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栓抽吸术

血栓抽吸术

血栓抽吸术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911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三届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血栓抽吸术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海波、关绍义、刘利国等。

血栓抽吸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9117 占比:99.93%

总计:109191篇

血栓抽吸术—发文趋势图

血栓抽吸术

-研究学者

  • 叶海波
  • 关绍义
  • 刘利国
  • 刘坤改
  • 刘存发
  • 刘海伟
  • 卜令同
  • 姚震
  • 孙淑艳
  • 张秀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健焜; 张子良; 刘宏发; 张放; 黄樱
    • 摘要: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的特点,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目前,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机械取栓和血栓抽吸治疗。脑动脉内血栓抽吸是一种应用专门的抽吸导管置于血栓近端,然后通过负压抽吸取出血栓的技术。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血栓抽吸技术作为首次血管内治疗有不弱于支架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故本文对脑动脉内血栓抽吸技术的分类、临床疗效、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 王勇; 王梁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6例,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血栓抽吸术治疗;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复发情况、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0%,高于对照组的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通畅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率为4.20%,低于对照组的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畅通患者静脉,缩小患者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且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彭玫玲; 袁伟; 曹梦菲; 仲建军; 李卫东
    •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且患者容易并发脏器栓塞,尤其是脑梗死,这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但约有40%为隐匿性心房颤动,无明显临床症状,其并发症难以预防.心房颤动导致急性肾梗死(ARI)临床少见,但时有发生,而以ARI为首发表现的心房颤动病例罕见,其早期诊断存在难点.该文报道一例以ARI为首发表现的心房颤动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罗刚; 丁金火; 田振武; 钱坤; 冷卫阳; 叶雷
    • 摘要: 目的 探讨AngioJet吸栓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置管溶栓手术(CDT),观察组通过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溶栓、取栓,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住院天数、尿激酶用量、滤器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滤器取出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住院天数少,病人舒适性高,尤其适用于高龄、出血风险高的病人.
    • 朱敏真; 陈长兵; 张文胜; 何锦照
    • 摘要: 目的 探究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抽吸组15例与联合治疗组5例.单纯抽吸组男9例,女6例,年龄(67.3±12.8)岁;联合治疗组男3例,女2例,年龄(68.5±14.2)岁.单纯抽吸组在穿刺后仅给予单纯抽吸血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反复抽吸不通的情况下联合支架取栓术.评估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血管开通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单纯抽吸组和联合治疗组从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分别为23(15,37)min和33(29,51)min,单纯抽吸组要比联合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3,P=0.013).术后24 h 两组 NIHSS 评分为 10(5,13)分比8(3,9)分(Z=-0.893,P=0.138),术后7d两组NIHSS评分为7(2,12)分比5(3,7)分(Z=-1.738,P=0.127),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颅内出血和血栓逃逸发生率分别为20.00%(1/5)、0.00%(0/5),单纯抽吸组为20.00%(3/15)、13.33%(2/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对单纯支架取栓或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来说,采用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且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等特点.
    • 朱传江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术(PMT)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导管直接溶栓术(CDT)治疗,研究组行PMT治疗.结果:两组1级、2级、3级血栓清除率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清除时间、尿激酶使用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张志文; 陈学明; 冯海; 李晨宇; 于宏志; 张忠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时滤器联合经导管血栓抽吸术和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IVC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47例IVCT患者资料,采用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置入术,经腘静脉或股静脉进行导管吸栓后行CDT,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术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sis syndrome,PTS)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 临床成功率100%,技术成功率100%,滤器拔出时间为12~31 d.吸栓后有8例患者可见滤器处拦截血栓.溶栓时间为1~5 d,平均(2.68±1.00)d.患者吸栓术后第1天、溶栓导管拔除当天和出院时的下肢周长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6、12、18和24个月的下腔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5.7%,93.3%,91.2%和85.2%,术后2年的PTS发生率为10.8%(4/37).结论 临时滤器联合经导管血栓抽吸术和CDT可快速缓解IVCT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