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蟾酥

蟾酥

蟾酥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99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蟾酥的相关文献由13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蒋建月、马宏跃等。

蟾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1 占比:68.0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2.51%

专利文献>

论文:199 占比:29.39%

总计:677篇

蟾酥—发文趋势图

蟾酥

-研究学者

  • 李华
  • 蒋建月
  • 马宏跃
  • 奉建芳
  • 周婧
  • 段金廒
  • 詹常森
  • 姜鹏
  • 向阳
  • 张振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莎; 李梦园; 武小玲; 赵盈; 马琳; 李先宽
    • 摘要: 蟾酥是一味传统中药,主要含有蟾蜍内酯类、蟾毒色胺类、甾醇类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蟾酥化学成分、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制剂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
    • 李丙旭; 王姣姣; 马宏跃; 周婧
    • 摘要: 目的:将制备的蟾酥乳膏剂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并评价其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利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蟾酥乳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率;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小鼠止血时间及出血量;根据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兔皮肤缺损模型,考察乳膏对兔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乳膏剂光泽度、细腻度、延展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透皮吸收率高,并能缩短小鼠断尾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可以促进家兔皮肤伤口愈合(P<0.05)。结论:本实验确定了蟾酥乳膏剂的体外透皮吸收量,并进行了初步的药效试验。家兔皮肤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蟾酥乳膏在给药1周后表现出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且涂抹乳膏后未见兔皮肤出现红斑、红肿,显示了蟾酥乳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王鹏; 张雯; 周迪; 张刘强; 吴迎春; 郭夫江; 李医明
    •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和测定方法对蟾酥蛋白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碱提醇沉法、Tris-NaCl溶液法、PBS溶液法、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测定其提取率。分别采用Bradford法、BCA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 Tris-NaCl(pH 7.8)溶液法提取率最高,Bradford法、BCA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Tris-NaCl(pH 7.8)溶液法为蟾酥蛋白最佳提取方法,Bradford法、BCA法可用于该成分含量测定。
    • 孙雪; 李颖辉; 张博宇; 夏沣; 李骥洲; 吴岳达
    • 摘要: 蟾酥(Venenum Bufonis),味辛,性温,有毒,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是明令禁止出境的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有抗肿瘤、强心、镇痛、抗感染等功效;蟾酥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有一定差异,不同化学成分之间有协同作用。本文将蟾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日后对蟾酥更多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供参考。
    • 刘娟; 童明慧; 郭英球; 李娟
    • 摘要: 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至今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随着对蟾酥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用药优势。近年来,诸多报道表明蟾酥及其制剂在临床治疗肿瘤中有良好的疗效,不仅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而且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大量的体内外实验亦证实蟾酥及其成分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蟾酥及其制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临床应用,为蟾酥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 钱意; 张亚文; 吕翔; 朱雨雨; 李念光; 段金廒; 周婧; 马宏跃
    • 摘要: 目的评价蟾酥及其潜在代用品NJ2196抗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神经炎症的等效性。方法63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蟾酥低剂量组、蟾酥高剂量组、NJ2196低剂量组、NJ2196高剂量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每组单次给予LPS(0.83 mg·kg^(-1),腹腔注射)建立炎性抑郁模型。氟西汀组、蟾酥低剂量组、蟾酥高剂量组、NJ2196低剂量组、NJ2196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氟西汀30 mg·kg^(-1),蟾酥30 mg·kg^(-1),蟾酥90 mg·kg^(-1),NJ219630 mg·kg^(-1),NJ219690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悬尾累积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累积不动时间;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6和TNF-α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水平;高灵敏度脂质组学分析蟾酥和NJ2196对炎性类花生酸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蟾酥和NJ2196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悬尾累积不动时间(P0.05)。结论蟾酥及其潜在代用品NJ2196具有显著的抗炎性抑郁活性,在LPS诱导小鼠神经炎症模型上两者具有一定等效性。
    • 周成美; 胡晶红; 任鑫; 闫庆康; 杨东杰; 张永清
    • 摘要: 建立蟾酥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 C_(18)色谱柱(150 mm×3 mm,2.7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A)-乙腈(B),流速0.5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96 nm,进样量5μL。40批蟾酥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0.779~0.991,表明不同批次蟾酥药材的差异性较大;共标定了21个共有峰,指认了伪异沙蟾毒精、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蜍它里定、远华蟾蜍精、蟾毒它灵、脂蟾毒精、南美蟾毒精、蟾毒灵、脂蟾毒配基以及华蟾酥毒基,质量分数分别为0.019%~0.163%、0.528%~1.608%、0.943%~5.413%、0.204%~0.815%、0.474%~1.825%、1.115%~2.019%、0.030%~0.249%、0.148%~1.661%、1.206%~2.752%、0.345%~3.287%、1.426%~5.875%。聚类分析将40批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122%,说明主成分能够综合蟾酥药材成分的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标记出药材中12个差异性成分。此方法可以为蟾酥成分的品质控制及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 彭琰; 杨柱; 黄洪; 李应杰; 杨兵; 唐东昕; 吴文宇; 龙奉玺
    • 摘要: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大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蟾蜍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辛,寒,主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蟾蜍及蟾蜍提取物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等方面,在抗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及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阐述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并总结蟾蜍的有效成分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现状,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思路。
    • 刘京京; 宋嬿; 卞雪莲; 李冬; 郭夫江; 吴迎春; 李医明
    • 摘要: 目的 研究蟾酥Bufonis Venenum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蟾酥药材采用不同贮藏温度进行密封保存,科学规范定时采样24个月,观察其外观;HPLC法测定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以各成分的相对峰面积表征其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8°C、4°C环境下的蟾酥色泽未见明显变化,质地较硬;而25°C环境下的蟾酥色泽加深,质地变软。-18°C环境下蟾酥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基本不变;4°C、25°C环境下华蟾酥毒基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以上蟾酥中3个指标成分含量总和低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7.0%,主要为华蟾酥毒基转变成去乙酰华蟾酥毒基。结论 中药蟾酥应在冷冻、避光的环境下贮藏。
    • 李丹丹; 陈吴越; 周昊言; 吕翔; 周婧; 马宏跃; 王恒斌; 狄留庆; 段金廒
    • 摘要: 目的 研究酒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烯的含量变化及对外用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C;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通过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酒制前后蟾酥透皮吸收率.结果 24批样品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它灵在酒制前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20%、3.73%、1.69%、2.48%、1.44%、1.85%;酒制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06%、3.63%、1.65%、2.30%、1.41%、1.82%.酒制前6种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65%、2.44%、6.32%、6.01%、3.84%、5.44%;酒制后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10%、2.36%、5.83%、4.44%、3.63%、4.73%.结论 蟾蜍甾烯类成分经酒制后含量和其透皮吸收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影响较大成分为沙蟾毒精和脂蟾毒配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