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治理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8020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董事会、经济与管理研究、会计之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等;董事会治理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学锋、丁忠明、安林等。

董事会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020 占比:98.78%

总计:28366篇

董事会治理—发文趋势图

董事会治理

-研究学者

  • 严学锋
  • 丁忠明
  • 安林
  • 张耀伟
  • 李维安
  • 叶陈刚
  • 吴永民
  • 孙红梅
  • 张俊丽
  • 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丰
    • 摘要: 在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本土化适应并未极致成熟的情形下,进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谨防制度落实中的矛盾积压。这种矛盾一方面源于对既往制度的“未消化”,另一方面源于执行新制度的“狼吞虎咽”既往单层制抑或双层制的董事会治理模式下,无论是基于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需求,还是释放董事会决策效率的需要,均有必要对当前的董事会治理结构予以调适。独立董事的“不独立”“弱专业化”问题、监事(会)的监督缺位问题,也是倒逼董事会治理完善的重要动因。
    • 王宏哲
    • 摘要: 外部董事召集人是外部董事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系统认识并精心完善这一衍生机制,使之成为董事会治理的“阿基米德支点”迈上公司制轨道后的国企治理命题就转换为公司治理命题。董事会成为公司治理之核心,是现代公司治理之普遍共识。依此,董事会治理就成为公司治理之核心。董事会治理之关键是解决内部董事对董事会的控制难题。外部董事制度因此被创造,并寄予厚望。外部董事召集人是外部董事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系统认识并精心完善这一衍生机制,使之成为董事会治理的“阿基米德支点”!
    • 汪翊
    • 摘要: 创意产业及其公司通常需要在被迫陷入尴尬境地之前应对外部挑战。他们需要认识到,社会运动的出现是有原因的,并意识到他们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企业不应该等待守门人或其他行业专家施加压力后才采取行动,应该更加主动去发现和改变“公司治理在很大意义上也叫董事会治理。”“董事会”在中国是个舶来品,因此,如何发挥好它的作用,对绝大数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王晓亮; 吴金柯
    • 摘要: 在董事会缺乏正式制度规范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是影响企业创新战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10~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创新战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正式层级相比,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创新战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低股权集中度、存在两职合一和非国有控股公司情形下,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创新战略的正向影响更强。从微观视角探讨董事会治理与企业决策行为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优化董事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王宏哲
    • 摘要: 当国企选择了全能型董事会时,就必须保证两类董事获得的信息是平等的,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否则,外部董事参与董事会治理的困境依然会持续在外部董事及“外大于内”等形式建构完成后,如何在“董事多元”与“职责区分”基础上形成董事合力,实现董事会的实质治理?在现阶段,这是一个亟需认真反思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 张佩
    • 摘要: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其财务数据对董事会在盈余质量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将证监会和财政部双重监管引入至董事会治理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中,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双重监管能显著增强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 冯璐; 张泠然; 段志明
    • 摘要: 新一轮国企"混改"把引入民营股东参与治理作为改革重点,但鲜有研究关注非国有股东参与决策和治理的短期动机及长期效果.本文手工搜集并整理了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数据,实证研究"混改"中非国有股东参与董事会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前提下,非国有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检验后依然显著.当企业面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以及所处行业的行政准入门槛较低时,上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缓解国有企业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提高管理层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增加与高效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性投入以及缩减跨行业的非关联性并购业务是非国有股东治理促进国企创新的主要渠道.可见,董事会内异质性董事的"互补"使企业发挥了不同所有制资本的优势,增加了国企的创新产出和长期竞争力.最后,本文提出了改革应为民营股东构建稳定合理预期、设定民营股权进入退出时间表等避免短视行为的政策建议.
    • 肖忠意; 林琳; 陈志英; 徐定宝
    • 摘要: 企业创新离不开持续的创新研发投入,在企业金融化日趋严重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从正式制度层面的董事会管理和非正式制度层面的企业创新文化两个维度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上市公司持续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的“挤出”效应,且其对不同属性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良好的董事会治理和企业创新文化对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进一步对其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后发现,董事会治理与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企业创新文化能够与企业金融化形成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行为。对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传统的西方董事会治理对创新的作用存在局限性,而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企业创新文化对焕发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郝颖
    • 摘要: 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以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董事会结构优化与治理机制改进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国企混合所有制发展即股权层面的简单混合并不能显著改善其财务效益状况与资产营运状况,而董事会治理机制优化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勤勉程度是提升混改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对混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
    • 张益明
    • 摘要: 基于上市银行2012-2019年的数据分析董事会治理对中国商业银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与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董事会成员薪酬水平以及独立董事与商业银行工作地点一致性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注重董事会的独立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董事成员的信息获取成本,否则不利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同时,适度的股权集中有助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但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宜过高.机构持股也能显著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并有利于董事会治理作用的发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