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473991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光明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七届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暨第四届学术大会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玉芬、张玥、张玉冬等。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3991 占比:99.94%

总计:474270篇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文趋势图

血栓性浅静脉炎

-研究学者

  • 侯玉芬
  • 张玥
  • 张玉冬
  • 于海源
  • 刘政
  • 刘春梅
  • 王琳
  • 王静
  • 程志新
  • 韩书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公瑞; 刘湘; 张玥; 程志新; 殷璇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四妙丸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四妙丸所含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等数据库筛选出STP的相关靶点,将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复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lueGO插件对四妙丸治疗STP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选取部分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四妙丸60个有效成分,132个潜在靶点,STP 4148个靶点,GO Biological Process分析得到214条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2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β-谷甾醇与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1(ESR1)、凝血酶Ⅱ(F2)有良好对接活性。结论:四妙丸可能通过槲皮素(MOL000098)、β谷甾醇(MOL000358)等有效成分作用于ESR1、AR、F2等靶点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松弛素(RLX)信号通路及C型凝集素受体(CLR)信号通路等通路的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来治疗STP,体现了四妙丸治疗STP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探讨四妙丸治疗STP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王军静; 徐秋生; 高晓冉; 李少荣
    • 摘要: 目的探讨丹芍凉血方熏洗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急性期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VT)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下肢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喜辽妥外用,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丹芍凉血方熏洗后外用喜辽妥。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用药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评价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FIB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芍凉血方熏洗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急性期下肢SVT安全有效,可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消退并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治疗效果。
    • 李建鹏; 王峥; 王志彬; 王壮壮; 樊伟; 南喜连; 李亚南; 袁向克
    • 摘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为皮下浅静脉炎症性血栓性疾病,属中医“青蛇毒”“赤脉”“恶脉”等范畴,临床证型多分为湿热内阻型、瘀血阴滞型,不同证型之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湿热内阻型多处在疾病急性期,伴随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瘀血阴滞型多处在疾病慢性期,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减少。本研究旨在从炎症细胞因子出发,论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从理论探析,从而指导用药。
    • 马帆; 杨涛; 王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5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并发ST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6例),未发生ST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BMI、CEAP分级和脑梗死病史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4岁(OR=3.090,95%CI=1.633~5.848)、CEAP分级为C3或C4级(C3级:OR=5.881,95%CI=2.217~15.599;C4:OR=5.481,95%CI=2.326~12.913)和BMI≥25.04 kg/m^(2)(OR=2.596,95%CI=1.376~4.897)是静脉曲张患者并发ST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超重、慢性静脉疾病程度严重可能是静脉曲张患者并发STP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乐群
    • 摘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多见于四肢和胸、腹壁等部位,其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循行处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硬结,表面肉眼可见的索状静脉,病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该病多由于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与创伤、药物、肥胖、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紧密相关[2]。
    • 宫喆
    • 摘要: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100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95±0.15)cm、大隐静脉内径为(0.66±0.13)cm、腘静脉内径为(0.84±0.17)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为(0.85±0.16)cm、大隐静脉内径为(0.52±0.18)cm、腘静脉内径为(0.72±0.15)cm;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4、4.459、3.743, P=0.002、0.000、0.000<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更加清晰地呈现患者实际静脉内经情况,提升诊断准确性,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颜征; 安震; 张玥; 李华文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SVT)的有效性。方法:共检索4个国内数据库(均从建库至2021年8月)收录的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SV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标准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通过RevMan 5.4.1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有13篇,总样本量为11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中药外敷疗法可明显提高SVT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6,95%CI(1.20,1.33),Z=8.81,P<0.001]、改善患者局部疼痛[MD=-0.12,95%CI(-0.23,0.01),Z=2.12,P=0.03]及条索状硬结[MD=-0.67,95%CI(-0.87,-0.47),Z=6.58,P<0.001]。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皮肤颜色[MD=0.03,95%CI(-0.22,0.28),Z=0.22,P=0.8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SVT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提高其临床有效性。目前缺乏相关高质量文献,本研究结果仍需研究方案可靠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左敬雅; 孙云朝; 楚信强; 张欣; 葛建立; 苏坤; 张雅; 马云龙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芪红通络方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术后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开始,口服中药汤剂芪红通络方.于术前和术后3?d、7?d、14?d时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于术后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3?d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7?d、14?d时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时,2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显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术后3?d时,2组患者V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术后7?d、14?d时治疗组患者V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射频消融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芪红通络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丁志远; 陈新梅; 李国文; 谢燕
    • 摘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近年研究发现,复方中药包括古方、经验方和现代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及抑制血栓形成有关.本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对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 王玉涛; 宋奎全; 张幼雯
    • 摘要: 目的:探讨消炎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济南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本院外用自制剂消炎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血栓长度、炎性面积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疼痛程度症状评分,血栓长度、炎性面积、患处皮肤温度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炎膏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均有效,但消炎膏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血栓长度和减小炎性面积方面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