疫组织化学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组骨保护素积分吸光度值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或P<0.01);⑤结果说明,门冬酰胺酶能够显著促进小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1例,将其纳入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者21例,将其纳入本次实验的常规组,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研究组患者及常规组健康者的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予以检测.结果 进过数据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健康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过临床有效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患者防治疾病、疗效判断以及病情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金鹏
    • 摘要: 目的 探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具体临床表现,分析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43例产妇均治疗痊愈,其中新生儿存活42例存活,1例宫内死亡,1例死产.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结论 对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应当首先切除致病因素,同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避免形成微血栓.
    • 殷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AL并发DIC28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应子及小剂量肝素等措施。结果:合并DIC者治疗后1d-2d死亡16例,2d-10d死亡4例,治愈8例。结论:DIC是AL(APL)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常为AL(APL)致死的直接原因。积极稳妥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是DIC抢救成功的关键。
    • 关智芳
    • 摘要: 目的: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对于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于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经临床抢救治疗后,29例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患者病症的抢救治疗有效率约为95%,同时有28例新生儿存活,新生儿存活率约为90%.结论:进行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的及早诊断以及积极治疗,是提高产妇以及新生儿存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贾金凤
    • 摘要: Objectiv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therapy were discussed. Methods to selec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his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treated 20 case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ults 20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12 patients , 6 patients had some improvement , 2 cases of therapy, 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 of 90%.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hemorrhage tak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can get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 .%目的: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去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本病确诊患者2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有12例痊愈出院,有6例有一定好转,2例治疗无效,治疗好转率为90%。结论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出血患者采取早发现早确诊,并进行抗凝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宋群英
    • 摘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的疗效。方法对32例确诊的 DIC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予低分子肝素100IU/Kg皮下注射,2次/d,隔12h1次.观察出血状况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P试验、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治愈28例,显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PT、Fbg、Plt、D-二聚体、FDP和3P试验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出血表现加重。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 DIC 安全有效,副作用小。%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effect .Methods On 32 ca-ses of DIC patients in the active treatment of underlying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100IU/Kg,2 times/D,every 12h1 times.Status and prothrombin time of hemorrhage(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fibrinogen(Fbg),D-dimer,fibrinogen(former-ly)degradation products(FDP),3P test,platelet(Plt)and other indicators.Results 28 cases were cured,2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2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of93.7%;PT,Fbg,Plt,D-two,FDPand3Pdimertestaftertreatmentthanbeforetreatmentsignificantlyimproved(P<0.05),andnocaseoftheapplicationof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fter hemorrhage increased.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C is safe and effective,less side effect.
    • 安玉芝
    • 摘要: 目的:分析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以及主要的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护理组使用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造成产科患者出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残留、胎盘早剥以及前置胎盘等等,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更加优秀,并发症感染率护理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强化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死亡率,对于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积极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