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病患者

血液病患者

血液病患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6172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人人健康(医学导刊)、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等;血液病患者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曦、朱冬梅、冯素英等。

血液病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6172 占比:99.55%

总计:56426篇

血液病患者—发文趋势图

血液病患者

-研究学者

  • 张曦
  • 朱冬梅
  • 冯素英
  • 李琳琳
  • 王欣
  • 荣薇
  • 贺容
  • 冯淑娴
  • 刘景华
  • 周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芯(文/图); 马靖雯(文/图)
    • 摘要: “不要再犹豫了!今天之内把筹款文字写好,我来想办法!”“现阶段不要吃玉米之类的粗纤维食品,容易加重肠道负担,引起肠道排异,听我的,只能吃流食……”2月21日上午11点,在与成都京东方医院一街之隔的凤凰家园小区,胡玉梅打着电话走出大门,准备在附近的菜摊上买菜,两个手机不间断回复着微信留言。
    • 左元玲; 杨晔; 张建明; 王佳怡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的流行病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9年7月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患者的血浆,利用Capture-P方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比较三种阳性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输血小板次数与抗体流行特点。结果5年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AML、ALL和MDS患者共520例,疾病诊断为AML、性别为女性、发病年龄为30~50岁的患者抗体产生阳性率较高(P0.025);MDS患者,输血小板次数小于5次抗体产生阳性率最高(P<0.025)。结论女性、AML、发病年龄为30~50岁、输血小板次数大于10次,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高危因素。
    • 摘要: 2022年7月1日上午,22岁的志愿者梁哲源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党的101岁生日献礼。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梁哲源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欣然同意捐献。入院做准备当天恰逢梁哲源的大学毕业典礼,由于患者病情危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捐献,没有因此而推迟时间。
    • 赵娜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检验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随机抽取出45名,对照患者为健康体检患者,对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和病例组匹配,病例组是治疗前一周内提取的相关资料,除了AA组之外患者都经过正规治疗三-六个月.各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需以连续监测法进行检测.结果:经过相关检测,血液病患者治疗前或初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白血病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组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都明显要高出许多,组间数据差异较大,障碍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情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的6名患者在纠正贫血之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仅为(160.1+-25.8)U/L,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讨论:临床检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观察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 摘要: 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随着高分辨率CT扫描、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等诊断方法的优化,侵袭性真菌病(IFD)仍然是威胁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并发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真菌预防用药是否可以获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IFD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均有所改善。预防策略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预测IFD风险,尤其是甄别最可能受益于临床严密监测和真菌预防治疗的感染高危人群。
    • 王军
    • 摘要: “一早就可以看到他在病房忙碌的情形——询问病人治疗的情况、嘱咐病人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大的优点就是为人随和,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提出的问题都能耐心地回答。”“对于我们这些病人,梁主任更是非常关爱,我算是遇到了一位对的医生!”…………打开“好大夫在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梁爱斌敬业、负责的形象跃然眼前。“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血液科医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专业基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血液科医生,既要有过硬的临床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非常强的细胞生物实验能力。”梁爱斌说。从事血液系统肿瘤及传染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20多年,他始终夯实着自己和团队的业务能力,以满腔的热情致力于提高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他们的疾病负担,为他们撑起生命的晴空。抓住创新这只“牛鼻子”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在梁爱斌看来,“1的稳固”需要有不断发展的医学创新来作为强大的后盾,而如何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加速度”前进,是一个研究型医生的必答题。
    • 陈斌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血液病患者,采用固相凝集法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且均采用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和阴性患者输注效果,不同输注次数患者输注效果及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共输注了1568例次,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40.6±1.2)%,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指数(CCI)为(10.2±0.6).100例患者中30例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PTR发生率为30.0%.对100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阳性31例,其中19例发生PTR,PTR发生率为61.3%;阴性69例,其中11例发生PTR,PTR发生率为15.9%.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PTR发生率为15.9%,低于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6次患者的43.9%、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及时筛查血小板抗体,可以降低PTR发生率.
    • 雒红玉; 张鹏; 李晗郡; 杨菁菁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一共是300例血液病患者,采取固相凝集法实施检测输注前血小板抗体,而且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针对性的观察和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记录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300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56.33%,统计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率是15.00%.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具备明显的差异性,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比显示,在增加输注次数的情况下,逐渐的提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巨大,血小板抗体的形成,密切的关联于血小板输注疗效.
    • 魏园园
    • 摘要: 目的:在血液病患者输血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护理质量产生的实际影响,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实现血液病患者输血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方法:从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观察分析,以及输血恐惧、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指标的比较,相关结果作为临床研究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直接评估不同护理方案的实际推广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护理质量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输血恐惧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实施心理护理,突显出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消除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恐惧感,整体优化他们的输血护理效果.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行心理护理内容的补充,有效方法的临床推广,来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有力支持,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了多重保障,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医院的整体发展进程随之加快,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 赵磊
    • 摘要: 血液病患者常常由于免疫缺陷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系统感染,且感染极难控制,甚至造成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肺部"真菌"感染。真菌可以侵袭呼吸道,造成感染,进而合并肺部出血,重则危及患者生命。现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正是真菌滋生的"大好时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