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螺旋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7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53638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武警部队第七届放射专业学术会议等;螺旋计算机的相关文献由2550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安星、侯阳、刘斌等。

螺旋计算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3638 占比:99.83%

总计:454416篇

螺旋计算机—发文趋势图

螺旋计算机

-研究学者

  • 于安星
  • 侯阳
  • 刘斌
  • 周逸
  • 宋敏
  • 张伟
  • 张瑜
  • 方伟军
  • 李军
  • 李建龙

螺旋计算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学飞; 饶友鹏; 杜洁; 邱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病理亚型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肺早期肺腺癌结节患者的HRCT资料,按照最新的肺腺癌病理分类标准将其分为2组:浸润前组共31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1例、原位腺癌(AIS)20例;浸润性腺癌(IAC)组56例,包括微浸润腺癌(MIA)组23例;浸润性腺癌(IAC)组33例。对各组早期肺腺癌的血管与病灶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在示浸润前组与浸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可作为区分浸润前病变、浸润性病变的重要CT影像特征。
    • 余甲乐; 刘峰; 邢杰; 赵怡程; 隋想; 郁万江
    • 摘要: 目的 研究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40 kV,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50 ml;B组管电压100 kV,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20 ml;C组管电压80 kV,测试和扫描对比剂用量与B组一致。测量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CT值,比较主动脉弓层面、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和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背景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3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3组左侧颈内动脉CT值分别为(363.7±50.6)Hu、(319.0±52.3)Hu和(381.8±58.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9,P300 Hu,可满足诊断要求。B、C组分别与A组比较,主动脉弓层面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9.79、7.66、8.32,P0.05)。3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32±0.07)m Sv、(1.63±0.14)m Sv、(0.88±0.06)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54.99,P<0.05)。B、C组总对比剂用量比A组少30 ml。结论 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使用80 kV管电压、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20 ml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在临床检查中切实可行。
    • 朱彦瑾; 杨丹凤; 牛媛; 雷禹; 黄晓旗; 李建龙; 郭佑民
    • 摘要: 目的采用CT双气相配准技术对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小气道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正常健康体检不吸烟者34例、低吸烟指数者28例和高吸烟指数者33例,行呼、吸双相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定量分析软件进行配准并小气道分析,得出CT定量指标:正常肺组织(Normal%)、小气道病变(fSAD%)、肺气肿(Emph%)、吸气相小于-950 Hu体素百分比(IN-950%)、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IN)、呼气相小于-856 Hu体素百分比(EX-856%)、呼气相平均肺密度(MLD-EX)。3组间CT定量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1 s末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并分析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CT定量指标IN-950%、MLD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06、1.367,P>0.05),Normal%(F=46.506,P=0.000)、fSAD%(F=57.126,P=0.000)、Emph%(Z=53.140,P=0.000)、MLD-EX(Z=14.902,P=0.000)、EX-856%(Z=15.902,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肺功能指标PEF(F=14.376,P=0.001)、FEV1%(Z=7.559,P=0.023)、FEV1/FVC(Z=25.85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fSAD%指标吸烟指数由低到高分别为10.39%、13.67%、25.71%,Emph%指标分别为3.65%、4.67%、10.55%。随着吸烟指数增加,Normal%、MLD-EX、PEF、FEV1%、FEV1/FVC逐渐下降,fSAD%、Emph%、EX-856%逐渐上升。吸烟者CT定量指标Normal%、fSAD%、Emph%、MLD-EX、EX-856%与肺功能PEF和FEV1/FVC均有相关性(P<0.05)。fSAD%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的相关性最高(r=-0.576,P=0.000),其次是Emph%(r=-0.565,P=0.000)。结论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能测量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内小气道病变,fSAD%、Emph%能更敏感地发现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
    • 陈艳丽; 陈凤喜
    • 摘要: 目的:分析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aemia,HC-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降低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HC-NH的临床、CT及MRI资料。男1例,女5例,年龄41~78岁,平均64岁。结果:6例患者均以单侧肢体不同程度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入院,发病时随机血糖10~33 mmol/L,尿酮体(-);5例有明确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病史,1例首次发现高血糖;颅脑CT、MRI可见发病肢体对侧基底节区(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异常改变,CT呈等或稍高密度,T_(1)WI表现为高信号;经治疗后6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T_(1)WI高信号病灶减小。结论:HC-NH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降低漏诊、误诊率,指导临床治疗。
    • 高茹茹; 刘建莉; 刘显旺; 拓蕾; 徐媛; 李玉凤; 薛守校
