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35681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国综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安徽省神经病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第三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内分泌代谢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文献由81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新、周强、董自权等。

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5681 占比:99.97%

总计:1035949篇

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文趋势图

血小板聚集功能

-研究学者

  • 徐新
  • 周强
  • 董自权
  • 卢芙蓉
  • 曹宁
  • 朱建波
  • 梁坚
  • 沈霖
  • 秦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彩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解痉及镇静类药物积极行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卡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8.72%)(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6.17%)(P<0.05)。结论尼卡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及用药期间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李超英; 陈世文; 刘福达; 温骏; 黄焕章
    •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合并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CI合并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西洛他唑治疗,持续用药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消化道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素B_(2)(TXB_(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增强ACI合并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神经功能损害,且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低。
    • 徐定波; 杨枝; 王艳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对骨代谢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0例>60岁的老年人,检测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根据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是否>84%分为血栓高风险组(44例)和正常组(36例)。检测两组骨代谢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相关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栓高风险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骨代谢指标、相关细胞因子及血栓高风险组干预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骨代谢指标、相关细胞因子,并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钙、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高风险组甘油三酯(1.94±0.12)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5±0.31)mmol/L高于正常组的(1.43±0.23)、(3.06±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高风险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85.42±5.21)%、β-CTX(2.92±0.56)ng/ml、IL-6(6.51±1.40)pg/ml、TNF-α(5.07±0.89)pg/ml高于正常组的(57.31±4.83)%、(1.67±0.43)ng/ml、(4.06±1.22)pg/ml、(3.86±0.91)pg/ml,PⅠNP(15.75±3.38)ng/ml、IGF-1(82.12±13.61)ng/ml低于正常组的(27.26±5.42)、(101.25±12.57)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β-CTX、IL-6、TNF-α呈正相关(r=0.522、0.503、0.412,P<0.05),与PⅠNP、IGF-1呈负相关(r=-0.493、-0.398,P<0.05)。血栓高风险组干预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49.13±4.96)%、β-CTX(2.07±0.32)ng/ml、IL-6(4.73±1.16)pg/ml、TNF-α(3.25±0.92)pg/ml低于干预前的(85.42±5.21)%、(2.92±0.56)ng/ml、(6.51±1.40)pg/ml、(5.07±0.89)pg/ml,PⅠNP(19.16±2.74)ng/ml、IGF-1(96.61±13.61)ng/ml高于干预前的(15.75±3.38)、(82.12±13.6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高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给予其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
    • 洪梅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DM)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进行编号,奇数编号为观察组(n=45),偶数编号为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照射配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及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口服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双侧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TCSS)、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腓肠神经SNCV与腓总神经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PAg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国馨月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抚顺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90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列为对照组,偶数列为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照射双下肢治疗,配合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及α-硫辛酸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腓肠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腓肠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汤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西药治疗DPN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 孟皓怡; 王宇光
    • 摘要: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核心,指妊娠20周后(≥20周)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或各器官系统损害,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目前PE的确切病因不明,认为主要与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胰岛素抵抗等相关.PE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无单一有效的因素可以独立预测PE的发生,因此多因素联合预测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导致的凝血-纤容系统平衡失调,及PE患者血浆孕酮水平成为预测PE发生的热点研究方向.现本文对脂代谢,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孕酮水平与PE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高春华
    • 摘要: 目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血小板凝聚功能与血流变学变化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样本来源: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疾病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血小板凝聚功能与血流变学变化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小板凝聚功能与血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组的血小板凝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出现血栓前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流变学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临床中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临床理念,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 夏海苗; 王峰; 李月
    • 摘要: 目的:浅析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4例,根据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64例),实验组根据溶栓治疗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即尿激酶组与阿替普酶组,各32例,就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降低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展组相比,好转组与无变化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好转组指标降低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相关性,能有效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
    • 王靖; 孙希化; 史雪; 董丽
    • 摘要: 目的 探究血小板反应性在检测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临床医疗资料.入院时及入院7 d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测定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将入院7 d后分数较入院时增加超过2分的患者纳入恶化组(54例),其余患者纳入非恶化组(15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至住院9~28 h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包括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EPI)、胶原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IFN-1).结果 恶化组患者MAR-AA、MAR-EPI、IFN-1高于非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END的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EN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高程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并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分析血小板聚集率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 6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33例,占55.00%;预后良好27例,占45.00%;预后不良组ADP、AA、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较预后良好组高(P0.7,其中以胶原血小板聚集率的灵敏度最低,三者联合预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效果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