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文文献

藏文文献

藏文文献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75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西藏研究、中国藏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等;藏文文献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铭、包寿南、先巴等。

藏文文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7.0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1756 占比:92.18%

总计:1905篇

藏文文献—发文趋势图

藏文文献

-研究学者

  • 杨铭
  • 包寿南
  • 先巴
  • 尕藏卓玛
  • 张克宏
  • 更尕易西
  • 丹曲
  • 乌力吉巴雅尔
  • 于洪志
  • 刘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尕藏卓玛
    • 摘要: 藏文文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籍文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藏、蒙古学者为主的我国多民族学者,在历史上共同创作并保存下来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藏文典籍文献,闪烁着先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血肉之情。文章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主要运用文献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文献传播互动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元、明、清各朝代以藏族语言文学、医学、绘画、雕塑、工艺、宗教等为内容的藏文文献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藏文文献收藏、翻译、创作、编目、整理、出版等具体文献实践情况进行了论述,最后探讨了藏文文献的传播对蒙古族文化产生的影响、蒙藏密切往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缔造做出的重要贡献等相关学术问题。认为在文献传播与互动基础上形成的文献共享、文化认同是藏蒙和睦相处、水乳交融之关键所在,对现阶段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夏吾拉旦; 卡岗·扎西才让
    • 摘要: 1980年代之后,整理、翻译和解读吐蕃藏文文献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我国藏学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吐蕃文献大多产生于公元8-10世纪,年代久远,有其不同于现代藏语的诸多特征。加之不少文献书写潦草、字迹漫漶、残缺不全,甚至受到人为破坏等原因,前辈学人的研究及翻译成果中存在不少误解曲译、解释不当、望文生义等弊病。文章以《吐蕃文献藏汉双解词典》编撰为例,对前人在翻译解读古藏文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释读;在此基础上,遵循“理解准确、表达通顺、风格相当”的翻译原则,将其译成汉文,为学界提供了相对可信的参考。
    • 陈波
    • 摘要: 一、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概况,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位于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藏学馆,拥有12000函纸本文献,其中很大部分屈于珍贵的藏文古籍文献资料。该馆以捐赠者金•史密斯(Ellis Gene Smith)命名,他是美国著名藏文文献学家,纽约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创始人,在藏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等领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 才项南杰
    • 摘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藏文文献,从文字特征、语法规律、文书内容、形制演变等视角分析,大致形成于公元8世纪中叶至11世纪间,其中大部分文献在赞普赤德松赞父子执政时期所抄录。当前,在正式编目的敦煌藏文文献中,偶见部分11世纪后至13世纪左右的抄本,此类文献可以认定为20世纪初藏经洞重见天日后,被纷至查来的人们在运往各地期间混入其中。文章再次强调国内外对敦煌汉文文献的断代研究,除个别文献的成书年代需要修正外,大多文献年代已基本确定。但是藏文文献的断代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研究成果屈指可数。而文献的断代研究在整个文献研究领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根基之本,以断代清晰的文献为依据,涉猎其他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因此,文献断代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拉勒达; 杨世伟
    • 摘要: 关于公元前3、4世纪之前的藏地社会发展历史,在一些古藏文文献中有所记载,并以此统称为“汪泽”时代,但不同文献里的相关记述内容存在多少差异,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因此在后续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对其解读亦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文献所载“汪泽”的内容及其特点的考释,认为《弟吴宗教源流》里有关汪泽记述时间较早、内容最详实和最具价值的文献资料。本文依据《弟吴宗教源流》文献记载对“十二汪泽”提出较为具体、新的阐释。
    • 索南才让
    • 摘要: 目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藏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数字化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考察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文献收藏机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资料室等梳理了这些场所收藏的藏文文献典籍的数量和种类、传承、保护和数字化加工情况,进而评估和总结了藏文文献数字化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探讨藏文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建设前景以及藏文文献的规范和统一。此对于建立藏文典籍目录以及统一分类法,统一文献术语,统一藏文古籍著录规则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护和抢救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吉加本
    • 摘要: 自1982年中国藏学学术类刊物(藏文版)创办至今,吐蕃碑刻文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所涉及的碑刻研究对象分布广泛,包括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碑刻,也有分布在巴基斯坦境内的碑刻。吐蕃碑刻文研究成果丰硕,但大多从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碑刻进行抄录和解读,对碑刻文进行专题性、集中性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把研究视角转移到吐蕃碑刻的艺术价值、宗教文化关系等方面来,并重点关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的碑刻文研究。
  • 8. 德格印经院创建及扩建过程考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巴多
    • 摘要: 藏文雕版印刷的成熟、大藏经的刊刻高潮与德格融合的教派环境,促使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从诞生走向辉煌;其创建年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1729年.但1941年前的相关文献显示,最晚在1717年德格印经院就已经存在;1733年《甘珠尔》雕版竣工完成后,题名为《甘珠尔》印经院;在此基础上,完成《丹珠尔》刻版后,1744年扩建了《丹珠尔》印经院.至1747年,德格印经院主体建筑及室内壁画全部竣工.1988年维修后,德格印经院更加优美壮观.
    • 扎西文毛
    • 摘要: 文章在探讨民族高校和藏区各大寺院,以及研究所所属图书机构藏文文献分类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规则、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文图书分类方式和著录方法等为依据,就重视和加强现代藏文文献分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