    • 摘要: 目的:探讨256排CT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对急性胸痛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胸痛三联(Triple-rule-out,TRO)检查中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的影响。方法:将3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256排CT TRO检查。所有病例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Standerd algorithm,STD)及SSF算法进行重建,分别测量两种算法肺动脉(PA)、主动脉(Ao)、左冠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左回旋支近段(LCX)、右冠脉近段(RCA)的感兴趣区(ROI)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Likert 4分制法(1分优秀,4分极差),对两种算法的冠脉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进行比较。结果:STD和SSF算法的客观评价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图像的可判读性在STD和SSF算法间比较,在受试者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水平及节段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90次/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10次/min组冠脉各段优良率在两种算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次/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CT SSF技术能明显提高急性胸痛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TRO检查中冠脉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且对高心率、心率变异患者效果显著。
    • 罗素金; 魏新华; 阮秀杭; 黎玉婷; 廖玉婷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CT灌注算法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梗死核心体积评估的准确性,探讨贝叶斯(Bayesian)CT灌注算法在评估脑梗死核心体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前循环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发病24 h内均进行一站式CT检查,分别采用3种灌注算法:贝叶斯CT灌注算法,循环奇异值分解算法(cSVD)和振荡指数奇异值分解算法(oSVD),对核心梗死体积大小进行全自动评估,采用发病72 h内复查的DWI或CT平扫确定最终梗死体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一致性分析(ICC、Bland-Altman分析)评估各算法所得梗死核心与最终梗死体积之间的一致性。结果:3种灌注算法所估算的脑梗死核心体积的中位数分别是:贝叶斯=9.27 mL,oSVD=1.14 mL,cSVD=0.87 mL,最终脑梗死体积中位数为12.64 mL。3种算法与最终脑梗死核心体积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001),其中相关性最强的是贝叶斯算法(r=0.98),最小的是cSVD算法(r=0.60)。3种算法一致性ICC值分别为贝叶斯算法=0.76,oSVD算法=0.23,cSVD算法=0.20。结论:3种灌注算法中贝叶斯CT算法在梗死核心体积评估中最准确。基于贝叶斯CT灌注算法是一种可靠的评估梗死核心体积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卒中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方案。
    • 刘媛媛; 杨锐; 宋奇科; 石喻
    •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肝转移瘤(CRCLM)增强CT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生长方式(HGP)关系,评估二者对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RCLM的患者,术前均接受肝脏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扫描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CRCLM影像特征与病灶HGP关系;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CRCLM影像特征、HGP对患者总生存时间(OS)预测作用。结果:CRCLM影像特征中环形强化、强化时期是病灶HGP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6.38(95%CI:1.022,262.5),P=0.048),(4.345(95%CI:1.087,17.36),P=0.038);CRCLM环形强化、病灶HGP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1.976(95%CI:0.461,1.178),P=0.013),(0.310(95%CI:0.132,0.725),P=0.007)。结论:CRCLM影像特征与病灶HGP相关且二者对于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郭曦; 吴彦平; 漆万银
    • 摘要: 目的:基于肺结节人工智能软件建立决策树模型,为IA期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rcinoma,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方法:对109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的术前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肺结节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提取CT纹理征象,并建立决策树模型;最后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评估决策树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依据手术病理将患者分为NSCLC组(n=93)与SCLC组(n=16)。与NSCLC相比,SCLC的CT最大值、CT最小值、CT平均值、CT值方差、熵更大,且偏度值更低(均P<0.005)。CT值方差(节点阈值214.045 HU)、熵(节点阈值9.105)纳入最终的决策树模型,该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6,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68.8%、92.5%、89.0%。结论:基于CT纹理征象构建的决策树模型,为NSCLC与SCLC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准确客观、可视化的诊思路。
    • 胡嘉文; 冀肖健; 陈双萍; 张江林
    • 摘要: 背景合并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上极易延误诊治,相关研究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缺乏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目的探讨AS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就诊的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男性占83.3%,平均年龄(49.6±12.9)岁,平均病程(18.7±9.3)年。其中自发性骨折43例(42.2%),最常累及胸椎、腰椎(各25例,58.1%);创伤性骨折59例(57.8%),最常累及颈椎(26例,44.1%)。AS特征性骨桥骨折共14例,最常累及腰椎(11例,78.6%),确诊骨桥骨折需行CT及三维重建。本组研究中有10例Andersson骨折,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破坏及真空征。结论合并脊柱骨折的AS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病程较长。对于有疼痛性质改变的此类患者,应警惕脊柱骨折的发生。椎体间有多发骨桥形成的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性骨桥骨折,仅凭X线检查难以诊断,需行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Andersson骨折通常累及三柱,可能被误诊为结核或感染,应注意鉴别。
    • 范莉芳; 黄磊; 翟建; 肖良; 徐晓燕; 徐争元; 吴树剑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影像学模型对低危险度胃间质瘤(Low risk gastric stromal tumor,LRGST)与胃平滑肌瘤(Gastric leiomyomas,GLM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2月于皖南医学院一附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72例LRGST(LRGST组)和23例GLMs(GLMs组)患者的CT图像。测量肿瘤最大径(LD)及最小径(SD),肿瘤及邻近胃壁增强三期CT值,肿瘤及椎旁肌肉平扫及增强三期不均匀度(HD)。记录肿瘤生长方式及是否累及胃食管连接部(EGJ),计算肿瘤的LD/SD、各期强化率(ERT)及标准化不均匀率(SHRT)。构建CT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LRGST组与GLMs组肿瘤的SD、LD/SD、生长方式、是否累及EGJ、延迟期ERT、静脉期及延迟期SHR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GST组SHRT与打药时间显著相关(r=0.341,P=0.000);CT诊断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948,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91.3%。结论:基于SD、LD/SD、生长方式、是否累及EGJ、延迟期ERT、静脉期及延迟期SHRT的不同建立的影像学模型对LRGST与GLMs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