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本
藏本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38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专利文献3689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贵州文史丛刊、文史知识、河南图书馆学刊等;
藏本的相关文献由878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平、汪周华、郭建春等。
藏本
-研究学者
- 郭平
- 汪周华
- 郭建春
- 杜建芬
- 刘万辉
- 蒋廷学
- 庞雄奇
- 刘煌
- 聂仁仕
- 赵晓旭
- 张烈辉
- 侯健
- 兰义飞
- 刘永革
- 姜福杰
- 徐伟
- 胡义升
- 赵金洲
- 刘建仪
- 曾凡辉
- 胡勇
- 王磊
- 张旭
- 李小刚
- 杨长江
- 谢玉洪
- 谭晓华
- 马勇新
- 刘建坤
- 张强
- 李勇明
- 赵玉龙
- 邓祺
- 万玉金
- 刘平
- 吴峙颖
- 朱彦宾
- 朱维耀
- 李海涛
- 马文宏
- 周珺
- 李勇
- 李晓平
- 李骞
- 郭肖
- 雷涛
- 刘卫华
- 刘治彬
- 吴春方
- 夏静
-
-
李花蕾
-
-
摘要:
清人刘中柱有《兼隐斋诗钞》《又来馆诗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宝应图书馆有藏本,但藏本或卷残,或序缺,或诗文有漏,皆非完本.综合五馆藏本,可大略还原《兼隐斋诗钞》《又来馆诗集》全貌,并辑佚《兼隐斋诗钞续集》.
-
-
盧康華
-
-
摘要:
在王安石詩文集版本系統中,龍舒本是極爲重要的版本。此本遞傳至今,僅存兩個殘本,其一原爲清内閣大庫藏書,光緒間流入劉啓瑞食舊德齋,後歸上海博物館;另一殘本原爲日本金澤文庫藏書,現藏日本宫内廳書陵部圖書寮文庫。兩個殘本所存各卷互有重叠,除去重複者,可合而得一完本。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1所(今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傅增湘生前所攝食舊德齋藏本玻璃片曬藍製版爲基礎,缺卷則以北京圖書館從日本東洋文庫得到的宫内省圖書寮藏本照片補足,影印出版,延津劍合,化身千百,使衆多學者得睹宋本真面。
-
-
-
马斌
-
-
摘要:
【作品概况】《十七帖》为一组尺牍书,共27帖汇集在一起,134行,1166字。草书。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十七帖》是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王羲之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信,时间跨度长达14年,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史料。原墨迹早佚,现传最早临习《十七帖》的作品是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
-
-
-
刘正成1
-
-
摘要:
一九九六年,我们在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时,就发现了两个傅山《丹枫阁记册》的版本,一个是辽宁省博物馆的藏本,另一个是山西省博物馆藏本,分卷主编林鹏先生认为辽宁省博物馆藏本是赝品,他曾于一九八八年写过辨析文章,自然选择了山西省博物馆藏本,我也从艺术分析的角度仔细观察后同意这个选择。
-
-
曾娟娟
-
-
摘要:
综合学界对''''名山''''的数种理解,大家普遍将讨论重心放在了司马迁对《史记》去向交代的''''藏之名山''''的解释上,忽略了对杨恽手中的书稿到底是''''藏本''''还是''''传本''''的一些考量.如果杨恽本都无法确定是哪个本子,那学界的诸多推论都很难成立.本文尝试从杨恽本《史记》分析,为研究《史记》的''''藏本''''和''''传本''''去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
-
曾娟娟
-
-
摘要:
综合学界对"名山"的数种理解,大家普遍将讨论重心放在了司马迁对《史记》去向交代的"藏之名山"的解释上,忽略了对杨恽手中的书稿到底是"藏本"还是"传本"的一些考量.如果杨恽本都无法确定是哪个本子,那学界的诸多推论都很难成立.本文尝试从杨恽本《史记》分析,为研究《史记》的"藏本"和"传本"去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