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虚拟社群

虚拟社群

虚拟社群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122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商业时代、东南传播、国际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15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与策略学术研讨会(2009)、第八届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等;虚拟社群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康、屈慧君、王丽等。

虚拟社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226 占比:99.77%

总计:61365篇

虚拟社群—发文趋势图

虚拟社群

-研究学者

  • 傅康
  • 屈慧君
  • 王丽
  • 陈晓强
  • 叶丽莉
  • 叶媛榕
  • 张弛
  • 方怡
  • 李振锋
  • 李金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秀丽; 徐扬
    • 摘要: 为使虚拟社群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果,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以社群中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为研究对象,考虑价值共创成本、额外收益的分配与企业的奖励机制,建立制造企业与用户价值共创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并形成价值共创局面是制造企业的最佳策略。顾企价值共创行为长期演化的结果主要受到双方能力水平、参与成本、额外收益及其分配和企业的奖励力度的影响。在保证额外收益分配与行为成本分摊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额外收益、减少参与成本,并保证奖励力度大于用户分摊的行为成本,就能够促进双方博弈实现均衡状态。研究结论对提升虚拟社群用户知识共享意愿以及改善价值共创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 项目灵活用运了“针灸式”更新的理念,选取村内核心公共区域作为设计重点,以点带面,并激发村民直接参与改造,产生多重联动,使琴泉村的更新形成系统性效应。利用3万块亚克力片构成的村委会新立面,通过现代传媒在虚拟社群中成为新地标,村民们带着久违的自豪感称之为“大鱼”。
    • 裴超
    • 摘要: 现在的网络游戏、云会展、云博物馆、虚拟社群等这类的产品,本身就和元宇宙概念很接近,他们可以被视为元宇宙雏形世界里的孤岛,当硬件技术成熟、全场景链路打通、社会及经济体系整体建立之后,一个个孤岛就会被有机重构,形成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现实中的人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 孙静
    • 摘要: 虚拟社群环境下教师专业共同体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是适合当下的一种教师发展新渠道。它具有资源共享多样化、学习途径丰富化、协同研讨高效化、成果转变迅速化等特征。其运行模式包括自主模式、协作模式、咨询模式、反思模式等。建设策略主要是确立共同目标并提供海量资源,在虚拟社群中建立共同体内部小组,选择适宜虚拟社群的共同体学习内容,设计立足群体成员发展的活动,建立丰富多元的激励体系,以期解决城乡地域差异、资源差异,做到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均衡发展。
    • 叶丽莉; 方怡
    • 摘要: 充分利用好移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在高校中构建差异化显著的红色音乐活动社群,是新形势下红色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传播和传承的新渠道。本文基于虚拟社群理论,分析了高校红色音乐活动虚拟社群构建的可行性和价值,阐述了“红色音乐传唱类社群”“红色音乐演绎类社群”“红色音乐宣传类社群”三种虚拟活动社群的构建策略,并简述了大学生虚拟社群开展红色音乐活动的方案,以供大学红色音乐文化传播借鉴。
    • 方怡; 叶丽莉
    • 摘要: 基于虚拟社群理论设计和组织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不断提升红色音乐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在对红色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传唱类、演绎类、宣传类三种红色音乐文化虚拟社群传播的形式,并围绕叠加效应、差异效应和扩散效应三个维度,对红色音乐文化虚拟社群传播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红色音乐文化的虚拟社群传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李冬梅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虚拟品牌社区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重点考察了虚拟品牌社区对品牌评价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其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社区融入、成员互动和互惠规范为代表的虚拟品牌社区特征对消费者品牌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品牌承诺这一路径发挥作用。在顾客主导型的价值共创活动中,虚拟品牌社区特征的边际影响更强。消费者创造力的提升能够赋能虚拟品牌社区,提升社群互动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
    • 张凯; 李巍; 漆建武
    • 摘要: 公众参与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有了更多实现可能,但社交媒体平台支持下的公共讨论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公众参与的价值循环。在梳理公众参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观念之变和技术之变两个维度刻画公众参与新趋势,探讨技术革新下虚拟社群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讨论和公众参与机制,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剖析在技术环境跃升中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内在逻辑。
    • 董文静
    • 摘要: 海洋图书馆现有普适化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海洋事业发展和满足科研用户个性化需求。文章对图书馆小数据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发现科研用户需求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海洋专业图书馆应基于图书馆小数据的采集、融合、分析和管理,构建科研用户画像,并应用于知识发现系统、个性化定制和推荐、虚拟社群等服务模式中,提高科研服务的精准化。
    • 代杰; 高良谋
    • 摘要: “元宇宙”时代,虚拟社会的陌生人之间是如何相互信任并形成虚拟社群的?文章以虚拟社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嵌入的视角,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研究虚拟社群信任的动态演进过程。数字技术对宏观社会信任的嵌入经历了与人类信任认知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提升了社会信任程度,成为虚拟社群形成的社会信任基础和必要条件;虚拟社群的信任机制历经了初始信任—协同合作—成熟信任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数字技术以其速度与可及性的结合工具性嵌入其中实现了合作的去时空化,为虚拟社群信任发展消除障碍,最终形成了数字技术信任,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动态耦合的虚拟社群复杂信任系统。将技术因素嵌入到信任演进的过程中对虚拟社群信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理解数字化转型时期信任的建构与重塑提供了更具时代意义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