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莺莺传》

《莺莺传》

《莺莺传》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090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齐鲁学刊、贵州文史丛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第38届南区八校中文系硕博士论文研讨会等;《莺莺传》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相录、吴伟斌、祖国颂等。

《莺莺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3.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090 占比:96.94%

总计:11440篇

《莺莺传》—发文趋势图

《莺莺传》

-研究学者

  • 周相录
  • 吴伟斌
  • 祖国颂
  • 徐娜
  • 李晓玲
  • 石星
  • 程国赋
  • 罗朝蓉
  • 于林华
  • 刘慧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禹锡
    • 摘要: 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天下夺魁”的《西厢记》,几百年间西厢故事这一题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故事主线的崔张爱情,从发生、发展到爱情结局的变化,均反映了不同时代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社会环境下对情感与男女婚恋的态度。通过分析三部主要西厢题材作品的不同,进而剖析时代背景下价值取向不同的原因和每个时代的文化观念,能够帮助我们对中国封建王朝背景下的婚恋观演变有更宏观的认识。
    • 陈彬姿
    • 摘要: 在唐代元稹创作的《莺莺传》中开始出现的张生形象在文学发展史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本文一路追溯《莺莺传》的流变与发展,从中提炼分析张生的人物形象,着重论述了对张生形象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两部文学作品,即《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总的来说,张生的形象在大的层面完成了一个从薄情汉到痴情种的过渡,除此之外,其性格细节方面也有不少的嬗变与发展。
    • 武全全; 唐双龙
    • 摘要: 接受美学的观点改变了以往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本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展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活力。唐传奇《莺莺传》在创作完成后广为流传,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在元代出现了其改编作品《西厢记》。基于此,以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为例,采用西方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从时代氛围下的接受美学考察、走向读者与期待视野下的接受美学分析、接受美学视域下作品接受问题分析三个方面解读两部作品一悲一喜不同结局的原因,反思和总结不同的时代氛围、语境、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接受群体等诸多因素给文学作品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而探究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学创作的时代流变。
    • 郭树伟
    • 摘要: 元稹的《莺莺传》首先是一篇中唐士人对唐代安史之乱及贵族女性参政问题进行反思的劝诫文章,其次才是一篇描写唐代人爱情故事的传奇小说。元稹对唐玄宗为杨贵妃这个“尤物”所困,一不能“以德胜尤”,二不能“忍情补过”,终于导致安史之乱提出了严肃批评。作者的观点得到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普遍认同,李绅、杨巨源、白居易和陈鸿诸人的唱和之作,进一步强化了作者“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的劝诫命题,这表明《莺莺传》与《长恨歌传》《李夫人》等以劝诫为主旨的作品具有同时代文化共振的内在联系,也是对唐代宪宗皇帝“多内宠”的政治生态提出的委婉警醒。
    • 刘立胜; 张璞颜
    • 摘要: 本文以林语堂与阿瑟·韦利的《莺莺传》英译本为例,全面比较两译本的异同及其缘由。在检索到的《莺莺传》译本中,林语堂和韦利英译本在海外的综合影响力居前。整体而言,韦利译本采用的是异化翻译策略,在文体与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刻画、译文内容方面忠实于原作,但由于误读而对原作内容有所删减。林语堂译本采用的是归化的编译策略,在多方面进行改编,并注重译本的副文本设计。两译本虽风格迵异,但都符合译者各自的翻译理念与目的,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对于后续的典籍翻译在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译本的出版和流通、译本的多模态设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孟羽
    • 摘要: 1在唐代诗人中,有一位诗人,一直被称为渣男,他就是元稹。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的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但是,他却是最花心的诗人。他对初恋崔氏始乱终弃,最后,还被写成了一本传奇小说《莺莺传》;公派到四川公干时,他结识了才女薛涛,缔结了一段露水情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留给薛涛的只有思念……
    • 林保淳
    • 摘要: “西厢记”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久远,崔莺莺与张生(君瑞)的恋情,也始终受到相当多的关注。尽管在其后,如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乃至影响最深远的王实甫《西厢记》,以如何赞叹艳羡且充满圆成之意的改编,替这段恋情谱写出才子佳人、佳偶天成的感人情节,但如果从其最早渊源的《莺莺传》看来,崔张的这段恋情却是以“悲剧”收场的,莺莺别嫁,张生发表了一段“红颜祸水”论,从此以后,各不相干,可却引发了近代学者无数的议论。
    • 陈文新
    • 摘要: 唐代以现实生活中的浪漫事迹为题材的传奇小说,最为盛传的当数元稹的《莺莺传》(《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引)。《莺莺传》又名《传奇》。后世因为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又称《会真记》。这篇传奇约作于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当时杨巨源写了《崔娘诗》,李绅写了《莺莺歌》,传奇与诗相辅相成,成为传奇创作的一种新风气。
    • 杨园
    • 摘要: 唐传奇《霍小玉传》所引诗句"开簾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原诗文字有出入,是作者蒋防有意为之.引诗改字为与小说实景及情节相照应,造成诗谶线索,暗示主人公命运,由此可深入认识《霍小玉传》命运悲剧思想.由引诗可进而思考《霍小玉传》所受《莺莺传》之影响,《霍小玉传》反思当时中唐士人婚宦问题,对人性与社会之矛盾有更深刻表现,小说将主人公遭遇归委宿命,悲剧精神尤为显著.
    • 崔萌
    • 摘要: 王实甫版本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常被称作《西厢记》,其中的主要人物有崔莺莺、红娘、老夫人、张生等。而该故事最早来源于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并且主要人物角色基本相同,但就这些角色的人物形象而言,他们之间却差异巨大。尽管《西厢记》对《莺莺传》是继承关系,但两本书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朝代与背景之中,并且套用在不同的题材的之下——小说与戏剧,元与王又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这就使得所有一样的角色名,但却是不同的文学形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